大同:北魏平城宫遗址之争何时平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2:07 山西新闻网

  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迁都平城(今大同市),至孝文帝迁都洛阳,百年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凿了举世瞩目的云冈石窟。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大同已成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北魏平城遗址也早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么多年来保护什么?所保护的东西在哪儿?都因为没有载体而颇为尴尬。作为皇权象征并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北魏宫城遗址的确切位置,引发了学者们半个多世纪的争论。

  2003年11月,国内多家媒体发布了同样一则消息:山西大同操场城街发现大型北魏时期古建遗址,经考古专家考证为平城宫城遗址。消息发布后,很快有学者提出质疑。如今,这一争论仍在继续。2007年5月,大同市一民间考古爱好者约见记者:“定此宫城遗址者,惟吾也!”众多专家学者无法定论之事,一个普通市民,缘何口出“狂言”?!

  

大同:北魏平城宫遗址之争何时平息?(图)

  “皇魏万岁”瓦当的发现让李智??更加确信北魏宫城就在操场城街

  缘何难觅踪迹?

  大同古称平城,原为西汉旧县。公元398年7月,北魏道武帝迁都至平城,从此开始了近百年的北魏平城帝国时代。“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一系列大规模的首都建设轰轰烈烈地展开。这一时期的国都建设,是以汉平城作基址。营建了包括西宫、东宫的平城宫,公元406年,道武帝又在平城宫的南面,建立高10丈的双阙、太庙、社稷坛,同时营建了周10公里的外城,亦称都城、郭城。

  经过97年的苦心经营,历经六帝七世,北魏京都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第一名城。市井繁荣,人烟稠密,气势恢宏。

  然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平城宫城屡遭破坏,并从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到如今,任凭考古学家们苦苦寻觅,宫城遗址似乎成了千古之谜。

  山西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张畅耕告诉记者,平城宫城难觅,源于平城遗址的具体位置难以确定。依据史料记载,北魏平城是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是宫城,南部是郭城。按说平城的营建是很清楚的。而且,大同自北魏建都至今,城市方位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南北中轴基本没变,城墙残骸相当部分存于地面之上,考古条件非常好,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诸家的研究中,平城遗址的具体位置却变得扑朔迷离。

  “地学名著《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曾多次来过平城,书中就平城的人文地理有过生动的描述。《魏书》作为断代史,对平城的营建也多做记录。这些应该都是研究平城的可信史料。不幸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在历代流传中出现了文字错乱,学者们的迷惑,正源于此。”张畅耕说。

  大同平城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么多年来保护什么,所保护的东西在哪儿?都因为没有载体而成为一种尴尬。

  由于实物考古资料的缺乏,后人只能从史籍文献中揣摩平城内部的城市规划布局,而文献的不确定,更引发今人在研究其确切位置时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遗址究竟在哪?

  据大同市考古人员介绍,长期以来针对北魏宫城遗址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在今火车站一带,一种认为是在操场城街。

  对平城遗址较早进行考古调查,并提出宫城在火车站附近的是日本学者水野清一。1938年以后,水野清一陆续发表了《平城遗迹》和《方山遗迹》两篇简短的勘察记。1952年,他出版了《西历五世纪中国百部佛教窟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云冈石窟》(简称《云冈石窟》)第一卷,在该书的《序言?云冈石窟序说》中,水野清一对汉平城的位置做了推测。1956年,他又发表了《云冈石窟》第16卷《补遗和索引?附录一》,其中收录自己撰写的《大同附近调查记》。水野清一的这篇文章虽简短,却影响了大批学者。

  在《大同附近调查记》中,水野清一认为北魏平城“是在御河之东的古城村”。在该调查记中,水野清一特别对平城宫城的位置进行了推断。他认为:大沙沟南侧的土墙是平城的北郭,古城村土墙是东郭,(旧)大同火车站到北关是平城的中心,汉代的平城县,北魏的皇城可能就在这一带。

  张畅耕认为,尽管水野清一在调查中存在一些失误,但他对北魏宫城在火车站附近的说法持肯定态度,并成为“火车站说”的代表人物。依据除了水野的记载,还有据古文献进行的推测。此外,曾在北关发掘出汉朝瓦片,在火车站水塔附近发现排列整齐的砂岩石础,同时发现北魏瓦片等也是持这一说法者提出的论据。

  经过十多年来对平城遗址的不断发现发掘,北魏王国逐步重新展露容颜,那遥远的岁月和曾经的繁华又一次向我们走来。

  1995年5月,大同城东南105公里处一工地发现建筑遗址,北魏都城遗址首次发掘,后证实是北魏礼制建筑―――明堂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北魏前期首都平城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准确的坐标。而对后人来说,明堂的发现大大促进了平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

  大同市著名学者、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平城北朝研究会会长、《北朝研究》主编殷宪曾为此专门撰写了《北魏平城明堂简论》,在文中,他这样写道:“平城遗址一直为文物考古和学术界所重视,但北魏宫城甚至是整个平城的具体位置长期未能确定。明堂的发现,则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平城明堂的位置恰恰证实了明堂‘在国之南,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已之地’的古礼成制。明堂遗址在大同城东南,正是丙已之地;从明堂遗址到明清大同城墙是3里半,正是3里之外。既然明堂在国之南3里之外得到了证实,那么‘七里之内’呢?我总觉得北魏的宫城应在明堂北7里左右,如果我们设想,明堂至南城墙的3里半,再加上从南城门的不足4里,7里多一点,该是北门外的操场城街了。”

  2000年4月,山西雁北师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发现北魏墓葬11座。该墓群地处马铺山之南、御河以东的缓坡台地,出土了大量陶俑和精美石椁、壁画。这批墓葬的发现,对考古人员来说,是北魏时期难得的一批实物资料。

  2003年3月,“北魏一号遗址”的发现发掘再次引发了宫城遗址“火车站说”和“操场城街”说的学术争议,这一次,一位普通市民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

  是谁发现了它?

  2003年3月,大同市住房解危解困合作社在大同市操场城街,大同四中北侧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发现夯土及大量磨光黑瓦,家住附近的居民李智??立即通知了殷宪,后经山西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初步认定为北魏建筑遗址,于当年4月7日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正式发掘,并将该遗址命名为“大同操场城北魏一号遗址”。

  遗址位于操场城街的东侧,经过考古工作者7个多月的大规模发掘,发掘整理出土大量北魏筒瓦、板瓦、脊饰、各式瓦当等建筑材料。出土瓦当瓦面的文字有“皇□万岁”、“大代□□”等,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北魏大型建筑遗址,建筑面积及构件大,方向坐北朝南,出土瓦当也应为皇家专用品,而建筑正面的斜坡踏步采用双阶这种先秦高级建筑的形式,这些信息无不透露着这一建筑具有宫殿建筑的性质。

  这次发掘令持“操场城说”的专家学者异常激动和兴奋,大量的出土遗物,非常有利于这一说法。因此,操场城北魏一号遗址的发现意义也变得非比寻常。

  那么,是谁发现了操场城一号遗址?当地某媒体2004年曾有报道:“殷宪,大同市著名学者、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平城北朝研究会会长、《北朝研究》主编。殷老不是一个专业的考古工作者,但他在考古工作,特别是北魏平城及宫城遗址的调查考证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操场城一号就是殷老最早发现的,而这一发现并非偶然……”

  对于这篇报道,48岁的李智??心里有些不痛快,他告诉记者,作为民间考古爱好者,他从2002年就开始关注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并捡拾了很多实物,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所长张焯和殷宪都曾去家里看过这些东西,都认为是北魏宫室所用之物。

  李智??告诉记者,2003年3月他在大同四中北侧工地发现大量北魏残瓦,认为这里可能就是北魏宫城遗址,于是向殷宪进行了详细报告。自己才应该是第一个发现北魏一号遗址的人。

  殷宪没有否认李智??曾收集了一些出土的北魏文物,自己也曾登门拜访过李。在殷宪看来,李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古物、古史的兴趣却是超乎寻常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能有这样的志趣和意识,实在令我感动,也令我汗颜。如果我们的市民都能这样,这几年这一带起楼开沟出土的许多北魏皇宫遗物,就不会被无声无息地破坏掩埋。”殷宪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评价李。

  还要争论多久?

  2003年11月,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同样一则消息:山西大同操场城街发现大型北魏时期建筑遗址,经考古专家考证为北魏时期的平城宫殿遗址。消息发布后,很快有学者在《大同日报》撰写文章对宫城遗址在“操场城说”提出质疑:“如果把这个遗址说成是‘北魏宫殿遗址’(还有人说成是太极殿),那么这里就是北魏平城宫的中心了。若以此为中心,试问:平城外郭城的北郭该在哪里?难道当年‘平城周回三十二里’的外郭城就没有北郭?那么考古发现的城东古城村的城墙西折角的西向线,又该是哪一道城墙?……”针对此文,该学者罗列了10个问题。同时,该学者认同此遗址是太和年间“太庙前的祭坛”的看法,这个观点也是张畅耕提出的。

  遗址上大量的出土遗物,更加坚定了殷宪的信心。他提出,这里不仅是北魏宫城中一重要宫殿,而且极有可能是太极殿!“到大同火车站一带去找宫城,过去是错误的,今后也是徒劳的。”

  在采访中,张畅耕笑言,考古真正的实物还是城墙,“火车站一带说”已是定论,对方输定了。

  2004年5月,李智??在操场城西街舒心园小区工地捡得较为完整灰陶模制“皇魏万岁”以及“皇年万岁”倒挂瓦当等。2005年10月,他在该小区排污沟施工中又捡得较完整的“万岁贵富”瓦当。有媒体发表消息称:“皇魏万岁”瓦当现身操场城街,北魏宫城“操场城说”又添佐证。

  有学者告诉记者,当时,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山西省北朝研究会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庆捷得知消息后称,“皇魏万岁”瓦当的面世,说明一号遗址出土的“皇□万岁”残当所缺处为“魏”字,这个很重要。其次证明操场城内“皇魏万岁”瓦当的两处发现地都是北魏时期的宫殿建筑,因为此前在太和年间所筑方山孝文帝万年堂曾发现过同类瓦当。

  记者欲就此对张庆捷进行采访时,被其婉拒了,但他表示自己支持北魏宫城遗址“操场城说”这一观点。同时表示,考古工作是很严谨的,确定这里是北魏宫城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及进一步论证,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刘俊喜对记者说,平城遗址不同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就是覆盖于现代化建筑之下,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敢肯定,一个完整的宫城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还需要多长时间,谁也不好说。

  几年的民间考古,李智??在操场城街区内收集的北魏遗物有近百件。他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专业的考古学者,但这些实物足以证明宫城遗址就在操场城街区内。“定此宫城遗址者,非我莫属。”他见到记者时,脱口而出。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平城时代结束了。时间的力量让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文献,留给后人的是一道道难解之谜。借用一位专家所言:平城宫的定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现实的实际问题,它关系到大同市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抉择(特别是对平城遗址保护的抉择)、城市建设的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方面面,所以极需慎重。一旦误导,后果何堪?

  本报记者何玉梅

  (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