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环保局长回应重奖公务员质疑:重奖是为治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03:12 新京报
山西环保局长回应重奖公务员质疑:重奖是为治污
17日上午,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5月12日,山西省环保局和山西省财政厅对外宣布,针对该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两个部门联合制定出一项具体的奖励办法———对考核排名前移城市的一把手给予重奖,最多高达200万元,奖励对象以个人为主。

  据悉,这在山西省环境保护工作中尚属首次,全国也无二例。

  消息刚一公布,就引起众多争议。

  改善环境,本是当地主政官员应尽职责,因何要再设巨资予以重奖?与奖金激励相比,问责机制是否更为重要?重奖官员是否会导致急功近利虚报绩效的后果?这样的奖励办法是不是个别人“拍脑袋”的决定?

  5月17日上午,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在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起公众对重奖环保的争议,他表示,环境保护,为民生头等大事,巨资奖励只是一种导向,是要让更多的人重视环保,工作做得好,为什么不可以重奖?

  为何重奖一把手?

  “追责找一把手奖励也该给他”

  

新京报:山西拟百万重奖治污领导,怎么想到这个奖励机制的?

  刘向东(以下简称“刘”):山西环境状况非常恶劣,在国家监控的113个城市中,后5位的全在山西。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能在鼓励地市领导履行职责的同时,能够完成退出全国后五位的冲刺。

  这次的奖励机制也是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的,现在省政府的领导已经通过了,程序已经走完了,近日将在全省范围内下发。

  新京报:治理污染难道不是地方领导分内的职责吗?

  刘:是他们的职责,但并不是所有应该干的事就不应该给予奖励。谁都知道遵纪守法,谁都知道环境保护,应该做的事,我们却往往做得不好。对科学家,为什么有重大成果的还奖给500万,取得研究成果这不是科学家应该干的吗?

  现在要改变人们一种观念,以前是搞好经济有奖,搞好环境保护从来没有奖,环境保护是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在头上,是应该奖励的。

  新京报:成绩的取得往往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此次奖励为何要强调是奖励政府“一把手”呢?

  刘:我想市长拿回去也绝对不会自己一个人留着的,但这个钱不能给政府,更不能给无关的人员分配,因为政府的一把手是区域环境的第一责任人,追究责任的时候也是要追究他的责任,奖励也该给他。

  当时我们也想过把奖励给政府,现场办公会省长说,处理的时候是具体责任人,奖励的时候也该是具体的责任人。

  为何奖励那么多?

  “100万200万毕竟可触动神经”

  新京报:奖励的钱从哪里出呢?要经过人大等部门的审议吗?

  刘:财政拨款,不需要谁来审议。奖金的资金来源初步拟定从山西环保专项基金和经费划拨,主要来自排污费。

  山西省今年年底排污费入库额计划达到23亿元以上。

  新京报:100万、200万不是个小数目,制定这个奖金额度的依据是什么?

  刘:没有依据,也可以是5万10万,但是效果会不一样。现在改变这种顽疾,必须要下猛药。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5万、10万的不顶事,100万、200万毕竟还是可以触动神经的,有了这种动力之后,干活的积极性就比较高了,在环保方面要引发更多人的讨论,把环保摆在高位,也需要一些吸引眼球的措施。

  新京报:这样会不会导致一些“一把手”急功近利,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搞环保,搞“大跃进”?

  刘:我们的奖励是看数据说话,都是硬指标。现在全国唯独山西,119个市县,全部都有测试点,每天都有检测的数据。明后两年,山西要求对3000多个污染源实现在线监测,现在正在试验阶段。

  另外,我们每年都和官员签责任状的,每年都要考核一次。我们对官员的环保问责是全国第一的。现在,我们有山西省干部环保处理条例,有干部考核办法,而且纳入对干部的实际考核,一票否决,而且已经进入实际操作。奖惩都是对应的。

  其实大家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是在乎一种名誉,现在就是要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较劲心理。

  新京报:这些考核落实到实际是什么样子?

  刘:今年4月27日,山西省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公开处理大会,对河津市、闻喜县、平陆县在严重环境违法问题上负有责任的6名县级领导、28名党政干部、1名党员共3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这其中有副县长被降职的,有一个环保局长,刚刚上任两个月,就被撤职了,成为山西省截至目前在环保问责制实施中查处人数最多、处罚最严厉的一次。

  是否唯环保是从?

  “我们也不是一味不管经济”

  新京报:单靠环保部门,似乎很难把环保搞好?

  刘:是的,现在山西省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如果把发展经济的权重和环境保护的权重衡量,环保压不过经济,但是这也正是考验一个政府能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后来省长也拍板,就是一票否决,环境不达标,不能参加评比,经济搞得再好,没用,很厉害的。

  新京报:这么强硬地搞环保,会不会让人觉得有点“唯环保论”?

  刘:也不是一味不管经济,有些地方做得好了,我也向上级争取取消区域限批,不能耽误地方经济的发展。现在环保部门不仅是整治污染,我们也在帮助当地政府积极进行产业调整。

  山西现在烟粉尘排放量全国第一,水和空气质量也在全国末位。山西的环境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新京报:山西环境治理的任务到底有多重?

  刘:现在山西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在“十五”期间已经达到150万吨,在全国排名第三。但据调查,山西省实际排放量远不止这个数字。中央要求山西在“十五”基础上减排14%,年排放量减到130万吨左右。而在“十一五”期间,山西新增电力装机总量就要达到2400万千瓦左右。即使在现有脱硫技术下,每年至少增加15万吨的排放量。任务非常重。

  新京报:但是,为了环保势必要关闭更多的污染企业,经济发展受了影响,不可惜吗?

  刘:有一段时间,山西很多人士非常着急,向省里反映,山西的电石企业都跑到了内蒙古,就因为山西的环保要求太高。但山西省主要领导态度很坚决:宁肯失去这个行业和产业,也决不让它污染山西。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