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藏冷巷国公古庙 何日得以重振声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15:5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 本报记者 施用和

  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业祖师庙长期未得到保护和开发

  国公古庙在佛山市禅城区福成路新安街,离祖庙和现为广东粤剧博物馆的兆祥黄公祠并不远,然而,即使你拿着地图找到福成路,在新安街巷口附近数十米范围问起国公庙,不是有相当年纪的老街坊也并不一定清楚其所在。

  铁匠行祖师庙建筑别具一格

  经一位晨运后回家的退休老伯指点,记者终于找到深藏窄巷中的国公古庙。但见一把生锈的“铁将军”将石匾额上题有“国公古庙”的大门紧锁。据附近居住的街坊大姐说,以前,国公庙曾被用作相邻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场所,后来有学校接管场地后用作仓库而关闭庙门不再通行。

  相传尉迟恭出身铁匠,故发迹后被尊为铁匠行祖师,这也就是此国公庙的历史渊源了。

  登上相邻民居顶层的阳台,但见现存的山门、香亭及大殿等主体建筑,沿纵轴线由南至北排列,形成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山门及大殿的硬山顶镬耳式封火山墙呈花瓣状,梁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香亭为卷棚歇山顶,其架构别具一格,前檐柱不着地而置于左右两廊大拱枋之上,后檐柱即为大殿前檐柱,为香亭与大殿两建筑共用。山门前檐护板及门廊梁架上遍饰精美木雕花卉及人物故事,瓦脊、飞檐和山墙上的园雕及浮雕灰塑典雅华丽,虽与内外墙上壁画皆因久经风雨侵袭以致剥落褪色,但其流畅的线条以及生动的气韵仍令人赞叹不已。尤其是前门廊道光十五年铁线行同庆堂所立前檐柱梁架的石枋上,所刻石像除传统的八仙及贺喜童子外,还有四组八个头戴礼帽、身着燕尾服、满脸堆笑、或跪或立的洋人公仔,造型生动,形象逼真,从画面来看,似有显示四夷臣服八方拱贺的意味。这些石雕为了解和研究清代中晚期佛山地区中外工商贸易交往的历史以及当时人们对外来事物所持的心理反应态度和审美情趣,提供了生动形象的重要实物。

  打造成冶铸博物馆未见行动

  围绕国公庙侧旁的街巷兜兜转转左寻右觅,记者总算找到了与国公庙后门相连的江洲福宁小学,进入国公庙的钥匙现由他们执掌。

  记者进入国公庙后见到,除瓦脊、墙壁和梁柱上的雕塑和绘画外,庙内的神龛神像并一应祭祀器具俱已无存,前殿墙壁上尚存修庙碑记一通,载有清同治年间当地铁业的新钉行、铁线行、利金堂、万兴堂、庙左右街、铸钻炉三店、打扳炉户、友记店乃至军装店等廿一家共同捐资修庙的缘由以及收支明细账目,对研究当时铁业的规模及其分工以至行业神崇拜的习俗有重要价值,但可惜在《佛山文物志》中未见收录。

  手工业是古代佛山镇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明清时期,佛山的手工行业有上百种。制陶、纺织和冶铁曾是当年佛山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冶铁业更曾经是佛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手工产业。作为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业祖师庙,国公庙在建筑、艺术和历史上皆有重要价值。然而自1989年国公庙被定为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却长期未见有关部门予以具体的管理和保护,更遑论开放或开发利用。曾有当地政协以及文联的人士提议,将国公庙作为佛山特有的旅游资源,打造成“冶铸博物馆”,但一直未见有具体的行动。如今,随着佛山的兆祥黄公祠辟为广东粤剧博物馆,太上庙辟为佛山鸿胜纪念馆,石湾陶师庙去年年底竣工开放,祖庙大修在即,久藏冷巷的国公古庙何日得以重振声威,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久藏冷巷国公古庙 何日得以重振声威

  前檐梁架木雕戏曲人物精美生动

  

久藏冷巷国公古庙 何日得以重振声威

  国公庙精美雕塑和建筑吸引过路学生

  

久藏冷巷国公古庙 何日得以重振声威

  雕刻精美的檐板已松脱朽损

  

久藏冷巷国公古庙 何日得以重振声威

  前檐石枋上洋人石雕像跪姿恭贺

  (欧志彬/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