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级高考生回忆:深夜嚼辣椒提神苦读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21:29 求学杂志

    雕刻在时光之树上的1984

   1984·高考环境史

  1. 在文化复兴的20世纪80年代背景里,有限的学习资源和大学资源,每一个渴望美好未来的人,都为此进行最纯粹的奋斗。

  2. 思想解放成为时髦,满大街都是文学青年,追求自由是他们的标签,手握知识,自我塑造,试图掌握命运。

  3.中专、技校是一种速成诱惑,所以“精英”这个词是大学生的代名词。

  4. 理想主义横行,目标简单、思想纯粹,日子像清水一样明净,感情像金子一样美好。

  1984·勇气高考人

  焦亚东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4·个人高考志

  1. 80年代中期,高考升学率还是很低,压力巨大,想考大学的人都几近崩溃。

  2. 晚上犯困,看书睡着好几次,大怒,抬头望见墙上的几串干辣椒,一把揪下,塞嘴里狂嚼,辣得泪流满面,睡意顿时全无。

  1984·高考回忆录

  我的记忆常常回到20多年前,这个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对现在的孩子们说:“如今的你们是幸运的,至少,你们有机会,未来正无限地向着你们展开!”

  雕刻在时光之树上的1984

  不管时光怎样流逝,一些东西总是永恒的,它们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如同钱锺书先生说的那样,这是一种活的记忆,好比树上刻的字,树愈长愈大,字也愈长愈牢。我的高考生活,也是如此。那些真实而鲜活的片段,那些常忆常新的故事,总是在我回首来路的瞬间,再现那一季的明净岁月。

  被扔出窗外的《西行漫记》

  80年代中期,高考升学率还是很低的,一个60人左右的毕业班,本科、大专再加上中专,考上的很难超过10个人,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承受着这样的压力,几乎所有的人都几近崩溃。老师们为了给大家鼓劲,或苦口婆心或加油打气或旁敲侧击(第N遍讲述本校往届某成功人士的感人故事)、或晓之以理(考上大学的穿皮鞋,考不上的穿草鞋)、或动之以情(夸张地描述父母在家如何辛劳如何企盼,此法因容易唤起人的负罪感而最为大家所厌烦)……无所不用其极,大家的心情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之下似乎也趋于平静,其实紧张全包裹在心里,藏得严严实实。

  某一日,我心情极坏,晚自习时携一本斯诺的《西行漫记》进班,将书中那好玩好笑处在小范围传播,引来许多同学夸张的笑声,突然,教政治的田老师如神兵天降,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只大手张开,摊在我面前。那时候,一切时间都要交给高考,上课是不能看课外书的,发现后没收。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三下两下就将书撕成几沓,一把扔出窗外。我们都惊呆了,望着老师说不出话,而他却恶狠狠地开口了:“看吧!好好看吧!”言罢,昂然而去,留下一群人呆鹅一样站在那里。那一刻我恨透他了。田老师因撕书事件赢得盛名,同学们说他在鼓励学生成才方面能够独树一帜,开“暴力恫吓”之先河。我不知道他听没听到这些议论,反正再见他时,看不出他有任何的愧疚之色。

  不过,他的当头棒喝显然产生了作用,我变得振作起来,心里的压力渐渐减少,学习的劲头渐渐增强,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午不再睡午觉了。炎热而寂静的中午,知了在树上尖叫,我坐在教室里,心静如水,沉默复习。

  我和田老师一直不谈撕书的事。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去看老师,我见到他时,心里的恨早已转化成感恩。田老师一家住在一间狭小的平房里,家中也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我们兴奋地挥舞着录取通知书,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兴奋,而他就坐在那里抽烟,半晌没开口,听任我们在他这位以“暴力”著称的老师面前放肆。

  深夜的“辣椒惊醒法”

  临近高考前一个月,我们已经完全与世隔绝,生活中只有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和看不完的资料。那时,家人给我在城里找了一间小房子,是一个亲戚家不用的厨房,只能放下一张小床和一张桌子。我记得自己当时非常焦虑,担心考不好,开始进入一种近乎疯癫的自虐状态,每天制定非常具体的学习计划,比如物理要复习到第几页,英语要看到第几课,数学要做完第几题等等,强迫自己完成任务。有一次,晚上实在犯困,看着书睡着了好几次,不禁大怒,抬头望见墙上挂着几串干辣椒,红红的颜色,一把揪下几个,塞嘴里狂嚼,辣得泪流满面,睡意顿时全无。后来我在成龙的电影里看到类似的情景,不觉会心一笑。

  我想学习 不想鸡汤

  那时我父母在离县城几十公里的一个农场工作,见我连续几个星期没有回去,心中很是想念。一天上午课间操,亲戚托人捎话,让我中午回住的地方一趟(我平时中午就在学校看书)。我不知何事,放学后骑车回去,远远看见母亲站在门口张望,手里提着东西。母亲看着我,说我瘦了,脸色也不好,……然后拿出一个饭盒,打开,是给我炖的鸡汤。我当时心里只想着我这趟来回,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再吃东西,到学校怕该上课了,心中便烦躁起来,站起来说不吃,要走。母亲哪能知晓我的古怪心理,只一个劲儿地让我吃,我与她顶撞,匆匆说了几句话就骑上车走了。后来每每想起此事,心中总是悔恨。后来我读宋之问的《渡汉江》,中有“近乡情更怯”一句,让我深刻感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份简单和厚重。

  那个时代给我们的机会太少太少

  伴随着紧张的学习,我们同学之间却日趋亲密。我的同桌瘦瘦高高的,和我恰成对比,大家都说我俩应该去说

相声。晚饭后我们常一起散步,那是最惬意的一段时光。闲着时我们就天南海北乱扯,他家在农村,有一个对象(女朋友),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没事还常到他家帮忙干活。我于是逗他,说最好不要考上大学,不然你对象就惨了。他听了很是气愤,义正辞严地发誓,说考上大学也不会变心。我们常爱谈论各自的理想,对自己喜爱的专业画饼充饥,津津有味。他学习非常刻苦,字写得很漂亮,可是成绩不是很好,很多时候他都沉默着,觉得自己笨,那个时代能够给予我们的机会太少太少了。

  1984年的高考,我们81级高三(2)班当时有50多人,最后考上7位同学,其中本科2人,大专3人,中专2人,其余的同学,很多都参加了补习班,但也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最后圆了大学梦。高中毕业20年聚会,同桌骑一辆

摩托车来,还是瘦瘦的,高高的,他连考了三年,最后放弃,回家结婚,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如今买了一部放映机,跑村串乡放电影。其实,他的日子有他的快乐,说话喝酒时开心地大笑着,似乎早已将20年前的那一场大学梦彻底埋葬了。我真的替他心痛,却也替他高兴。

  许多年过去了,我常常在电视上、生活中听到抱怨,说现在学费太高,工作难找,这是事实,但我的记忆也因此常常回到20多年前,这个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对现在的孩子们说:“你们是幸运的,至少你们有机会,未来正无限地向着你们展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