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博修:退出6进3 我心无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18:49 中央电视台

  5月23日,“珍视明2007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清华海外巡回辩论队选拔进入“6进3”阶段的当天,清华物理系男生蔡博修在博客上贴出了“Time To Say Goodbye :) 退出靶队六进三选拔的决定”。

  由于蔡博修放弃了拉票的努力,他在央视国际和新浪网的票数始终垫底。之前,他的票数一度在六强中位列前三。

  5月25日,当记者约他采访时,蔡博修“伤风感冒,说话困难”。两天后的周日下午,正在忙于准备TOEFL的他终于和记者通了电话,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和“感冒后遗症”。

  17岁就考入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蔡博修,“自认为不是天才,只是有学理科的天赋”。这个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的男孩,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园”里,作为一个典型理科生,过着一种单调而紧张的生活——偶尔的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大量的时间精力都“一如料想中地放在学习上”,直到偶然看到了今年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辩手选拔的海报。

  其实从中学起,蔡博修就开始“有意识地压抑表达能力,不多说话,少发表观点”,“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由着不愿以一个‘语言能力者’被周围的人所认识和记忆的动机,毅然走向理科学习的道路”。这背后,是更深的对人生的感悟,“更欣赏默默无闻,却在第一时间便洞悉了世界的天才,欣赏科学家的气质”。

  学了8年理科的蔡博修,人如其名,从小生活的一条主线是“广博地学习和修养”——“12岁之前多是学习,中学之后自省、始而修养心性”。文理兼修,是他的“核心

竞争力”,“知识面比较宽”是他的综合素质优势。而选择“理科实验班”和清华物理系,是“对于出众的语言表达与文字组织能力的调整,对于偏文胜于偏理的均衡”。

  谈到这次“6进3”的退出,蔡博修说,客观上,从10强以来,网络投票选拔的形式“即便不是完全不能——至少也不能完全”准确公允地评判选手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魅力。选手间彼此交流,已经比较熟悉,“大家其实都有资格”,而网络博客只能是一个侧面的反映。另外,在制片人潘跃等评委、嘉宾频频呼吁希望能看到女生脱颖而出的情况下,“清华这么一所理工科学校,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男多女寡’,这次辩论队代表国家、代表学校,是改变一下的时候了……我的退出,也是为她们增加一分几率。”

  谈到自身的原因,蔡博修显得平静而淡然。“所有决定,总都是思考再三、权衡利弊的结果。”前期的确投入了,去开博去拉票,家庭和朋友都很支持。其中还有个秘籍,“作为一个二手数码发烧友,我在公网的一些论坛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进入了10强,大三学生的压力也日益明晰,“要为将来考虑,准备TOEFL挺紧张的,实验室的任务也重起来了”。放弃最后的选拔,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入选只意味着开始。“与其将来再生变数,不入尽早抽身,也是对组织者、对学校和伙伴们的一个交代。”

  然而,选择退出仍然意味着放弃就在眼前的机会,不论是周游各国还是与高手过招。回顾这一个半月的忙碌,蔡博修说得很实在:“正如原本平静的生活投入一颗小石子,随着涟漪的渐渐消逝,一切也无有遗憾。我自知,论实力不是清华的前三名,若不是通过选拔而是直接挑出3个人,或许我根本不会报名……重要的是过程而不在乎结果,既然已体会了,也展示了,唯有祝福同行的人们一路走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