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农民从1959年起写日记见证48年农村变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9日15:55 新华网
很难想象,一位普通的农民平时省吃俭用却把钱花在买笔记本和作业本上,甚至从垃圾堆里拣来仍可利用的旧书本。更难想象的是,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48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坚持在这些本子上写日记,记录所闻所感,从未间断,到现在一共写下了67本日记,农民日记大王的美称渐渐传开了。 这位农民就是河北省藁城市牛家庄村的贾增文老汉。 为探访这位农民日记大王,半月谈记者专程来到藁城市牛家庄村。时值5月中旬的晌午,烈日当空,贾增文正坐在院落内一处屋檐下打磨着一件农机轴具。"隔壁家的拖拉机坏了个零件,拿到这里来,我给捣持捣持(北方方言,此处意为修理一下)。"他边说边把记者让进了屋内。 听说有人采访老贾,邻居家一位40多岁的大嫂也赶来凑热闹:"哈,老贾成俺们村的名人了!你们是上头来的记者吧,可得好好报道报道我们老贾,人好着哩,村里有嘛事都找他来帮忙,没见他推过。" 听到这些话,老贾脸有点红,搓着双手,站在院子里笑。 贾增文今年64岁。新中国成立后,他上了5年小学,然后就开始去外地做工人,拉过车挖过煤,学会了一些工具维修技艺。后来回到老家种地,村里有什么器具需要修理一下都来找他,他从来都是免费帮忙,连请顿饭的"好处"他也从不接受。 从1959年开始,贾增文开始写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此后未曾间断。他告诉半月谈记者:"最初写日记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就是觉得自己能写几个字,把当天的事情记下来,别让自己忘了。一般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写,写完就关灯上炕。" 虽然只是不经意的一记,虽然其中很多措辞并不合乎语法规范,许多句子也有语病,但48年的67本日记,已经成为反映近半世纪中国农村生产生活变迁的珍贵历史资料,而且具有其他历史资料无可比拟的草根特质和真实性。 "1959年9月16日:今天夜晚,我去看电影。工作组老刘讲他们发现的偷盗行为。当他讲了之后我十分痛恨这些坏蛋分子。这一讲充分说明了我们不要偷盗。偷盗受到大家的愤恨,大家是不满意。" 这是贾增文生平的第一篇日记,记在一本16开小学生作业本上,如今这个作业本已经泛黄。贾增文回忆,那时国家正在大力宣传三反五反运动,其中有一条就是反盗窃行为,村里放这个电影就是警示大家不要偷盗。 7年后,文化大革命如暴风骤雨般来临,贾增文像多数人一样,投入到这一运动中去。 "1966年7月6日:今早没干活,上午去大桥寨开对敌说理斗争大会,中午在本村开对敌斗争大会斗争贾三瑞(记者注:当时的一名村干部)。" 跟记者翻看这篇日记时,贾增文很感慨:"这都是那时候干的傻事,现在想想觉得荒唐,可是当时就跟中了魔一样转不过弯。" 贾增文最初的十来个日记本都是破破烂烂的作业本,还有自己装订的白纸本。据他回忆,那时没多少钱买本子,有时就去垃圾堆里拣个还有空白页可用的本子。但他没有因本子短缺而耽搁过记日记。 有一件事情,贾增文连续记了好几天,那就是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贾增文告诉记者,那时自己是在村里,毛主席逝世的消息过了几天才传过来。 "1976年9月15日:今晚有电视演全国人民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永垂不朽。" "1976年9月18日:中午一点半开始等代(待)着三点整开追悼大会,收听中央大会实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是毛主席带领农民翻身得解放,当时听说他逝世了,大家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每个人都自发戴上了小白花。我能识字学文化,能记日记,都是因为有主席他老人家。"贾增文对记者说。他还现场背起了一段毛泽东给徐特立写的信的内容:"您几十年前就是我的先生,到现在还是我的先生……"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地后干活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个时期,贾增文日记的字里行间,也呈现出一片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村里如何分地如何种粮的事情,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 "1982年8月26日,听说快要包产到户了。" "1984年3月4日,今早和下午搂麦子。上午叫去河里看慌(荒)地分了分,每人四丈宽三十丈长,二亩多。……今晚有电影在赵德明家演,这个电影真好,人人都说好……" "1984年7月10日,今天上午卖小驴卖了175元,下午浇玉米,施硝氨146斤、用柴油11.5斤。" "1986年12月3日,今天去城里买了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星海牌的。晚上,一家人也能看上电视了。" 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加强"三农"工作视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公共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2005年,牛家庄免除了农业税。几千年来的农业赋税消除了,同时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加,这令包括贾增文在内的所有中国农民欣喜不已。贾增文在日记中将这一事件大书特书: "今天在大队支地补款(指种粮补贴),一亩13.5元,2.39亩支了32.3元。" 这段日记写于2004年5月18日。那一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5年之内取消农业税,还对农民实行三项补贴,其中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16亿元,良种补贴28亿元,农机补贴5亿元。贾增文亲眼见证了从种地交税到种地领补贴款的变迁,用朴实的语言记载下了这段历史。 在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引领下,牛家庄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这才有了贾增文痛快买了辆机动三轮车的事情: "2006年9月6日晴。今天,清河(人名)俺俩去金庄买回一辆金蛙三轮,有导轴、电机,柴油机很好、没杂音,1600元,当下就交清款买回来了。" 在采访中,贾增文始终强调一点,当前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候,政策好,农民的收益好,这要感谢党中央的领导。他在日记中写着: "由于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正确领导,我们改革开放至今的愿望全使(实)现了。浇地再也不难了,终于使上电了。我代表全家全村感谢。""虽然他(胡锦涛)在北京我在石家庄,但我还要向他学习,为人民办好事,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使人人都办好事。" 聊起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的生活,贾增文很满足。现在家里有7口人,14亩地,种了玉米跟小麦,有个孙子还在山西搞汽修。"现在免除了农业税,种地没什么担忧了。"贾增文对记者说,"不过也还有些要改进的,这里村庄消息太闭塞,一些政策也不太畅通,希望以后会改善。" 最后,贾老汉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不管生活是甜是苦,我还要继续把日记写下去,直到身体不能写了为止。我相信,国家跟人民的日子还是会越来越好下去,我的日记里也全是好的东西。"(朱峰)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