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东仁:这不仅仅是我们僧侣要做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07:46 扬子晚报
专访大东仁:这不仅仅是我们僧侣要做的
日本僧侣大东仁在展示画着日军飞机的文具盒。

专访大东仁:这不仅仅是我们僧侣要做的
1945年12月8日《每日新闻》反省“南京恶虐行为”。

专访大东仁:这不仅仅是我们僧侣要做的
日军用的除毒包。

专访大东仁:这不仅仅是我们僧侣要做的
大东仁先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证物。

  “这不仅仅是我们僧侣要做的”

  ——本报记者专访大东仁

  昨天下午,在江东门纪念馆,义务帮助搜集大屠杀相关文物的日本僧侣大东仁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在回答记者“为什么要帮忙搜集这些文物”的问题时,大东仁先生首先强调了自己“僧侣”的身份:“佛教不能杀生,对战争我们要反省,要有自己的责任。”42岁的大东仁是日本名古屋人,在大学里主修的是近代史,毕业后,他就开始了搜集南京大屠杀证物的工作。2005年12月13日,他正式接受南京纪念馆委托在日本搜集相关证物。“悲惨的历史已经过去,我们的责任是不让这段悲惨的历史重现,不再有屠杀。”大东仁说这句话时身子半躬了一下,“这不仅仅是我们僧侣要做的事情。”

  大东仁承认,在日本搜集这些证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遇到过很多阻力,不过很幸运,我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帮我做这些事。”大东仁的搜集工作很是辛苦,为了一些文献,他跑了数不清的旧书店、旧书摊,有一点点线索都要亲自上门拜访。“是日本发动了战争,我们要反省。而反省历史首先要认识历史,历史是要靠证据的。为了这些证据我必须这么去做。”看得出来,大东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甚是爱惜,在摄影记者纷纷拥上来拍照时,大东仁明显做了一个双臂弯曲的保护动作。

  记者又问他在搜集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大东仁思考了一会说:“是很多日本士兵在日记、信件里写下了‘中国人真勇敢’,‘中国人是好样的’这样的字样。能得到敌人的称赞,说明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的确让人感动。”说完这些,大东仁默默地背上一个大挎包,留下了一个不足1.7米的背影和满满一桌珍贵的历史铁证。

  哈尔滨志愿者也搜集了125件证物

  昨天与大东仁搜集的证物一起到达江东门纪念馆的,还有另一个国内志愿者——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张广胜搜集来的125件证物。这些证物将一并于今年12月13日江东门新馆开放时与南京市民见面。

  张广胜搜集的证物主要是日军遗留的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包括7顶钢盔,15枚手榴弹,30发“三八大盖”子弹,以及军刀、刀鞘、马镫、军用油壶、电话机、炮弹片、望远镜、铁面具等等,还有标明“军用”的牙刷、水果刀、剃须刀等。

  记者试图联系张广胜,被婉言谢绝,因为张广胜只想默默地为历史做点贡献,不想被媒体打搅。纪念馆人士告诉记者,馆里发出征集文物的公告后,在哈市做生意的张广胜就主动联系,担当起志愿者的工作。除了一些必要经费由馆里拨外,今年37岁的张广胜自己也为这项工作投了不少钱。这次张广胜搜集的证物,也填补了不少纪念馆内的陈列空白。“可以想见的是,12月13日新馆开放后,陈列品将非常丰富、厚重。” (本报记者 李军 本版摄影 裴睿)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