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行与恐龙同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13:41 内蒙古晨报
边界行与恐龙同行
  远处的沙漠与近处的水完美的结合是阿左旗月亮湖最大的特 内蒙古晨报首席记者 胡红波摄影波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胡鹏海峰)5月27日,“厦工机械环内蒙古边界行”来到鄂托克前旗野外地质遗迹馆。看着地面上清晰的恐龙足迹,记者脑海中浮现出了关于恐龙的画面。

  数千恐龙足迹离我们远去

  “人怕出名猪怕壮,好东西一出名,再好的东西也会面临着被灭掉的威胁。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恐龙足迹时被保护起来的,而一些没有被保护起来的恐龙足迹正在慢慢地消失。”鄂托克前旗野外地质遗迹馆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查布苏木 600多平方公里区域内,原本埋于地下的恐龙足迹因水土流失而裸露在外,目前又受到了风雨侵蚀和人为盗窃的严重破坏,恐怕多年以后人们难以再见“庐山真面目。”

  当地的一位老牧民说,20世纪30年代,鄂托克旗查布苏木的西北边发现了一处印有两个脚印的石头,当时并不明白这是何物,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裸露出的足迹达数千处之多。直到1985年有关专家考察之后才确定这些脚印是

恐龙足迹。

  恐龙的足迹亟待保护

  据鄂托克前旗野外地质遗迹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恐龙足迹在国际上也很罕见,而鄂尔多斯地区恐龙足迹分布面积广、种类多、清晰度高,特别是食草和食肉恐龙在同一个地表层留下了脚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它们对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生物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证明了1.35亿年至1.65亿年前这里曾是恐龙生活过的地方。

  据介绍,裸露出来的恐龙足迹中鸟脚类脚印长度最长的64厘米,最短的6厘米;蜥脚类脚印最长的110厘米,最短的24厘米。虽然裸露的恐龙足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分布在粗沙岩上的印迹容易风化。据了解,恐龙足迹裸露之初,脚趾关节等细小部位的纹路清晰可见,时间一长便逐渐消失。另外,这里发现的三处恐龙尾迹印痕除了有关部门在1985年取走一处外,剩余的两处已模糊不清了。

  目前,得到保护的恐龙足迹只是数千处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仍然裸露于野外。野外地质遗迹馆工作人员说,由于分布零散、范围广,保护恐龙足迹的难度很大。他呼吁,有关部门应当尽快研究保护方案,加强裸露化石区的生态建设,控制水土流失,使尚未面世的恐龙足迹免受风吹雨淋之苦。

  思绪回到1亿年前

  野外地质遗迹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鄂尔多斯地区的恐龙足迹化石有保存良好、清晰分明、分布广、数量多、行迹长的特点。专家分析在鄂尔多斯地区发现如此之多的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还有一些其他生物的化石的出现,说明在白垩纪时代这里曾经是恐龙常常出没的地方,生态环境对恐龙的生存繁衍有利,湖泊、沼泽的地层以及河岸的泥沙粗细均匀、软硬适中、黏度适宜,是恐龙足迹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十分重要的条件。该地区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丰富、保存状态好,有长期保存和研究的价值,这次考察仅仅是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恐龙足迹的研究对于恢复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有很大价值,例如通过足迹可以判别河岸位置、水流方向、河水深浅、岩石形成等,另外恐龙足迹的研究也是对恐龙化石研究的补充,例如研究恐龙运动的速度方向、生态环境、生活习性,而这些又是无法从恐龙化石本身得到的。

  恐龙足迹是这样留下来的

  为什么蜥脚类恐龙足迹发现显得如此珍贵呢?因为,从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各个国家发现的恐龙足迹分析,食肉类恐龙的足迹远远多于食植物的恐龙足迹,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认为:按照正常生态情况,应该是食植物的恐龙足迹多于食肉恐龙的足迹,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三趾型的肉食龙足迹在全部发现的恐龙足迹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这是因为食植物的恐龙生活在水域、沼泽环境中,在周围不远的地方就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不必行走很远的路,而足踩在植物繁茂的地带很难留下足迹,因此足迹留下来形成化石的就极为稀少。而食肉的恐龙必须四处寻找追捕食植物的恐龙,有时食植物的恐龙在追击中逃入水中,而食肉的恐龙仍然在岸边不断徘徊走来走去,所以留下来大量的足迹。

  晨报记者胡鹏海峰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