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民入市凶多吉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16:31 信息时报

  小股民入市凶多吉少

  团体玩货:茶商作中介内部互买卖

  聪明的小市民“炒”茶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结成小团体合作入货,共担风险。记者所结识的两个“圈内人”良哥和强记就是这样一种合作伙伴。他们还特意在广州市郊租了一个通爽的仓库来存放普洱茶。

  良哥和强记这样合作伙伴关系属于“小团体”式,有些“小团式”人数多达10多人。再扩大一点,还有“大团体”。就是像会员制这样的机构,小的有20~30人,大的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这些人多数玩的是同一牌子的货,可以相互交流分析市场走势,也可以内部转让货品。

  但是,据记者一月来的暗访,了解到更多的炒茶“大团体”是隐性的,众人互不见面,实质操作权在茶商手中。出货入货由茶商作中介联系、协调,这样茶商除了可以先挣第一重利润外,还可以再挣货物“中转费”。

  明知茶商吃了“中转费”,为何炒茶人仍乐于被吃?这是因为炒茶人都知道,货物只有流通才能营利,他们看中的是“营销链”。“营销链”越大,货品越容易流通,炒作、运转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我们都只是为了挣点快钱,‘营销链’大,出手快,省心”,炒茶人源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散户跟风:买错坏茶一年亏了两万

  目前的

普洱茶品牌有成千上万个,加上品系型号、批次等更多得无法计算。“行外人”想入市不太容易,但就算入得了市想赚大钱就更不容易了,往往会“陪了夫人又折兵”。

  华仔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2005年初,在朋友的介绍怂恿下入资茶市。由于华仔对茶叶一窍不通,所以听从了朋友的推荐,入了一种叫“××青”的普洱茶。华仔说:“当时,我看到朋友及其一帮朋友都说这种茶好,而且说这种茶有强健的‘营销链’,可随时以市价进行回收”。于是华仔满怀信心掷4万余元入了10件货(84片/件,约为40多元一片茶)。然而,事实上,华仔入的是一种坏茶,味苦气霉,是典型的温仓茶,实际价值为4~5元/片。

  据华仔介绍,2006年底,茶市经过一轮低潮后全面复苏。大市有好价钱,而华仔入的这批“××青”普洱茶的叫价也上升到80余元/片。于是华仔想出手这批茶,挪出资金来入其他品牌茶。但当华仔欲通过原经销商出货时,经销商却不兑现承诺,不回收茶叶。逼于无奈,华仔找其他茶行帮忙出货,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批茶是坏茶。最终华仔是连欺带骗其他不懂行的人,终以20元/片的价钱转手了这批茶——但华仔最终还是亏了2万多元。

  与华仔同时期入市的芬姐同样因误信熟人言,入了坏茶。更为可怜的是,芬姐入的坏茶压仓3年,至今仍未出手。

  据了解,芬姐入的是一种叫“××砖”的普洱茶,2005年初,她以4万多元入了18件货,入货价为18元/片(144片/件)。当芬姐知道该批茶为坏茶(只值3元/片),想转手的时候,却始终没有“水鱼”接手。结果这批茶一直压仓至今。讲起这段经历,芬姐还不忘告诫我这个“后辈”:“千万别相信所谓‘熟人’言,一定要自己懂行、觉得好才进货。”

  普洱词典 投资存茶要点

  一是原料中不能拼入烘青、炒青茶和其他工艺加工的绿茶和红茶。干燥过程中出现高温,改变了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特性,结束了茶叶在某种意义上的生命,越存放越苦。

  二是关注原料中的农残含量。要考虑到几十年后茶叶市场准入标准可能提高,普洱老茶虽然市值高,但一旦农残含量过高,存了也白存。

  时报请您讲述炒茶故事

  如果您是普洱爱好者,有过收藏普洱的特殊经历;或者是“炒茶人”,知道很多普洱市场运作中不为人知的故事,欢迎您拨通我们的热线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给我们报料。

  热线电话:

  34323087(开通时间:今日14:30~17:00)

  电子邮箱:jjb@xxsb.com

  明日看点

  普洱茶被认为是“能喝的古董”,越存越值钱,可老茶毕竟只是少数,但市面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高价陈茶呢?时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揭开不法商人做旧普洱的内幕,并教给市民分辨、识别真假普洱茶的知识,请继续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