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留守儿童早当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07:56 南海网-海南日报
一碗稀饭、一盘撒方便面调料的土豆,便是这名留守儿童的午饭。 本报记者 林萌 摄 聚焦理由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城市里的很多小孩会得到各式各样的礼物。而在农村,有那么一帮孩子,恐怕连最基本的节日问候都等不来。 据省妇联去年调研摸底,全省留守儿童有近2万人。 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随务工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问题,已引起政府重视。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三缺”状态,由此带来的心理冲突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裂缝”长期无法弥合的产物,是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解决这一问题,靠一个地方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在更高层面统筹考虑。 城里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他们却已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在他们的饭桌上,一碟青菜可能都是奢侈品。这就是留守儿童,在我省有近2万名。 小玉(化名)是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新民小学三年级学生,今年只有12岁,但看上去像8岁。小玉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用手轻触到她瘦弱的肩膀,能感觉到她的胆怯和紧张。父母都出去外地打工了,这个瘦小的女孩便成了家里的“监护人”。 小玉说:“爸爸妈妈走时只说要照顾好弟弟,经常打扫卫生。”每天早晨5点,小玉就要起床做饭,做好再叫弟弟起床一起吃,然后步行20分钟到学校。中午时间紧,一般吃早上的剩饭。 父母走时给他们留了90元钱,这是他们两个月的生活费,问她这些钱够不够花,懂事的小玉说够了。以前小玉的功课都是爸爸辅导,现在在家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能问住在附近的同学。在采访中,其他孩子都会笑,小玉却自始至终没有笑一下。对于一些问题,她总是轻轻地说“是”或者“不是”。 也许因为是男孩,六年级的小盛(化名)看上去相对活泼一些。母亲在生下他的妹妹小茹(化名)后就去世了,父亲三年前开始外出打工。小盛的班主任说,因为不懂技术,小盛的父亲只能到处打零工,去年春节前因为失业,从广州回来后在家中呆了三四个月,前一阵又去了澄迈,在一家建筑工地上帮工。平时,小盛兄妹与7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几年前,奶奶还能去卖菜,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不如以前,也就不做了。平时,做饭由小盛兄妹负责。 祖孙三人住在两间破旧的瓦房里,几乎没有像样一点的家当,光线很暗。小盛的奶奶说,今年到现在,儿子只给家中寄回过100元钱,加上这一段时间的低保金还没拿到手,要不是自己娘家的兄弟补贴一点,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说到这里,老人的泪流了下来。 (本报海口5月31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