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十年之新生活:港人日渐钟意煲冬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4: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日电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若问回归后,香港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百人百答,个个不同。但十年来,港人与内地的合作交流,出现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却是有目共睹。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充当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加速了两地水乳交融关系的形成。这一点,从香港的“煲冬瓜(普通话)”在这个城市的慢慢出现,便可略见一斑。

  大街小巷的一些士多、茶餐厅,收银的阿叔阿婆只要一看出你是内地人,便会大胆地用不咸不淡的“煲冬瓜”同你做生意,一扫早年那种“鸡同鸭讲”的尴尬,更惹来旁人称羡地赞叹几句。

  数年前,有朋友自内地首次来香港旅游,离开时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港人的普通话。这不足为奇,虽同文同根同种,但香港属于中国的粤语方言区,这里的市民大多以讲粤语为主;殖民地时代,英语又在此使用。回归前,香港主要以此“两文(中文、英文)两语(粤语、英语)”为主。那时,即使有部分市民能讲几句简单的普通话,也是发音不准,就像他们经常把“普通话”,念成粤语的“煲冬瓜”,总是贻笑大方。

  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显着增强、经济发展迅猛,展现给世界的机会前所未有。“学好普通话,才能提升自己的

竞争力。”这也关乎港人能否在祖国潜力巨大的市场“分一杯羹”,也关乎香港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地位。香港“普通话推广基金会”创会人朱树豪太平绅士道出了港人日益热衷学习普通话的初衷。

  尤其是,随着CEPA的实行,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经贸联系自然也带动了两地人员的交流。开放旅游、开放购物,内地大量游客前来香港。“自由行”让大陆“表叔”将白花花的银子送来的同时,也使普通话在这个城市变成了“香饽饽”。

  除经济关系外,港人喜欢“煲冬瓜”也有对祖国文化认同的因素。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及一些青年机构,经常在假期举办一些活动营,组织学生们前往内地参观、交流,报名者如不懂普通话,便很难获得机会。“听不懂国语,到时没法交流。”该中心一位负责人说。

  现时,打开香港报章,常常见到补习普通话的培训班,有社会机构开设的,也有大学语言培训中心业余时间开办的。前来培训的人员多以中青年人士为主。在一些旅行社、商店等服务行业,甚至一些跨国公司,会“煲冬瓜”已成为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一家在内地有业务的跨国公司在招聘职员时申明,能说会听普通话者,自然优先录用,机会多且薪水高过不懂者一大块。

  在政府、纪律部队和公共服务机构里,如警务、入境、海关、旅游、金融等,也鼓励所属机构人士,学讲普通话。数年前,香港警察协会便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签署协议,开办普通话培训班,为在职警察进行培训。

  日前,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决定,出资两亿港元培训普通话教学师资,以促进香港普通话的教学。一些学校还先行一步,利用舞台剧、“普通话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开始在学童中训练“煲冬瓜”。

  “全城庆回归,齐齐‘煲冬瓜’”。朱树豪日前借香港当下庆回归的热潮,举行全港十八区普通话大赛,以增强港人学习普通话的乐趣。其中首项活动就是“斗讲斗唱普通话”,历时四个月,分学校与社区两个组别,热闹登场。(柯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