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8英寸芯片正式量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07:0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编者按

  今年是成都“‘三新’突破年”。按照部署,今年年初成都确定了全年着力抓好的重点产业化项目212项,昨日,成都成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传来消息:“三新”突破年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8英寸芯片生产项目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超过年初确定的今年“建成投产”形象目标。

  这个消息令人鼓舞!现在已到年中,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突破的决心、突破的气势和突破的办法,站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的战略高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牢牢抓住项目这个核心,投产项目要尽快达产、在建项目要尽快投产、签约项目要尽快建设、在谈项目要尽快签约,按照“质量好、速度快、后劲足”的基本要求,扎实做好“三新”突破年各项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于婷)中国中西部第一家集成电路8英寸晶圆厂--成都成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芯厂”)正式量产,这将带动上百亿元相关产业的发展!日前,记者从成芯厂了解到,截至5月21日,成芯厂共产出140片验证晶片并达到良率正常出货标准,这标志着成芯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年底,成芯半导体将达每月13000片的产能。

  中西部首个8英寸晶圆厂正式量产

  2006年12月,经过14个月准备,成芯厂建成,这是继英特尔、友尼森、中芯国际、芯源之后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又一重大进展;2007年5月21日,成芯厂继5月16日正式产出0.16微米DRAM后段制程产品后,共产出140片验证晶片,经过测试,平均良率89.46%,达到中芯国际半导体公司设定的良率正常出货标准,这标志着成芯厂正式进入晶片量产。根据预计,年底成芯半导体将达每月13000片的产能。

  “该晶片产品将主要应用于DVD、机顶盒等常用家电。”中芯国际有关负责人透露,成芯厂8英寸芯片生产厂项目二期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近日通过国家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技术审查。

  据悉,2005年10月15日,成芯厂落户成都高新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按照成都市政府和中芯国际的原计划,成芯厂原定在2006年1月中旬迁入设备,在市政府各级部门大力支持和中芯国际建厂团队的努力下,成芯厂的实际建设进度比预定计划提前了一个月,在2006年12月开始设备进场;时隔5个月,成芯厂正式宣布进入量产。“可以说,成芯厂以快速进展实现了量产,这对于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三新’突破年都是极大的鼓舞。”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将拉动上百亿元相关产业

  中芯国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芯厂设备进场、正式生产无论是对于成芯厂,还是中国西部IC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正式投入量产更为加快壮大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奠定基础。”IC产业对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强大。一部售价数千元的手机,芯片是其中“成本大头”之一。“现在,成芯厂的正式量产将带动和形成成都市电子信息相关产业逾百亿元人民币产值规模。”

  “成芯厂实现量产不仅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正式在成都开始,更重要的是对于成都,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完善。”该负责人表示,成芯厂晶圆生产是芯片制造流程生产中间环节,将带动的是前后两端相关产业的发展。“举例来说,前端将带来的是设备供应商的加入,IC设计厂商的加盟;而后端则是封装厂、销售渠道、市场等环节的不断涌入。”据了解,晶圆制造在芯片制造流程整个环节中是投资最大的,同时也是拉动相关配套产业最明显的环节。

  成都已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

  根据高新区提供的相关数据,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其中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的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次是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随着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崛起,业内专家形象地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比喻成“飞鸟”:长三角地区为鸟头,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为两翼,成都为尾翼。成都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