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辽宁人艺:从生活中“打捞”精品话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22:25 CCTV《东方时空》
CCTV《东方时空》6月4日播出“辽宁人艺:从生活中打捞精品话剧”,以下是节目内容。 主持人: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辽宁省人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话剧团体,多年来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创作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好的剧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是从生活当中打捞艺术,他们究竟是如何创作出这一部部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剧目呢?来看今天的节目。 解说: 这部话剧是辽宁人艺排演的新戏,叫《矸子山上的男人和女人》。这部戏讲述的是一群矸子山上的捡煤女工,当矿山关闭,面临失业下岗时,他们从最初的迷盲、绝望到最后自强不息、自谋出路的故事。剧中塑造了童丽、大咋呼、平平等一群栩栩如生的女工的形象。这是辽宁人艺从1990年以来排演的第21部反映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话剧。这一场是它的第32场演出。 剧中这些柔弱的女人在矸子山上挑起的是上百斤的煤块,回到家,每个人的肩上又有一副生活的重担。然而,煤矿要停产,捡煤队要解散,这就意味着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没有了,他们的天塌了。 然而,他们没有被突然的变故吓倒,在秦大咧咧的鼓励下,平平养起了兔子,大咋呼卖起了馄饨,还有的到保姆市场找到了工作。终于他们走出了绝望和彷徨,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了一条再就业之路。 在演出的两个多小时里,观众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很多人悄然落泪。 观众: 我觉得发自内心有一种共鸣,有一场竟然止不住地自己的眼泪就会流出来。 观众: 这场话剧跟我的感觉就是跟原来的话剧不完全一样。原来好像程式化的东西比较多,现在我觉得特别贴近生活。 解说: 对于话剧这种表演艺术来说,得到观众的认同就是最大的成功。看完了这部戏,观众记住了秦大咧咧、童丽,记住了大咋呼,那么这些鲜活的工人形象又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呢? 童丽的扮演者 顾玲玲: 通过几次体验生活,接触实实在在的劳模,接触实实在在的女工,就这样才慢慢地在我的脑海里树立了童丽这个形象。刚才我在门口,矿业集团的几个男的,“你像矿工”,我觉得我高兴。 解说: 在剧中,秦大咧咧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他是那10几个女工的主心骨,他带着她们走出了生活的低谷,最终在事故发生时,为了救出三姐的丈夫,他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结尾处,剧中采取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让秦大咧咧终于和他深爱的女人童丽,在另外的一个时空里举行了婚礼。 观众的掌声久久回荡着,里面蕴含的是舞台上下强烈的共鸣,秦大咧咧的主演是国家一级演员,辽宁人艺现任院长宋国峰。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秦大咧咧的扮演者 宋国峰: 这个人物我给他加了一点小小的口吃,增加一点喜剧的色彩。这样使这个人物更鲜活。比如说这个帽子,我多次地把这个帽子戴下来,扔一下,戴上去,还是从生活出发,尽可能地把这个人物丰满起来、丰富起来,使他有血有肉。 解说: 从生活中捕捉原形,真诚地贴近人物内心,使得这部戏中的工人形象刻划得入木三分。辽宁人艺演员们这样贴近生活的创作态度也给这部话剧的舞台呈现带来了巨大的张力。不仅观众被深深感动,对他们的艺术造诣,许多的专业人士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辽宁省文化厅研究员、剧评家 孙浩: 这部戏我已经看了11场了。他们这些戏的艺术价值,一个是他们扩展了现实主义戏剧的这种外延,这个戏的基本风格是写实的,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拉得很近,但是它戏里面运用了大量的写意性的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记者: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话剧《矸子山上的男人和女人》中所提到的矸子山就是我身后的这样的一些石头堆成的山。那么什么是矸子山呢?其实就是在煤矿的开采过程当中,开采出来的这种介乎煤和石头之间的这种物质,叫做煤矸石。它还没有完全形成煤,而且不能燃烧,在剧中所描述的那些主人公的生活,就是从这些石头里面往出捡煤的这样的一群工人的生活。 解说: 对于剧中的这些人物来说,矸子山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对于创作这部话剧的艺术家来说,矸子山则是他们艺术灵感的来源,也是这部戏赖以生存的土壤。 编剧 孙浩: 2004年末、2005年初,我在辽宁好多地方下去深入生活。然后到了阜新,我们辽宁比较重要的一个矿山城市,在那里我到了矸子山上,到了棚户区里,开始接触了大量的矿工。在那个时候,我就萌生了要创作一部写矿山工人的这样一部戏的想法。 在这两年时间里头,这个剧本先后改动了有11搞。我们这个戏是从生活当中打捞出来的一出戏。 解说: 这是一部捡煤女工的群像戏,为了使戏中的人物真正地鲜活起来,演员们也多次到矿山上体验生活。从捡煤女工的真实生活中捕捉人物塑造的灵感。 顾玲玲: 当时接触一个劳模,她是阜新矿业集团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叫张淑贞,手全是弯曲变形的,默默地20多年来,把青春和汗水全都奉献给矿山。所以在我们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也遇到过困惑和茫然,甚至有的时候距离角色很远,找不着。但是从来都是在脑海里,他们的形象在我们的心里。 大咋呼的扮演者 李华: 我们在第一次上阜新和抚顺煤矿去体验生活的时候,找了几个生活的原型,就是捡煤女工。后来我就主动地过去和她交谈。这群女人非常热爱生活,她们这些感动了我。就是说我在塑造这个人物的同时,那么这对我来说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素材。 解说: 《矸子山上的男人和女人》仅仅是辽宁人艺创作的众多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中的一部。辽宁人艺成立于1952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道路上,他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创作路线,排演了《高山下的花环》、《报春花》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剧目。尤其是近年来,他们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还结合的辽宁乃至东北的地域特色,不断探索和实践,创作了21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精品剧目,使现实主义话剧创作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孙浩: 既大气磅礴,又情感浓烈,既和观众离得很近,又把观众没有想到的一些深层次的思想理念传达给观众。观众在接受起来,就觉得这个戏它很有份量,很有思想的厚度。 解说: 在辽宁人艺创作的这21部作品中,《父亲》、《母亲》、《师傅》和《矸子山上的男人和女人》等17部都是以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为题材的。题材来源生活,表演贴近生活,语言描摹生活,坚持这样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使辽宁人艺不仅极大地繁荣了话剧演出的舞台,给观众呈现出众多的艺术精品。也使自身在艰难的艺术之路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宋国峰: 但是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赢得了观众。于是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们就是不断地一部接一部地,创作这样的戏。显示了现实主义话剧它的魅力。 我们觉得这些年坚守的这条路为艺术剧院,起码为辽宁艺术剧院注入了活力。 每一年演出大概都在四五百场,去年我们演了六百四十多场。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