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手风采:方瀌 关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13:57 中央电视台
辨手风采:方瀌关婷
方瀌与关婷。刘宇翔摄

  这两位选手一路每多坎坷。建筑工程学院的方瀌在之前初选的过程中,因为在外实习一直没能回校参赛。周五下午他回到学校准备参赛时,摄制组却已经提前半天结束了初选。

  方瀌只能在第二天的复活赛中争取机会。他来到活动现场说明情况,工作人员将154号号码牌发给他,让他参与抽签竞争。同学们戏称方瀌“霸王面”。

  方瀌在复活赛中成功晋级50强,当时他的辩论对手是来自同一个学院的师妹关婷,两个人的辩题是“‘易中天现象’的盛行利大还是弊大?”。关婷同样胜利“复活”进入50强。

  在复赛当天抽签时,方瀌和关婷又被分到了一组,两个人用“与谁同行重要还是去向何方重要”为题再次延续了他们的好运气,两个人双双进入十强。他们也是仅有的两个从复活赛走到十强的辨手。(刘宇翔)

  方瀌简介

  从来都没有写过简历,与其说是简历,不如说我更愿意把这样一个自己介绍给大家。

  关于家乡:

  我的家乡浦江,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素有民间书画艺术之乡之称,千百年来名家辈出,有着浓郁的艺术氛围,传统工艺兴盛,民风淳朴。从小受此熏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一直颇感兴趣,小时周末就是在书法和国画的浸染中度过的。曾获中国新加坡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比赛(绘画组)铜奖,第二届希望杯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书法组二等奖,绘画组三等奖,在各类县市级别的硬笔书法和各种书画比赛也收获颇丰。从小学到高中的校园板报经常是同时负责插图和文字。

  关于学业:

  可能从小就不能说是普遍意义上的好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会格外钟爱,对于自己没有兴趣总是无心问津。小时侯曾经拿过全国数学奥林匹克三等奖,这也是我在数学上唯一获得过的让我自己都不大相信的奖励。高中时学校组织数学和物理竞赛,一个拿了一等奖,一个拿了二等奖,于是稀里糊涂入选了竞赛集训班,但是却一堂课也没去上。高二的时候数学150分的卷子只能拿90分,突然高三某一天又恢复了对于数学的兴趣,于是在高考前夕极其幸运地无论卷子难易都能拿到140+,破天荒地还拿到过150分满分。其实就学习成绩来说从小学到高中,平时的成绩永远没有大考来得好,无一例外,几乎每次升学考试都是整个在校生涯中的最好成绩。多数时候,我是一个面对挑战反而会兴奋的人。

  关于表演:

  我的性格内敛,却喜欢体验丰富的人生。小时侯喜欢表演,喜欢

相声,喜欢小品。常常能把电视上的小品一个人担任N个角色,一字不差的背下来,然后在家人面前表演。从小学到高中在校文艺晚会的时候表演过哑剧,小品,相声。高中期间是历届学校元旦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其实一段时间也很喜欢主持,喜欢在舞台上插科打诨。

  关于辩论:

  第一次看到辩论赛是93年的电视直播,就是后来被称为“狮城舌战”的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一时洛阳纸贵。严嘉的一句“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让我记忆至今。其后每一年我都会守侯在电视机旁看辩论赛的消息,可惜辩论赛总是每况愈下,从中间插播广告到只能在广告间插播,越来越难睹其风采。

  高三10月份的一天,团委老师跑来找我,于是有了当时我们高中第一支校辩论队,也是为了市里举办的第一届中学生辩论赛组建的。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辩论,接触辩

  论赛。队里的人几乎都是我拉壮丁拉来的。当时我完全进入了一种24小时讨论辩题,而且以学校名义正当翘课的状态。有时候躺在床上都会翻起来开灯写立论,可能那段日子是我对辩论赛最激情的日子,完全凭借一个孩子自己对于辩论的认识去阐释辩论。后来,我如愿以偿地拿了“金华市中学生辩论赛优秀辩手”,但是自己临时组建的队伍并没能走远,回校一月无心向学,成为我一直延续到大学的心结。

  进入大学第一次接触辩论是因为建工辩论队,一支在浙大很有传统的队伍,目前的十强选手里有四人源自建工。第一次认识辩论是因为聂品,一位为辩论而痴的辩手。在他的指引下,大二很幸运的进入了建工辩论队。并且在同年参加了学校出征海峡赛的海选面试,最终进入8人名单。今年的求是杯(浙江大学的校级传统辩论赛)我与另外三名大四的队友组成了一支代表建工出征的队伍,最终在临场换掉两名主力的情况下遗憾的输在决赛。

  对于辩论赛,可以说有一种解不开的情愫,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忍不住思考的人,似乎我总是停不下来。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电视剧,喜欢演员可以演绎不同的人生的经历,看《大时代》的时候,我明白了原来一个相信奇迹的人可以有这么大的精神力量,看《剑啸江湖》时候我明白了一个每天练剑三个时辰人原来可以打赢一个练剑十个时辰的人,当时小学四年级,为此我写了一篇4000字的长文,看《蜀山传之仙侣奇缘》的时候我似乎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演万物的道理。你很难想象这些电视剧都影响了我的人生。他们让我想到了很多,中国的哲学有个特点就是微言大义,没有象西哲那样力求精准的表达和完整的逻辑架构;所有这些电视剧里蕴藏了一种中国式的哲学,很多时候真的象庄子所说的那样“目击而道存已”,存在着许多人生的大智慧。读西哲让人思维翻滚,读中哲让人心态平和。

  我小学喜欢科普杂志,初中喜欢文学期刊,从初三开始喜欢冰心,余光中的散文,到高中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再到涉猎鲁迅,王小波的杂文,后来又开始看小说,钱钟书的《围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都是我的挚爱,再到后来开始看米兰·昆德拉,转而关心人生和哲学。于是开始与语文老师讨论道德经,自修课开始翻阅西方哲学史,晚饭后在阅览室看哲学期刊。在那个时期我开始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我整个读书的脉络似乎就是如此,我读的书也挺杂,一段时间对于《古文观止》也爱不释手。我更倾向于了解一个文化大的脉络,对于事件的发生年月和某篇文章具体作者总是疏于记忆,最为欣赏的就是魏晋文人的风骨。朱光潜的《谈美》也是我极为推崇的一本书。

  我总是不自觉对于各种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也会醉心于一些传奇的历史典故。很多时候我总是觉得人生是一场辩论,同一时间脑子里站在两种立场的两个看法总是会不断打架,我是学习建筑学专业的,某种程度上建筑师的作品就是自己与自己辩论的结果,如果涉及到具体施工那就是与水暖电一群人辩论的结果。有时候生活就是要让你不断思考。

  我其实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生命是一种体验,他只有一个终结。我愿意用我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并乐于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别人。这次参加央视海选其实也是抱着一种体验的心态,但是走到现在我更希望能如愿地把我对于文化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看法带到世界各地,把华语的魅力以及华语背后所深藏内涵展示给那些愿意听,并且从中有所收获的人们。这里我篡改借用一下易中天的一个说法,就是或许我告诉你的只是我对

传统文化的看法,只是我对事物的想法,一个20多岁的年轻的思想或许很浅薄,但是我希望的是引起你对这些很好的东西的兴趣和思考,这种思考也完全可以是以一种反驳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并且我自己的思想也是激扬着,每天呼唤着改变。

  最终真诚地希望辩论这位朋友能摆脱他的诅咒,摆脱那些辩手就是一群不说人话的人,辩论就是一场耍嘴皮子的游戏的诅咒。

  以辩会友,以心知人。

  关婷简介

  基本背景:

  关婷,女,汉,1986年11月2日生,现就读于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

城市规划系。

  爱好与特长:

  钢琴,辩论,绘画(水彩,素描),主持,新闻采访,旅游

  学业简介:

  1999.9——2002.6 就读于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

  2002.9——2005.6 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05.9——今 就读于浙江大学(现本科二年级)

  主要社会工作任职及实践经历,奖励:

  小学至高中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

  2005.9 浙大学风建设月开幕式 主持人

  2005.9 新生演讲比赛 三等奖

  2005.9——2007.1 求是潮人物专访记者

  曾撰写多篇新闻稿及专访稿,并在求是潮网站发表,经浙大学报,青素网等各大网站转载。

  2005.9 第八届结构大赛主持人

  2005.12 参加校“一二 九”合唱 获校三等奖

  2006.5人物征文大赛 一等奖

  2006.9 获校级“优秀团员”称号

  2006.9——2007.3 建工学院学生会新闻网络部部长

  2006.11 加入浙江大学启真人才学院

  2007.4 加入UPA(竺可桢学院公共管理辅修班)

  2007.3——今 学生会副主席

  2006.11——今 加入浙江大学校辩论队

  2007.4 参加求是杯,所在c大调队获冠军 一辩

  2007.5——今 负责SRTP项目“湖边村及龙翔里旧房改造中古建筑群的研究及若干保护建议”及“暑期中美文化交流及北京奥运宣传”项目

  2007.8即将代表浙大赴UCLA进行中美文化交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