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30年:恢复高考,历史记住这条脉络(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6日15: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2、“文革”中邓小平拯救高考

  (1974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恢复了教育部,周荣鑫当部长。1975年,又要开全国招生会了,杨学为又被借到教育部。)

  毛远新搞“三来三去”周荣鑫以整顿相抵制

  这时,毛主席提出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毛远新乘机在朝阳农学院搞“三来三去”:农民上大学,毕业当农民,挣工分;工人上大学还回去当工人;从哪来回哪去。毛远新还提出“大学就是大家来学”,52岁识字不多的农民“王大学”成为大学生的榜样。对此,沈阳机电学院自动化03班的七名工农兵学员贴出大字报,反对大学是培养工人、农民的提法,招来舆论围剿。

  杨学为说,对毛远新搞的这一套,当时的教育部长周荣鑫是抵制的。邓小平1975年搞整顿,说大学生“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周荣鑫紧跟邓小平,在许多场合发表讲话,在教育部搞整顿。周荣鑫说:毛主席说,形而上学猖狂,经济战线猖狂,我看教育战线也很猖狂。“听他‘点火’,我们的心里很激动。”“周总理在1972年接见李政道时有一个谈话,说现在高中生毕业要劳动两年再上大学,这是个试点,还不一定。像基础理论好的,中学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大学,边学习、边劳动。1975年,周荣鑫问教育部计划司管招生的负责人:‘周总理的指示对不对?’‘对。’‘对,为什么不执行?’他一个司的领导敢执行吗?所以就没回答。周荣鑫又问:‘去年不执行,今年也不执行,明年执行不执行?’‘当然执行了。’所以,1975年教育部派出两个组搞调查,我参加往广东、福建、上海的调查组,调查招应届毕业生和进行文化考查的事情,准备明年执行。”

  三省市调查“文化考查”“反击右倾翻案风”骤起

  杨学为清楚记得,当时广东是广外招了一个年级100多人,招的初中毕业生。当时省招办的刘育民带杨学为去一个农场搞调查,令杨学为感觉让中学生直接上大学是正确的。

  杨学为在广东调查“文化考查”,被带到一个公共汽车公司去问“你们怎么考数学?”他们说:“售票员早上出去时拿走一沓票,晚上回来看看卖了多少张,钱对不对?这个就是数学题。”广东调查完了,杨学为就到福建。福建的文化考查题是挖水渠,渠多深、多宽,一共挖了多少立方。考这个比考计算公共汽车票难一点。然后他们又到上海,还没等开始调查,北京反击右倾翻案风了,他们也就被通知打道回京。

  杨学为回忆说,“1976年,‘四人帮’把周恩来关于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大学的意见当作靶子,‘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再次下台,周荣鑫被迫害致死。我因为公开发言支持周荣鑫的‘教育战线形而上学猖狂’的观点,也被从教育部退回学校,到农场劳动去了。”

  

恢复高考30年:恢复高考,历史记住这条脉络(3)

  上图:1978年,中山大学新生在上课

  3、邓小平领导实现“恢复高考”

  (1976年,“四人帮”垮台。到1977年,又要开招生会了,教育部又要借人,杨学为第三次走进教育部。这一回,他见证了“四人帮”倒台后拨乱反正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实现了“恢复高考”。)

  邓小平复出请缨抓科教恢复高考决策过程不顺

  杨学为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的决策过程,开始时进行得并不顺利。那年开过两次全国招生会议,后一次会议甚至开了45天,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以后也再没出现过。

  这两个全国招生会,杨学为全过程参加。第一次招生会于6月29日到7月29日在太原召开。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再次复出,华国锋刚刚讲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因此,教育部拿出来的招生方案基本上仍然维持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杨学为甚至认为它“还没有达到1973年39号文件的水平”。尽管各省招办对教育部的做法很不满意,会上争论很激烈,架不住教育部坚持一条:反正华国锋已经基本同意当年的招生方案了。

  杨学为说:“邓小平1977年7月16日复出后,自告奋勇抓科教,首先考虑的就是恢复考试和招应届生的问题。实际上在1974年那次复出时,他就已经设想要贯彻周总理的指示,所以七七年这次复出之前,他就说,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人才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他是有所准备的,非常明确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在科教会上大家提了他才随便讲的。”

  当时的教育部长是刘西尧,他的回忆录记录了同邓小平的一段对话。邓小平问刘西尧当年恢复高考“来不来得及”,刘说“如果推迟开学就来得及。”邓小平问:“报告送出去没有?”刘说:“刚送出去。”邓小平说:“赶紧追回来,就下决心今年开始改。”当时已经是8月8日了。然后,教育部马上召开第二次全国招生会,从8月13日开到9月25日,时间长达45天。

  两次招生会争论激烈 邓小平一句话“定音”

  “一年开两次招生会,这是第一次;招生会开45天,开得这么长也是第一次。为什么?因为争论很厉害!文革还肯定着呢,华国锋的‘两个凡是’也都在那儿呢,四人帮关于教育的‘两个估计’都没推翻呢。在这个情况下,要招应届高中生,那就不叫工农兵大学生了,那不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路线吗?当时很多政治问题还没搞清楚,前提的问题都没解决,就要解决招应届生和恢复高考这么两个具体问题,而这两个具体问题在教育上虽说是大问题,但是从全国的政治局势来说是小问题。所以非常困难。”

  “参加会议的什么人都有,有老干部,还有工宣队、军宣队、年轻干部造反派……争论非常厉害。再加上教育部领导老不表态,就老争论。一直拖到9月19日,教育部就挨邓小平批评了。邓小平说,‘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邓小平一讲话,形势就急转直下,教育部就一致都同意了。”

  上一页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