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开辟口岸 中英街重现盛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7日03:50 南方都市报

  奥一网 上回说到港督麦理浩首次访深,深港两地签署协议增开新通道,而沙头角被辟为口岸,这使中英街贸易蓬勃发展,上世纪80年代重现了多年前的富庶,全国各地的游客对去中英街购物趋之若鹜,当时有句比较流行的话这样说:不去中英街,枉到深圳游。

   边境线设防 小街市消失

  关于中英街,71岁的刘伟恭记忆中一直有这样一幅画面——一座小街市,一排小铺头,烟酒糖茶、服装鞋帽齐全,深港两地居民自由出入采购而不用出示任何证件……

  这幅画面存在于1952年以前,“小街市就在现在四号界碑旁的大榕树下面。”刘伟恭说。刘伟恭是沙头角土生土长的原居民,从他记事起,中英街就和市场、交易这一类词汇连接在一起,直到他满面皱纹、白发苍苍之时,中英街盛极而衰。

  1938年的时候,刘伟恭只有3岁,据他说中英街上的小街市即在此之后重新形成的。沙头角中英街商业的真正繁荣应开始于这个时期,中方店铺以经营农副产品为主,而港方的商店则更多地经营舶来品,货色时髦,品种繁多,这里也是两地居民最主要的购物集市。

  “都是些小小的铺头,吃的用的都是从这里买。”刘伟恭回忆,当时深港两边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温饱水平,稍好些的人家也可能有闲钱过得舒适些。

  让刘伟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位于现在中英街桥头的那口水井,中英街两边的居民吃水全都要靠一口井,“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从解放前开始,两地居民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直到上世纪70年代自来水开通前,一直维持着这种局面。

  中英街集市的解散是在1952年,由于政策原因,“小商人小业主好像一夜之间跑掉了”,刘伟恭说,从那时开始,中英街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非常时期”,两边的交流中断。

  1950年始,英国首先在港设立宵禁地区,沙头角一带首当其冲,宵禁时间从晚上10时到凌晨6时。对这段历史,后来香港方面反思认为,虽然当时的政策设立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但这样做窒息了新界地区的发展。

  而中国方面,自1950年出台出入国境办法后,包括沙头角中英街在内的边防也都演变为“军事边防”和“政治边防”。于1952年进驻沙头角的“红色前哨连”,是当时与“南京路上好八连”齐名的全国4个模范连队之一。1961年,连队指导员赵玉珍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的接见。

  从1952年至1979年的27年间,中英街成了严格的边防禁区。

  1,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