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灾区见闻:处洪不惊的松口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17: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梅州六月十八日电 题:处洪不惊的松口镇

  作者 陈国华 尧延志

  广东梅州市梅县松口镇,这两天很是热闹,一周前的汪洋洪水刚刚告别,慰问的亲朋好友就相继来探望了。一早,走在松口镇街上,随处可见提着红色糕点、蔬菜和猪肉的人群,他们是来松口镇探访受灾的亲戚朋友的。

  发洪水时,受灾的乡亲没有新鲜菜吃,没有肉吃,受苦了,探望的亲人送上点心,表表心意,而红色的糕点,则象征着吉祥如意。

  松口镇位于梅江的下游,梅江在此注入广东的四大江之一的韩江,几十年来,这里年年发洪水,面对洪水,该镇居民已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洪水来之不惧,从容应对,财物及时转移,生活物资早早备足。

  据该镇居民介绍,洪水要来了,镇上每条街道角落处的喇叭就会响起《洪湖水浪打浪》的曲子,曲子播放的次数越多,就说明洪水越大。不用通知,这就是洪水的预警令。听到这个音乐,各家各户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据了解,该镇自古就是商业重镇,江西、广东梅州、揭阳等地的货物从水路集中到松口,再由松口南下韩江,从汕头港出口海外。由于历史原因,该镇商业繁华,发洪水,首先要抢救货物,这时不用请,街坊邻居会主动上门帮忙转移,相互帮助,共度难关,这也是松口镇年年遇洪水但损失很小的原因。

  据当地居民介绍,一般他们先把东西搬上二楼,如水还涨,就搬到三楼,水涨到三楼,他们就打开天窗,到楼顶,到时镇上的麦姓家族自会划着小船来解救。

  这个麦氏家族,新中国成立前是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家族上了岸,后代也大都有了工作,但这个家族家家有船,在业余时间他们依然喜欢打鱼。在洪水时,这个家族又承担了解救群众,抢运物资的角色。

  当洪水围困时,松口镇的居民总是准备好了米和干菜,可以轻松应对生活。他们处水不惊,可以根据当地的水文预报,判断出水能涨到什么位置,当水离房顶只有二尺远时,他们依然能放心地在房顶的躺椅上睡觉。

  而当洪水开始退时,他们就开始走出家门,合力搅起淤泥,让退去的水流将淤泥带走,水退后,即打扫庭厨,开始做起生意,恢复正常生活。这一切,对松口镇的居民来说,就如生活的一部分,生产自救,不依赖政府,而当地政府也会及时送上物资,派出工作队。

  当同是此次重灾区的丰顺县黄金镇居民还在清淤时,因为身经百战,松口镇已恢复了生活,忙着迎接亲友了。

  记者问当地老人,年年发洪水,松口过去为什么仍能成为商业重镇?老人说,很早以前也不常发洪水,文革时,山上的树都砍光了,水土流失,河床抬高,近三四十年才开始年年发洪水的。

  不过,记者在一路上看到,由于十年的封山育林,梅州整个山区早已是郁郁葱葱,水土流失少了,今后,梅江的任务恐怕就是要兴修水利,以战洪水了。(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