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十年:香港人心回归祖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16:52 青年参考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后,在全世界怀疑的目光中,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渡过了“金融危机”、人才外流、房市下跌、经济低靡……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作为“一国两制”的第一个实践者,香港在继续谱写新的发展神话,香港的人心开始真正地回归祖国。

  本报特推出“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以志纪念。

  英资退出华资崛起

  今年3月,在新加坡上市的英国怡和集团一如往年,在当地举行业绩公布会。与此同时,数名集团高层也静悄悄地来到香港,邀请数家本地中英文媒体出席一个小型记者会,总结怡和过去一年在全球的发展情况。

  “怡和从1997年不在香港上市后,一直表现得很低调,过去几年都只是邀请几位常联络的记者出席,可以看出怡和根本无心返回香港发展,而香港人也逐渐淡忘了这家英资公司。”一位当时在场采访的新加坡媒体驻港记者回忆说。

  的确,曾经作为香港四大英资之一的怡和集团,在1997年后,在香港的地位就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以往港英殖民地时代,怡和一直是香港十大公司之一,在本地金融市场呼风唤雨,是商界的“大哥大”。当年怡和大班对港督有意见,可直接向英国国会反映或投诉。但当中英就香港前途谈判时,怡和担心失去英国政府的保护,很快就宣布转移到新加坡

证券交易所挂牌。由1997年至今,怡和不仅在新加坡股市表现欠佳,资源逐渐枯竭,在香港的影响力也已经云淡风轻。

  怡和集团在香港的地位今非昔比,是英国目前在香港影响力的最佳写照。

  过去100年,英国殖民统治香港后,就一直实行严格的直接管治法,不仅最高领导人港督是由英国委任,下面的立法局及行政会议成员,除了少数华人以外,大部分都是英国人,在香港议会中全是英国人的声音,根本谈不上民主。

  经济方面,香港也几乎由英资全部控制。根据1979年香港股市排名,华资能入十大的,只有新世界一家,其余的全是英资集团,包括汇丰、置地、怡和及太古洋行等。

  随着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英国结束了对香港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在香港的影响力也逐渐下降。有香港政界人士接受访问时指出,在港英时代,汇丰和怡和等大集团的要员往往是港英政府行政会议的必然成员,并参与制订政策。但回归后,几个大英资企业都没有正式代表获得席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华资代表进入香港特区政府的核心决策层。

  除此之外,有实力的华资公司在九七回归后的10年内也不断冒起,英资公司在本地市场的角色越来越不及以前吃重。譬如,在回归前后,英资公司大东就已陆续将香港电讯的股权出售给中资机构,1997年6月以91亿港元的价格把余下5.5%的股权卖给中国电信。目前香港的十大上市公司,只有汇丰是英资,其余的长江、新鸿基、中国 移动全是港资甚至是国企。

  华人入主石澳道

豪宅

  位于港岛的石澳道豪宅区,见证了英资势力在香港不断滑落的趋势。据香港地产界人士介绍,在这块已有80多年历史的土地上,新买家一定要有相当的社会地位才能入住。早前能入住该地段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四大英资洋行(太古、怡和、汇丰银行及会德丰)的高层。但时至今日,22栋石澳道别墅,已有过半落入华商手中,而每一位华人业主,都是赫赫有名的家族企业主或商贾。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