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审计报告恢复对违规部门点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06:1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在今天上午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中,一些有财经违规行为的“国字头”部门又一次被审计长李金华点了名。这是李金华任期内的第五份审计报告。去年,他的审计报告因为缺少了对违规部门的点名而被认为“少了锐气”。

  为什么今年又恢复了点名,今年的审计报告还呈现哪些特点?今天审计署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解读李金华的第五份审计报告。

  23个部门、单位被点名

  今年的审计报告篇幅明显偏短,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因为没有了大量的案例,而且只有23个部门、单位被点了名,谈了问题。

  这位负责人还说,今年的审计报告,在揭示问题时虽又恢复点名,但对56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没有把浓墨重笔放在个别案例上,而是着重反映了部门及所属单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多报多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财政资金及违规收费等,特别指明了56个部门中有多少个部门单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分别对存在问题相对突出的两三个部门点了名。

  与过去审计报告列举每个部门的问题相比,审计部门认为今年这样从总体上集中反映问题,更有利于问题被重视,促进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提高中央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据介绍,今年报告变短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如

社保基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的审计结果此前都已经向社会公告,所以这个版本的报告对这些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只作简要反映,压缩了报告篇幅。

  报告侧重折射制度缺陷

  谈起变化,这位负责人说,从1996年审计部门第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审计工作报告以来的10年变迁中,审计报告已经不仅仅止步于点名,更重要的是对违规现象背后的制度原因进行分析,注重从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规范管理的角度,揭示审计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因为从近年来审计情况看,查出的很多问题实质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对制度的改革建议应该说是今年报告的核心之一,在这份一万多字的报告中至少有1/10的篇幅用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比如,审计报告指出“财政部、税务总局批准6户金融保险企业,用工效挂钩办法核定的职工工资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扣除额,致使这些企业纳税工资扣除额大大高于未实行这种办法的企业,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问题,虽然并不属于违反税法等法律的规定,但这一做法,客观上“有悖公平税负原则,也不利于发挥税收调节行业收入分配的作用”,是属于合法不合理的问题。

  再有,审计发现在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中,“有些地区根据当地情况对已批准的项目作了部分调整,虽不符合有关规定,但符合实际需要”。报告指出这是属于合理不合法的问题。

  还有,在对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审计调查中,审计部门发现很多问题是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行政职能界定不清,对部门行使权力的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很多问题是由于“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所属单位成为消化部门分流人员的重要途径”而引发的。因此,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财税体制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其他”又回来了

  从1997年开始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报告的全称都为“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只有去年和1996年的报告少了“其他”。

  别小看了“其他”这两个字。去年审计署负责人在解释为什么少了“其他”时说,以往报告中的“其他”,包括了金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等内容,审计报告的主体内容是“中央预算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3+1”模式,但由于2006年新修订《审计法》规定“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所以去年的审计报告就把“3+1”模式变成了“中央预算财政审计”一枝独秀。

  今年的审计报告又加上了“其他”。仔细阅读报告可以发现,今年除了讲述“中央预算财政审计”的情况外,还报告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及部分分支机构等3家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损益情况、以及8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5户中央企业效益情况等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本报北京6月27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