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员和中国银元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17:58 新世纪周刊

  -李子

  美国参议员“为白银做点事”的心思影响到万里以外的中国,并迫使中国改变了货币体系

  中国人用银做货币,由来已久。明朝中后期,银在中国货币体系中开始居于核心地位。到了清朝,已经形成了大宗贸 易、进出口贸易用银两,民间小额交易用铜币的局面。可以说,从那时开始,中国已经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体系。

  世界范围内,其他一些国家也采用过银本位制,但到了1870年左右,虽然市场中仍有大量的银币流通,但金本位 制已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主流,被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另一个银本位大国印度于1893年放弃了银本位制,1899年采 用了金本位制。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依然采用银本位制。

  这种局面对于中国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先来看看白银在世界上的主要产地分布。

  虽然实行银本位制,但中国并没有丰富的白银储量。流通货币所需的白银大量依赖进口。“

墨西哥鹰洋”(一种墨西 哥银币,因表面铸有鹰的图案而得名)曾经在中国货币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表现。美洲是世界白银的主 要产地。这其中,美国的地位至关重要。首先,美国本身就是产银大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白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2%;而且通过投资,美国控制了加拿大银产量的34%、秘鲁的87%、中美洲的89%、智利的83%;合并起来,美 国资本几乎控制了世界白银产量的2/3。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市场的白银价格对美国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同时,白银价格也 就必然会受到美国国内政策的直接影响。

  美国的白银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的犹他、爱达荷等7个州。虽然这7个州的人口总数不及东部的新泽西一个州,但是 ,所有50个州不分大小,参议院席位是一样的,都是两个。所以,这7个产银州就成为了美国国会中的一支重要势力。对于 美国总统来说,为了在其他问题上得到这些参议员的支持,“为白银做点事”是非常合算的。

  对这些产银州来说,最好的局面自然就是白银价格能够居高不下。这样既可以使银矿投资者获利丰厚,还可以尽量保 持各州的高就业率。因此,当世界市场的白银价格出现下跌时,这些参议员就向美国总统施加压力,要求政府通过大量收购来 维持白银的市场价格。

  政府购买白银所需的货币来自于他们新印出来的白银券。这自然会带来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则是另一个实力强大的 国会集团——农业集团所需要的,因为通货膨胀可以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结果,两个国会势力集团在这个问题上站到了一起, 共同促成了1934年6月《白银购买法案》的出台。

  该法案命令美国财政部长采取各种方式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每盎司(28.3克,约合中国的半两)白银的市场 价格达到1.29美元为止。

  法案生效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虽然始终没有达到法案要求的价格水平,但白银的市 场价格确实因此出现了大幅上涨。到1934年底,白银价格上涨了26.7%;1935年,价格进一步上涨。

  《白银购买法案》实际上只起到了让美国纳税人为白银生产者提供补贴的作用。这种补贴并不会产生什么经济上的正 面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浪费;但这种浪费对于美国来说,只是一个局部问题,毕竟,白银仅是美国的一种普通商品 。其他一些不采用银本位制的国家,即使仍有银币流通,银价的上涨也没有对它们造成什么危害。当银价超过了银币的面值以 后,人们只要把银币拿去回炉重新铸成银块就可以避免损失了。

  但是对于中国,麻烦可就大了。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大量银币囤积在上海各家银行的金库里。当银价上升时,为了追求利润,这些银行就 纷纷把储存的白银运出中国,投入到世界白银市场中牟利。一时间,上海港出现了巨额白银上船出口的景象。1934年8月 ,上海的白银输出量比7月猛增了3.5倍。到年底,上海存银总额已从3.93亿盎司降至2.53亿盎司。上海以外的其 他金融城市和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出现了大量白银外流的情况。除了合法的出口,白银走私也大量出现,遍布华南、华中 、华北、西南等沿海沿边各地。1934-1936年,经海关及走私渠道,中国一共外流白银6.4531亿盎司,约合1 2.9亿元。这些外流的白银大多流向了美国。

  大量的白银外流,直接造成了中国的银元危机,也就是

通货紧缩。市面上的银元急剧减少。由于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主 要国家都采用金本位制,白银价格的上涨使得中国的币值大幅上升,造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很快,中国就由原来的贸易顺 差变为逆差,而这种逆差进一步加大了白银外流。

  通货紧缩还造成了中国物价惨跌。1934年7-10月,物价下降了21.7%,大批工商业者破产。农村地区受 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农产品价格一落千丈,加之气候不利,1934年,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经济大衰败。

  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大量减少,最终引起了金融体系的危机。先是利率上升,接着出现了储户在银行挤兑现金。第一吸 储大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储蓄额减少了3000万元,下降了18%。上海、天津、宁波等地都出现了大量钱庄倒闭和银行 危机。政府不得不以高价从香港购入白银,以支持市面基本流通的需要,挽救金融系统的危机。

  总之,银价大幅上升以来,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中国的经济面临着整体崩溃的危险。

  当时的许多人都意识到了,正是美国政府大量收购白银造成了中国的银元危机。驻美公使施肇基向美国政府递交照会 ,指出美国白银政策为中国政府所不能容忍。中国政府还采取了打击白银走私、开征白银出口税等措施以抑制国内银价,但是 ,由于美国政府继续原有的白银政策,中国国内的银价没有得到有效抑制,银元危机仍然继续。

  最终,中国政府于1935年实施了法币改革,废除了银本位制。法币改革是中国货币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此次 改革使得中国成功摆脱了由于银价上涨而造成了的银元危机,统一了近代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社会经济的混乱的货币,在制度上 摆脱了被金本位列国包围的银本位国家的不利境地。法币改革以后,“国币价值已脱离伦敦银市之羁绊”。

  依靠法币改革,中国成功地终结了银元危机。这揭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在经济一体化的世界里,一个国家如果固 守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经济制度,那很可能要陷于不利的境地。白银对于中国是货币,对于其他国家却是普通商品。这样一来, 白银价格的意义自然对于中国和对于其他国家大为不同。结果就是,一旦其他国家有了变更白银价格的需要,中国就要被迫受 到牵连。现实中果然如此。美国总统为了讨好几个参议员,决心“为白银做点事”,可万里以外的中国就因此而掀起了惊涛骇 浪。

  彻底摆脱这种被动局面的办法只能是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的秩序之中,采用世界通用的办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 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

  货币确实太重要了。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则更显其政策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