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弄口爱心超市复活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5:06 杭州日报

  

闸弄口爱心超市复活记

  爱心超市,在“春风行动”中诞生,因为关系生活困难群体,曾经在杭城“遍地开花”。但是,由于捐赠到超市的货品与困难群众的需求有出入,大多数东西乏人问津。而那些困难群众急需的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却寥寥无几。爱心超市,遭遇生存危机。最近,闸弄口街道搞了个义卖活动。你还别说,效果真不错——

  通讯员 孙蕾 方小华

  江干报道组 余丽丽 毛晓黎 阮骏 记者 王琦

  知了声声,夏日的正午特别热。万家花园社区低保户俞子福准备淘米做饭。搅动着散发出清香的大米,老俞的嘴角不觉翘了起来。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对我们困难家庭来说,温饱是最要紧的,吃好不生病就是万福。”

  勾起俞子福快乐心情的是闸弄口街道的爱心超市的义卖活动。不过,这个爱心超市也曾经让老俞他们很失望。

  供需错位的尴尬

  闸弄口街道的爱心超市创办于2005年。自创办以来,困难家庭只需申办一张特殊的购物卡,或出示困难证,即可进入超市免费选择自己所需的物品。创办之初,大家都以为,这样的超市肯定顾客盈门,生意红火。然而在赞美声中一路走来的“爱心超市”却伴随着背后的“惨淡”:运转中几乎都面临“供需错位、后援不足”的瓶颈,爱心超市面临生存危机。

  走进爱心超市,一捆捆的衣服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摸一把,一手灰。超市里还有不少肥皂、餐巾纸、锅等日用品。据万家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胡秀华介绍,社区内热心居民捐赠了许多八成新的衣服,但很少有人问津,一直堆积在库房里;一些热心企业捐赠了洗洁精、餐巾纸、肥皂等日用品,虽然受到困难家庭的喜爱,却因当时捐赠量大,快到保质期了依然未售完,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困难家庭急需的大米、油盐等却很缺乏。由此便形成了爱心超市供求脱节的尴尬局面。

  义卖给爱心超市“解套”

  爱心超市存在的尴尬就如同是一只停牌的股票。如果没有新鲜活力注入,它就死定了。

  解套!解套!前几天,万家花园社区做了一次尝试,把“爱心超市”里的闲置的物品拿到居民中进行义卖,再用这笔义卖得来的现金购买困难家庭最需要的大米和食用油。这一做法如同停盘企业的一次重大技改,爱心超市“解套”了。

  据了解,此次义卖的物品主要有肥皂、卫生纸、洗衣粉等日用品。由于这些日用品都有保质期限,为了不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均以1元的价格出售给普通居民。同时社区再买来了大米和食用油,以半价卖给困难家庭。

  就这样,很多积存的日用品被居民买了回去。而困难家庭急需的大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也用义卖所得的资金购买了回来。

  让爱心融入百姓生活

  在义卖活动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徐师傅一语道出了爱心超市生存危机的实质。他说:“以前知道这里有个爱心超市,但一直没来过,今天看到这么多人,所以过来,也献份爱心吧。”

  徐师傅说得很不经意,但却泄露了居民与爱心超市脱节的现实。闸弄口街道帮扶救助站站长潘跃春说,因为没有融入大家的生活,大多数居民对爱心超市的需求并不了解。献爱心也只是一时一事,甚至有点“随心所欲”。“历年来,在‘春风行动’中或辖区内一些困难家庭遭受巨大灾难时,很多居民都会无私地向他人伸出援手。但捐赠活动过后,就很快没有了动静。可见多数人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还停留在‘感情冲动’阶段,慈善还没有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因此造成爱心超市供求脱节,无法维持。”

  据了解,为了让创办爱心超市的实质进入百姓生活,闸弄口街道开展了“一月一社区”慈善月活动。街道以下属的13个社区为依托,每个社区负责一个月,设计载体,增强宣传力度,打响“爱心超市”的知名度。通过每个社区举办的活动,不断强化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意识,将它真正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同时街道将历年积累的慈善资金充实到爱心超市中,为困难家庭购置一些急需的物品,改善了“造血”不顺畅的现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