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行动纲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8:26 无锡日报

  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跃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未来几年无锡要“当好江苏现代化建设先行军,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导区、和谐发展示范区、党的建设模范区”。党的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无锡率先攀登基本现代化新高峰、再创发展新辉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把我市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成为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按照“四个坚定不移”的要求,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当好江苏现代化建设先行军,构建和谐宜人新无锡,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2、总体目标:到2010年,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组织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干部、党员和各类人才为主体的三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涌现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内民主建设有效推进,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成果和党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成果充分认可,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思想领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政治信仰,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严明的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以统一的坚定意志履行执政使命,以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推动发展,成为全省最具思想活力的地区。

  ――组织健全。积极顺应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城市管理转型的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党建工作管理、服务机制,到2010年,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贯通、网络健全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制度完善。改进和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到2010年,进一步形成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队伍过硬。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心系群众、服务发展、奉献社会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建成一支“三宽”(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六敢”(敢抓敢管敢于负责、敢闯敢试敢于创新)型干部队伍、一支党的先进性充分展示的党员队伍;党管人才工作强力推进,形成一支在新时期发展中作用突出的宏大人才队伍。

  ――清廉高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健全有效,腐败现象从源头上得到遏制;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坚持用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人民群众对党风、政风的满意率持续上升。

  ――民主和谐。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员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党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党内和谐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明显。

  3、基本原则:

  ――重在创新的原则。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把创新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积极顺应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思路举措,改进方式方法,奋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重在争先的原则。始终坚持争先创优、攀高比强的目标导向,切实把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放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来对比和衡量,力争使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重在从严的原则。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把严格执行党的制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落实到行动上,确保党的建设得到扎扎实实推进。

  ――重在基础的原则。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着力点用在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上,不断夯实党的建设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重在实效的原则。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把发展的成果、群众的公认程度作为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通过实实在在的考评,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重在保障的原则。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以伟大工程来推动伟大事业,着眼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安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力争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4、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理论武装是推进思想解放的前提,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要求,坚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校轮训和“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为主要载体,着力推进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每年举办“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东林学习讲坛”10次以上,县(处)级以上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年不少于12次,每名领导干部每年至少精读1本理论书籍、开展1次专题学习调研、撰写1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每年组织开展1次述学、评学、考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宣讲和党员教育活动,全市在职党员干部每年在各级各类党校集中轮训的时间不少于3天,到2010年全市所有在职党员普遍接受1次集中学习培训。加强以党校为主体的理论武装阵地建设,到2010年“两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组织基层党校达到100所以上,全市市级以上红旗先进基层党校占到总数的35%。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力争每年产生一批有质量、有价值、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形势政策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紧密联系干部群众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生活方式多样化背景下的思想实际,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与物质激励、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相结合,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每年结合形势任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和激励干部群众坚持“四尊四创”,积极投身“一当好、三争创”的伟大实践。

  6、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正确导向同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打造精品栏目和品牌节目。强化正面宣传,精心组织策划重大主题宣传和重点活动报道,使宣传报道充分体现党的政策主张和中心工作,反映人民心声。增强群众观念,更多地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事迹和生动实践。注重典型引路,努力推出1-3名在全国、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建立完善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通畅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新闻发布制度,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系,着力提高舆论引领水平。

  (二)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7、进一步增强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始终着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着力提高党委统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到2008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地方党委新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协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方面的职能作用。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2次人大常委会工作汇报,每年都要专题研究政协工作。努力探索完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关心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建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工作,积极发挥他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政党和谐、宗教与社会和谐、社会各阶层和谐。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每年至少听取1次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汇报,把群团组织的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把群团组织提出的意见建议纳入决策视野,把群团组织的干部培训、教育、使用、交流纳入党政干部序列,努力提高“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水平。

  8、优化党政领导班子结构。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大力选拔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进入领导班子,着力改善党政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新提拔县处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实现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的梯次配备,突出抓好年轻正职干部的选配,注重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和妇女干部,党委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和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外干部、女干部的分布面保持在50%。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基础化管理,建立全市后备干部任职资格制度,规范统一调配、交流和提拔使用,推进后备干部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

  9、深入开展“好班子”争创活动。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深化各级领导班子的联动联创,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好班子”百分考核细则和评价办法,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实行滚动管理。对评为“好班子”和争创活动先进单位的市管班子成员予以表彰奖励,对列后3位或连续两次被评为后10位的领导班子限期进行整改。到2010年,形成一批坚强有力、业绩显著、作风过硬、群众拥戴的“好班子”。

  10、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以实施全市“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百千万”党政干部培训工程。加强领导干部理论教育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每3年安排市管领导干部脱产培训1个月,每年轮训300名左右,并有计划选送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加强中青年干部能力培训,高质量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每年培训100名左右。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规范《公务员法》确定的培训任务,“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市1.5万名公务员“3+2”能力素质培训。加强党校、行政学院为主体的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努力改进培训形式,完善开放式合作办学、专题培训和干部业余选学,扩大无锡干部教育网的教学覆盖面和助学服务。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学分考核、培训质量评估、参训情况通报和投入保障机制。

  11、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改进干部初始提名、考察和选拔方式,完善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程序,扩大干部评价的民意基础,提高干部选拔的群众公认度。优化党政干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考核制,全面实行干部试用期制,试行部分干部职务聘任制,制定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干部晋升非领导职务管理办法。加大党政机关干部轮岗力度,重点推进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推进和完善“公推竞岗”,探索建立从非公职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的办法。认真贯彻《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建立党政工作部门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完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力争形成在全省发挥示范作用的新鲜经验。结合《公务员法》实施,按照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职责具体化要求,制定干部职位职责管理手册,建立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奖励制度、公务员履职和责任追究体系。加强《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督查,在市(县)区开展新提拔干部群众满意率抽查并逐步提高抽查比例,在机关部门和群团组织中全面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

  12、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和力量整合,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一当好、三争创”的宏伟事业中来。大力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城市建设,在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资金投入、环境营造等方面做特做优。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实施“530计划”、“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和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不断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深入开展“7+1”政产学研联盟人才双向培养和交流合作,抓好各类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加快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载体建设,完善全市人才工作三级网络体系和跟踪服务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使财政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到2010年,全市形成5000人左右由国家级、省级和地方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创新创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构成的领军型人才梯队,使人才素质、人才结构、人才层次和人才效益位居全省领先水平。

  (三)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争在建设坚强堡垒、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13、健全基层党组织管理机构和网络体系。积极顺应“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立市、市(县)区“两新”组织党工委和镇、街道“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机构,2008年三级组织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确保到位,理顺基层党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工作指导。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依托产业链、行业组织、工会等实施“党群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大型民营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大型工业园区和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动态组建率超过90%,2010年力争达到100%。有序推进国有(集体)改制企业、“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属地管理,建立条块结合的区域性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

  14、建设高素质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深入开展“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活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管理,建立大学生和各类优秀人才立足农村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优化镇、村两级班子结构,增强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选好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推进社区党务干部在职化,精心培育职业化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加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市(县)区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人才库,按照精干、专职、实务的要求,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创新基层党务工作者选拔和培养途径,建立市级基层党建工作指导中心,探索专职党务干部“派遣制”,健全党务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务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造就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

  15、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改善结构,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使全市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占75%以上,妇女占3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45%以上,生产工作一线的发展数量达到55%以上。全面推行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把发展党员的“入口”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探索建立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机制,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16、着力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意见和要求为抓手,着力构建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制定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措施及计划。健全“三会一课”情况通报、党员分类管理、党员按岗定责目标化管理等制度。加大党员活动经费投入。加快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和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2008年,市、市(县)区全面开通党建网站,构建“数字党建”平台。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注重发挥外来党员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服务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2008年,建立市、市(县)区、镇(街道)三级流动党员管理站。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和党员志愿活动,把“零距离”服务、结对共建、结对帮困、挂钩联系、党员承诺制等长效服务机制拓展到基层。到2010年,全市党员注册志愿者增至8万名以上。

  17、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党员活动阵地。以基层党支部为主体全面推进党员活动室建设,以镇、街道为重点建立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展功能,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到2010年,在全市形成一批面向基层党员的开放式互动教育培训基地,基层党组织工作阵地全部达到或超过省规定标准,培育100个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18、扎实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按照关于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要求,把“三型”党组织创建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着力提高各级各类各行业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本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型”党组织创建的考核、评选工作,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到2010年,全面提升“三型”党组织创建水平,市级机关部门党组织90%以上达标。

  (四)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力争在增强服务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19、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四个一定要”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认真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控制各类节庆、达标评比活动,切实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上。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对以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虚报浮夸骗取荣誉或利益的,一经发现,坚决纠正,并严肃查处。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大力降低行政成本。

  20、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扩大联系群众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从人民群众中了解实情、体察民情,汲取营养、获得智慧。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健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处理来信来访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

  21、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以创建文明机关为抓手,深入开展“百个机关与社区结对共建”、“百村结对挂钩”、“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以及“文明处室”、“文明岗位”争创活动。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机关部门达到文明机关要求。拓展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的方法和途径,密切机关与基层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基层评议机关活动,完善评议方法,健全信息反馈、整改督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评议结果运用力度,提高民主评议实效。

  22、积极探索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改善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立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部门工作责任制和关于进一步强化机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两个实施意见,重点抓好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追究制、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实施《无锡市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加大执纪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切实解决机关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办事推诿等问题。全面推进问责制,把监督延伸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形成责任设定、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问责体系。建立和完善机关行政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行政首长问责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促进机关依法行政。

  (五)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力争在构建惩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环境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23、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学习,党委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2次。根据形势任务和党员干部思想状况,每年集中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或警示教育活动。每年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新当选和新任命的党政主要领导,集中进行1次任前廉政教育。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建设,到2010年建成市级教育基地20个。以“廉政文化六进”为重点,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创建省、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每年创作一批具有无锡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总结和宣传一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

  24、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每年确定工作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存在问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禁止领导干部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参与赌博、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借婚丧嫁娶收钱敛财等规定,严格执行《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坚决清理和纠正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住房、就业、投资理财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5、从严惩处各种腐败行为。按照从严治党方针,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违纪违法的案件,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的案件,赌博案件,失职渎职、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案件,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以及各种以权谋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进一步发挥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完善执纪执法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纪检、审判、检察机关与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执纪执法合力。

  26、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继续坚持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行“阳光工程”,切实抓好源头治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严格执行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情况反映等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创新公开载体,完善公开制度。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以及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深化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2007年,建成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加强源头治理和防范,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到201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27、强化对权力的监督约束。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党内监督,全面推进领导干部勤廉公示工作,建立并规范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强化党委、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监察对象的廉政监督、效能监督和执法监察;强化审计监督,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体系,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和运用制度,对所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整改回访率达到80%;强化舆论监督,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闻发布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党风联络员、特邀监察员、特邀监督员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28、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2007年,制定全市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帐镇代理制度,探索实施参与式预算,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干部职务消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镇级领导干部勤廉公示、村级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达标活动。到2010年,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六)大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力争在促进团结和谐、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29、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始终不渝地加以坚持。积极适应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要求,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加快修订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更加科学规范的议事决策、协调、监督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坚持维护班子团结与坚持党性原则的统一,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力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切实强化班子主要领导的民主作风,对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独断专行的主要领导,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坚决处理。

  30、推行党务公开。认真贯彻省委《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把党务公开工作贯穿于党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全过程,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情况下,将党建工作年度计划、年度党建目标完成情况、党费收缴和使用情况、发展党员情况、党员和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处理情况、干部调动和任免情况、党内各类先进评比情况等,最大限度、最广泛地向党员、群众公开,使党的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事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适时实行公示、听证制度,努力提高党务公开的层次和水平。

  31、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党员民主意识、民主素质的教育与培训,着力提高党员参与党内民主的能力,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造力充分发挥。把制度建设作为扩大党内民主的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员大会、党代表大会制度,总结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做法和经验,稳步推进市(县)区、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探索建立党代表提案、回复、质询制度,建立健全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有组织、分步骤地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积极探索推行党的基层委员会定期向党员大会或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馈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三、组织领导和推进措施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是我市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也是未来几年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抓手,必须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强有力推进机制,建立科学合理、责任严密、奖惩分明的考核体系和考评办法。

  3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市委对争创工作实施全面领导,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对争创工作进行具体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争创工作的部署协调和督查考核。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订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任务,抓好推进和落实。要建立相应的物质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新闻媒体要加强对争创工作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成果,激发争创热情。

  33、结合实际,加强指导。争创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创新理念,提出前瞻性、针对性意见,指导争创工作扎实推进。要着眼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明确重点,形成特色。农村党建,要突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社区党建,要突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机关党建,要突出转变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学校党建,要突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企党建,要突出提升企业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两新”组织党建,要突出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推动创建任务的层层落实。

  34、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建立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责任主体,全面实施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争创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等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市各级督促检查部门要紧紧抓住关注度高、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的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活动,敢于讲真话、报实情、提建议,促进各项争创工作的落实。

  35、建立机制,加强考评。建立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考评机制。考评实行一级管理、二级考评的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由各牵头部门负责,协同部门配合,将该项任务分解到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明确时序进度要求,定期检查推进情况。二级考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跟踪督促各项工作的推进,定期组织对职能履行、协调配合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测评。考评主要采取本单位对照申报、组织填写征求意见表、工作绩效评估、领导小组综合认定等办法进行,既要看争创工作的客观指标,又要看群众的认同度、满意度,年终按照先进单位、达标单位、不达标单位等三个层次作出评价,考核结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目标奖惩体系,与物质奖励挂钩,与评选先进、干部任用结合,推动争创工作取得实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