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铁老大”棋开得胜 北京交大力克华东政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09:48 中央电视台
23日“铁老大”棋开得胜北京交大力克华东政法
聚精会神的评委们。

23日“铁老大”棋开得胜北京交大力克华东政法
评委张泽群

  23日的比赛,预期中能打出亮点和观点的一场辩论——北京交通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此番“交通”对“政法”,抽到的辩题是“春运期间火车票应不应该涨价”。

  不论是作为原“北京铁道学院”的北交,还是法学界赫赫有名“四系五院”之一的华政,都可以说是结合本校特色,来辨析这个曾引发过社会化大讨论、甚至是“民告官”官司的政策性辩题。而2007年铁道部取消春运涨价,今后涨与不涨、涨价究竟是否合法合理,更给论辩双方留下广阔空间。

  对于辩题,先入为主的印象可能是各带有倾向性的。毕竟春运涨价是“铁老大”说了算,而正是法律界率先向铁道部发难。这恰恰是本场的一大看点,既要听听双方站在“本行业”立场怎么说,还要等到交换立场,看辩手们怎样游刃有余、不乱阵脚。

  尽管最终华东政法三辩女生摘得“最佳辩手”,但总体实力还是北京交通大学占上风,以60-52、65-63、70-65,3:0的比分晋级16强。三位评委分别是《北京晚报》知名记者白宙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泽群,和“全国十佳律师”武绍智。武律师的评分表中写到“北京交通大学胜,但胜得弱!”尽管政法惜败,无缘复赛,他们奉上的本场辩论,仍然是网友和评委眼中“自开赛以来最精彩的场次之一”。

  交大“苦情”VS政法“悲情”

  上半场甫一开始,双方就交锋在春运的根本矛盾上:一方面是民众回家过年的急迫现实需要,另一面制约着的是铁路运力限制,所谓“过年回家路,天堑变通途”。而火车票涨价,作为调节铁路客运供需关系的价格杠杆,自然是焦点所在。反方华东政法大学认为,除了涨票价,铁道部门“还可以加开临客,大提速等,都是有效的解决手段”,因此不必非涨不可。

  正方北京交通大学立即站在“本系统”一边,反问“加开和提速难道不需要成本么?”华政迎头拦截:“需要,但是应该由国家负担,而非通过涨价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字字在理气势占优。不料交大一针见血,“铁路部门是自筹资金建设,自负盈亏”。一个“政企分开”,充分发挥“子弟兵”对铁道系统了如指掌的优势,直指对方的“常识性错误”。

  相比之下,华政辩手则稍显情绪化,大打悲情牌。“火车票不是买不买得到,而是买不买得起”,来自广州的三辩诉说家乡车站年年滞留的几十万农民工,感同身受溢于言表,“铁路涨价是在从民众身上‘搜刮’!”此话一出,可能是替网友出了一口恶气,引发异口同声的支持,却也有陷于偏执之虑。可令人不解的是,反方竟以此作为“匕首和投枪”,反复攻击正反的逻辑体系,直打得交大三辩无奈大陈苦情:“请对方辩友不要再用‘搜刮’这个词了!……请不要跟我说‘(春运期间)铁路的车都用不完啊’!”

  “是不是春节期间坐火车的人多了,铁路涨价搜刮起来比较容易呢?!”华政仍然不依不饶。不料却犯下又一个“常识性错误”:“铁路赢利靠的是货运,客运是不赚钱的,春运期间减少货运加开客运列车,铁路是赔本儿的”。06年全国铁道系统建设费用1500亿,07年更投入2500亿,而07年春运不涨价比06年涨价只少收了2亿。交通大学辩手立足行业,谈常识列数据,试图告诉大家涨价是体制之困而非意在创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引发“道德合理性”认同之后,交大进而指出,铁道行业为何外资和民间资金进不来,因为“旺季不让涨、淡季不让降,僵死的价格机制”让外部资金望而却步;遵从市场规律,适时涨价,乃是体制改革的必然;铁路运力的提升、发展是根本问题,春运客流高峰是现实问题。挖掘开政策性辩题下的玄机,正方亦给出政策性的解决办法:针对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可以实行“购票补贴”。面对华政的质疑,“河北省已提上议事日程”。解决春运难题,“纵使我们铁路‘铁肩担道义’,也难免孤掌难鸣啊”。直揭弊端、陈苦情的同时提出解决办法,交大以理工科的严谨,逐渐占据有利形势。

  总结陈词中,正方三辩继续说理服人:“涨价,即治标又治本;对方紧抓住‘农民工问题’和‘铁路的公益性’,其实每年春运‘停货保客’损失几十亿元,这难道是‘搜刮’和‘压榨’民众么?……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铁路运力已赶不上经济的发展了,……僵死的价格机制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拦路虎’。”

  的确,“对内实现政企分开,对外引进资金”,政策性辩论实践性、实务性和结论的实用性是其魅力所在。实事求是,解决问题。而此时,反方一如既往悲情诉说,“忧心忡忡地来探讨辩题”,虽然痛陈农民工一票难求、滞留车站的困苦,但并未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法,一味“呼唤”或者说是将责任推给了政府。

  双方均亮出辩论“道具”

  中场点评,白宙伟记者出言幽默,打了个辩论“骨与肉”的比方:“正方‘骨’中缺‘钙’,应该结合交通大学的专业用大量数据来说明涨价的必要性;反方‘骨’上缺‘肉’,虽有个别例证如农民工问题,但浅尝辄止,不够典型充分。”

  张泽群则从立论的角度,指出双方“没有把社会问题真正放到社会层面上看”,大学生辩论的致命要害就在于“破题不够深刻”。评说双方表现更是点睛之谈:“正方,攻势凌厉,正如铁道部门说要涨价就涨价的不容置疑;反方,一如面对涨价的民众般软弱,……双方对辩题的社会意义开掘不够。”

  下半场交换立场,华东政法大学认为“火车票应该涨价”,北京交通大学主张“火车票不应该涨价”,同样各说各有理,场上功力确实了得。正方华政一改悲情路线,先入为主阐明涨价 “有副作用,但更多的是价格杠杆的调整和分流”。反方北交则进一步揭示:春运,广大民众过年回家的刚性需求与铁路运力的矛盾;只有实现了政企分开等一系列体制改革,价格杠杆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春运不只是道数学题,而是关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辩论进入焦灼,政法大学忽然变戏法一样,摆上深浅不同的三玻璃杯清水,请问对方有何启发。交通大学一眼看穿,这是为了说明春运期间客运高峰实现分流的解决方法。让人惊讶的是,交大也立即拿出辩论“道具”——数据直观、一目了然的春运客流统计曲线图。“三杯水”撞上“示意图”,看来双方都是早有准备,论证的焦点殊途同归——火车票涨价引发的“削峰平谷”效应。

  反方交大站在实务的立场上,质疑通过涨价“削峰平谷”的作用:农民工之所以赶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才回家,是为了多赚点工钱,“票价要涨到多高呢,直到农民工辛苦赚来的几十块血汗钱都贴进去?”除却涨价之外,交大认为,“如果暂时解决不了春运的问题,就先不要忙着向农民工收钱,铁道部门还可以有很多事可做”,比如“苦练内功,实现政企分开。”这样一来,涨价即变成了铁路的下下签,交通大学的辩手给铁道部门开出“卧薪尝胆”的良方。辩题正说反说都能圆满,票价的鸿沟亦消弭为通途。

  评委肯定“道具”的创意

  下半场总结陈词,双方尽了最后力量说服网友和评委。

  正方政法大学坦言“春运买票有风险,出行选择交通工具要谨慎”。同时“一反常态”,称赞“中国铁路是可爱的”。他们“用全世界6%的铁路总里程,完成了24%的运力”,为车票涨价“赢取人心”。反方交通大学也直言不讳:“自然垄断、行政垄断不打破,市场化调节的价格杠杆就发挥不了作用”。涨与不涨,功夫在票价之外、体制之内。

  而终场的评委点评,在肯定了双方运用道具的创意“是巧合、也很贴切”之外,《北京晚报》白宙伟记者还以新闻人的敏锐,提出“终极之问”:铁路到底是国家部门,还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是部门,就应该像欧洲国家学习,作为社会公益设施来运营;属企业,则适应市场规则,运用价格杠杆,无可厚非。同时,对论辩双方提出希望,“多举例,多丰富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成功晋级16强,同小组复赛、争夺8强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胜者。“上海、北京两所交通大学,渊源于‘南洋公学’的同门兄弟,能否见面,又是花落谁家?”本届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网络辩论赛的又一大悬念即将揭晓,敬请关注7月24日赛程,十六强第十场“影视明星到大学当教授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哈工大迎战上海交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