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访《盲井》导演李杨:为什么矿难不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17:27 南方人物周刊
实习记者 周璇 8月17日下午,山东新汶地区突降暴雨,24小时降雨量达228毫米,引起山洪暴发。下午2点半左右,紧邻山东华源公司矿井的汶河大约50米长的河堤被冲垮,洪水直接灌入矿井。井下作业的756名矿工安全撤出了584人,其余172人,因为洪水在短时间内切断了矿井的升降机电源而被困井下。尽管目前井下积水的抽排速度已增加到每小时近2000立方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困矿工生还机会越来越小。 山东华源矿业公司煤矿溃水事故,只是近期众多煤窑矿井事故的其中一例。尽管加大了安全生产治理力度,但中国大地动辄牵扯生命安危的矿难仍频频发生。 本刊就此专访了电影导演李杨。李杨曾凭借反映中国当代采煤业真实状况的影片《盲井》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等多个电影大奖。 1 这次山东煤矿溃水事故172人被困井下,很可能生还无望了,这让人想起你的《盲井》开头矿长说的那句话:“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李杨:很残忍。这次事故我也看到了报道。其实最初上来的工人已经发现底下透水了,但上头不让撤,领导有领导的理由,觉得透点水是经常的事,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忽略。 2 “盲井”现在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专门指代那些煤矿事故。 李杨:对,我有时候会觉得这名字比我的电影还棒,《盲井》让全中国、全世界开始关注煤矿的安全问题。事实上在2002、2003年以前,对矿难的报道还是很少、很封闭的,几乎没有。 3 为什么会用“盲”这个字?是暗喻了中国当下煤矿业的现状吗? 李杨:其实开始没想那么多,好像是种下意识,中文英文里都没有“盲井”这个词。想到了之后,觉得还挺贴切的,刚好暗合了电影主题之一,就是对很多东西视而不见。 你看“盲”字,就是亡+目,眼睛死亡了,跟眼睛瞎还不一样,我突然觉得有种意义。衍生开去,就是对良知视而不见,对外部残忍视而不见。 4 拍摄《盲井》时要深入井下,相当危险,听说你曾遇到拍完戏从井下上来两小时后井下就塌方的事。 李杨:当时是在山西的小煤矿拍的。我们拍戏时,煤就哗哗地往下掉,几次都是,尽管戴着安全帽,但砸到也挺疼的,小煤窑都很矮,只比人高一点点。后来真的就发生了矿难。两死四伤,事后想想都觉得很心悸。 5 当时什么感受? 李杨:坦白说,我的感受和反应跟官员完全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先不要扩散消息,不是说隐瞒,而是不要造成恐慌(毕竟还要继续拍电影);第二反应就是很清醒,天哪,之前还在里面拍电影呢,所以紧张得不得了。后来就换了个大点的国营煤矿,转到河南去拍了。要万一剧组人出了什么事,我一辈子都愧疚死了。 6 因为影片《盲井》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法国《电影手册》对你评价很高。 李杨:这叫我诚惶诚恐。电影会触碰一些社会问题,会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但根本来说,它只是一个文化商品形式,电影就是个电影,绝不可能引发革命。我不是想要凭借一部电影就改变社会或是怎样,我能做的,只是促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这也是一个电影工作者、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7 但至少《盲井》为这个时代记录下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现实。 李杨:批判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东西都有记录功能,虽然电影故事是编的,但都有相对记录的功能。为了真实,我极力模仿和创造一个逼近真实的环境,尽量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和当时的人物状态。 8 这些年矿难频发,但又始终治理不好,你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杨:这其实是个特别复杂的问题。一个矿难就几乎可以把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涵盖,比如矿业背后的黑幕,官员的行贿受贿,医疗救助,煤矿的价格体系,对矿工的残酷剥削,为降低成本忽视安全等等,太多了。其实好多矿难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忽视安全造成的。 9 这次山东的煤矿溃水事故据说主要还是由暴雨引发的。 李杨:天气因素是事实,但外因也都得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其实所有煤矿表面看都是安全达标的,不论大小都证件齐全,有的甚至还挂着锦旗呢,都是正经的章啊。但那些矿长也说,每到逢年过节车就不断,各个部门的人都来视察……所以一个煤矿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牵一发动全身,背后有太多东西被掩盖掉了。 10 你对当下的中国持什么态度? 李杨:总体上还是挺乐观的,悲观主义的乐观。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把社会中不和谐的东西转化为和谐。能发现问题,这就是好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