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鳖王”范海庭的梦想与惨淡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11:25 周末

  -本报见习记者 沈勇兵

  【周末报报道】 范海庭,河北省平山县东冶村人氏,个头不高,花白短寸头,穿一身已经洗发白的衣衫,一只裤腿卷起来,脚上是一双沾满泥土的千层底布鞋,“坐骑”是一辆半新的自行车。

  如此形象,大概没有人会相信他是拥有近亿元资产的中国“鳖王”。

  从最初养鳖时的债台高筑,到三弟帮他修“水晶宫”而被埋在石方下,再到如今惨淡经营的“东方巨龟苑”……

  在坊间关于范海庭的种种致富传奇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普通农民20年间饱尝的辛苦。

  养鳖之梦

  1969年,范海庭刚刚结婚不久,父母就双双离开人世,给他丢下3个未成年的弟弟。全家5口人的生活全落在23岁的范海庭身上。

  为了养家糊口,范海庭晚上带着弟弟们去塘口捉鳖,第二天清晨悄悄拿到镇上去换钱。他想,要是自己能养鳖那该多好哇!他找到村干部说明想法,可是当时的政策不允许。于是,范海庭就学起了木匠手艺,还种过西瓜,烧过砖,但养鳖的念头却从来没有断过。

  1987年,他再次向村里提出养鳖的申请。这次村里同意了,并划给他一口废砖窑和28亩地。

  “咱们把家底都搂光也不过两三千元,这可是省吃俭用攒下的血汗钱啊!种鳖这么贵,这点钱才能买几只鳖?”弟弟们说。偏偏,范海庭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实践他被耽搁了18年的养鳖梦想。

  他卖掉了当木匠时做的全部家具,凑足3万元,买回了2000只种鳖。

  池塘建起来了,鳖养起来了。可买回来的2000只种鳖没过多久就死了400只,他一下子就亏损了7000多元。

  “看着活蹦乱跳的种鳖一个个死后浮出水面,在阳光下翻着惨白的肚皮,我心疼得直掉眼泪。”事隔20年,范海庭再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非常难过。

  1989年4月,他又筹集了十几万元购买种鳖。购买种鳖时,市场上的价位是每公斤70元;可到了下半年销售成鳖时,市场上0.6公斤重的鳖卖20元竟无人问津。

  一天晚上,全家人集中在堂屋里,由范海庭主持召开了一次决定命运的家庭会议。

  灯光下,刚过不惑之年的范海庭满头的黑发间窜出了几缕灰白,一向洪亮的大嗓门此时也变得有点沙哑:“如果你们大伙儿觉得没信心,我们哥四个就分开过。砖窑上挣的钱都归你们,养鳖赔的所有债务都算我的。”

  3个弟弟流泪了。大哥决心已下,弟兄几个能说什么呢?

  转年市场行情大幅回升,鳖的价格上涨了十几倍,这一下,范海庭赚了近2000万元。

  由此,他被人们称为中国“鳖王”。

  “天下第一龟”

  东治村紧靠革命圣地西柏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杨秀峰等人都曾在东治村生活过。

  一天,范海庭的一个外地朋友去西柏坡参观后,又来到他的300亩甲鱼养殖大棚参观。他对范海庭说:“泰国有一个鳄鱼园闻名世界,可惜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竟没有一个集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好地方。”

  朋友的话音刚落,范海庭便不假思索地说:“外国人能办的事,我这个中国农民也能办到。”

  一言既出,范海庭开始筹建“东方巨龟苑”。

  “建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龟鳖为主题的游乐园,对于从没进过公园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范海庭事后这样说。

  他请来了园林技术专家,自己又跑出去参观了许多有名的公园,将几年中养鳖所赚的钱都砸了进去。很快,“东方巨龟苑”完工了。

  “东方巨龟苑”以村外太阳湖中的巨龟岛为中心,一只石龟浮游于碧水之上,昂首向南,对天长歌。它长39米、宽38米、高9.7米,重万吨有余,被海内外称为“天下第一龟”,现已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随后,范海庭又“异想天开”地建一座养有200余种珍贵鱼种的“海底世界”水晶宫。亲友劝他:“你虽有几千万的家产,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水晶宫还是别建了吧!”

  范海庭不听。在修建水晶宫时,三弟范海苍在一次施工事故中被埋在石方之下。他忍痛埋葬了弟弟。

  眼下,东方巨龟苑的经营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范海庭用“惨淡”这个词来形容。

  尽管如此,有一点令他很是欣慰:“生态旅游的开发,让那些只知道高粱、玉米的乡亲们也尝到了甜头,现在全村有200多人跟着我干上了旅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