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粗放式增长无地藏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14:14 新世纪周刊

  -吴波

  从宠物食品到药品、牙膏、儿童玩具、水产品、汽车轮胎,“中国制造”最近因质量和安全性问题在海外遭遇了一系 列投诉,有的被拒之门外,有的被迫召回。

  “中国制造”质量问题在世界上成为热点后,国内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背后“有阴谋”,怀疑那些竞争不过中 国产品的海外企业,借一两个偶然事例故意向消费者大肆宣扬“中国制造”属于低端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产品质量和安全 性均不过关。这类声音中最极端的看法,甚至把罪名加诸关注食品、日用品安全的境内媒体身上,认为正是它们与境外媒体一 唱一和,方才形成了商品领域的“反华大合唱”。

  这样的逻辑我们不陌生,这是典型的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唯心主义”观念——认为全世界消费者都很愚昧,可以被 “一小撮”嫉妒中国商品大行于世的海外竞争者牵着鼻子走,他们口中的言语,似乎比商品的实际性能更有说服力。

  诚如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搞竞争就容易了:不用花那么多钱搞“大飞机”、搞自主

知识产权的芯片,咱们只要大力 发展大众传媒事业,鼓吹波音777不如运-7安全;INTEL的“双核”、“centrino”都不如“汉芯”运算速 度快,自然就大获全胜了。

  可惜,当今世界是现实的,说到底,消费者最后还是要看你产品的性能质量,要看性价比。好在中国还有另一种声音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8月23日在全国产品质量和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在全国 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吴仪强调,这是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 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

  这一表态明确了我们的态度,要反击所谓的“反华大合唱”,关键还是自己的东西要过得硬。价廉物美的商品放在眼 前,消费者就是会掏钱,谁也煽不动他们的情绪。

  在我们提出出口也要改善产品结构,提倡出口企业产业升级的时候,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挑剔,不是坏事儿 ,是好事儿。

  众所周知,出口是拉动

中国经济的强劲引擎之一,粗放式的出口在为GDP高速增长作贡献的同时,对“两个转变” 迟迟不能实现也负有相当的责任。那些不思进取、几十年一贯靠压低人力成本和资源价格扭曲在国际市场上打拼的出口企业, 不管拿到了多大份额,获得了多少顺差,都只能算是典型的粗放式增长。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天职,没有外部压力,它们不会自动付出心血和研发成本去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外延到内涵式的 增长。所以,一个有长远目光和远大抱负的民族,不会抱怨市场的严酷和消费者的挑剔,她知道,意欲跻身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这是不可回避的挑战。

  为了消除惰性,为了让粗放式增长无地藏身,必须让企业习惯于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中。民众对环境污染的抱 怨、媒体对“血汗工厂”的揭露、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苛求”,都是这种压力的一部分。

  中国能否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完成自己在世界产业链上的“晋级”,很大程度上就取 决于这样的压力能不能通过公共决策机制传递给企业,逼迫它们完成那艰难的一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