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阶层冲动下的重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14:15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欧阳海燕

  孩子们承载的各种压力,

  以及日益严重的

  儿童成人化,

  根源都在于大人的阶层冲动

  提及中国儿童的压力,多数人会把这种压力仅仅理解为学习压力。诚如8岁女孩迟小婷的妈妈张琪所言:“每逢周六 周日,我们就像赶场一样,出了这个班进那个班,让孩子多学知识。”

  张琪所谓的知识,准确地理解,应该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知识。这正是各种教育机构迅速兴起的动因。2007年 的这个暑假,北京的各类补习班总收入接近10亿元。

  同样会有多数人把这种状况的形成,归咎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而严格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正在转型,正在努 力扭转着应试教育的模式,向素质教育发展。

  但这并不能减轻儿童们的压力,甚至,这种压力越来越早地体现在孩子身上。这也不妨碍一种尴尬现实的出现——一 方面学校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徘徊,一方面市场化的、面对应试教育的补习学校大量诞生,进一步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长期的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的历史因素,也有中国正在迅速形成阶层社会的现实因素。

  当张琪和女儿一样大的时候,“每天的时间好像过得很缓慢,几乎没什么压力,作业几十分钟就能做完。傍晚,和邻 居家的小孩们跳格子、跳皮筋、丢沙包,甚至一个小铲子,一个小塑料桶,一个沙堆,就能让我们玩得很开心了”。

  面对女儿的辛苦,她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竞争激烈。

  的确,当张琪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中国社会还处在大面积平等的尾声,农民的孩子,绝大多数顺理成章地还将成为 农民,工人的孩子,绝大多数将接替他们的父母继续成为工人。中国的社会阶层单一而整齐,能够跨阶层发展的,仅占人口的 很小一部分。

  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的既有阶层被迅速打破,新阶层不断在整合中雏形乍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国 至少有10个明显的阶层。而且,形成阶层的最主要决定因素为经济状况。

  正是这种新阶层的形成,以及每个人都处心积虑向上一个阶层跨越,造成了中国社会整体的竞争性。这种竞争的压力 首先体现在成年人身上,而后衍射在儿童身上。

  下岗女工秦玲和儿子的一段对话,清晰地表明了这种衍射和阶层跨越的冲动,她说:“孩子,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 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爸爸妈妈没有钱也没有权,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你自己努力了,以后才不会像爸爸妈 妈活得这么辛苦。”

  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社长刘秀英认为,这是典型的转嫁压力,把成人世界的现实压力转移到 儿童身上。

  儿童已经成为成年世界的镜像和欲求工具。成年人——教育制度的制定者、教师以及家长,把他们感知的竞争反映到 孩子身上,利用和强迫孩子来实现其内心的阶层变化冲动,这正是中国儿童压力沉重的根本原因。

  中国仍在继续阶层化,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依然很大。这注定中国儿童的压力还要继续沉重下去。怎样解放我们的孩子 ,还原孩子的本性,是成人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痛苦的抉择。

  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是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著作。该书认为,长远来看,童年“一定会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牺牲品”。 其中电视就是模糊童年和成年分界线的一种强大的腐蚀剂。它毋须特别的努力和复杂的要求,人人都能看,人人都可看。电视 完全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比如性,比如暴力。电视在保持成年和童年之间的智力差异方面也无能为力。在儿童和成人之间, 已经没有跨越不了的鸿沟,儿童和成人所倾慕的趣味和风格越来越趋于一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