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日记(3):走进悉尼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09:38 中央电视台
东线日记(3):走进悉尼大学
悉尼大学比赛圆满结束

东线日记(3):走进悉尼大学
悉尼大学志愿者

东线日记(3):走进悉尼大学
制片人潘跃与悉尼大学副校长

  走进这所成立于1850年、澳洲最古老的大学,扑面而来的是学校的主楼,它像一座城堡矗立于大片草坪之上。郁郁葱葱的绿草,砂砾石的高大外墙,庄严气派的哥特式建筑,让人顿时心生肃穆。澳洲是个年轻的新大陆,悉尼大学像这片大陆相携而生的姐妹,在漫漫历史中,它留下的印记处处可见。

  慈祥可亲的詹姆斯先生作我们的导游,老人家穿着笔挺得体的西装, 阳光下他的每一根银发都闪着智慧的光彩。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幅古老壁画的美丽传说,每一块彩色玻璃的斑驳光影,都从老人的口中娓娓道来。

  我们随老人破例登上顶楼,小阁楼里摆放着两架风琴,一架几乎与这座老建筑同样古老,现在已成为文物;另一架还可以演奏出动听的音乐。每当学生举行毕业典礼,或在学校有什么重大活动时,全校园都回响起钟乐器鸣的声音。我们顺着回旋的台阶蜿蜒而上,登高望远,悉尼的美景便尽收眼前。放眼回望,主楼和它后面的几栋楼联成一个四方形大院落,灰色尖顶,幽深宁静,树影在草坪和回廊中游弋闪烁,特别像哈里波特的魔法学校,置身其中,有种不真实的幻觉。

  悉尼大学现在已稳居世界排名前40位,它的商学院曾被欧洲顶级商学院联盟评为世界最好的商学联盟。这次配合我们组织选拔活动就是商学院的华裔老师和同学。

  胖胖的好脾气的Eda是香港人,在澳洲多年,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悉尼大学工作十年,负责中国事务。为我们的到来,她做了精心安排。最让我们意外的的是她找来一些中国学生做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他们每人穿一件T恤,胸前印着“ASK ME”,帮助我们工作,培训三名辩手。

  这两天,有5个商学院中国学生一直在帮忙。他们是方文彦、付晓亮、黄茜、高雅、邹密,他们都在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平时学业繁忙,但他们宁可晚上熬到3点写完作业,早上也会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谢谢这些开朗阳光的孩子。

  悉尼大学辩手中唯一的外籍女孩劳伦,是商学院国际商业本科生。劳伦是个澳洲女孩,非常喜欢中国,她的中文只学了短短半年,并不很好,但还是勇敢地承担了二辩的任务。我知道,就在我们来的前一天,她刚刚丢了钱包,所有卡和现金都不翼而飞。她很沮丧,但依然乐呵呵参加辩论赛,在现场,又说绕口令又唱中国儿歌,可爱极了。

  蔚蓝是美国人,在中国的

吉林大学学了一年中文,就敢跑去葫芦岛给中国孩子当半年英文老师。他的中文水平在三人中最好,承担一辩手。当评委问他,中国小学生和澳洲小学生有何不同时,他居然张口就来:“中国小学生学中文。”逗得全场观众哄堂大笑。

  林泓是位华人女孩,4岁时随父母移民,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她喜欢诗歌,会做英文诗,她说很多韵律都来自小时候死记硬背的

唐诗。她熟唸西方历史和哲学,却不知道中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像林泓这样的孩子在澳洲大有人在,在没有语言环境的地方努力学习自己的母语,不仅是传承父辈的希望,更是为了以后能回中国发展。但如果没有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母语的重要,也许,他们会离这门语言越来越远。他们的未来会国际化,但他们却找不到扎根的土壤。如果说老外学习中文是一门技能,华人掌握中文就应该是本能了。

  悉尼大学作为澳洲顶级大学,给剧组所有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尤其是31日下午在悉尼大学盛典大厅举办的辩论会现场更是让人兴奋。不仅有双方辩手的参与,还有来自学校各院系的100多位同学在现场充当观众。不仅有CCTV驻悉尼记者站的同行来报道,还有当地和校方记者采访。场上笑声不断、掌声连连,场外吸引了很多老外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说,除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和隆重的毕业典礼,他们很少能来这里。这个地方是学生心目中的圣地。我们很幸运,像得到四周高大的雕廊画柱上天使的祝福,拍摄顺利圆满。

  明天,启程墨尔本。(托娅)

  悉尼时间0831凌晨12:40于Citijite Sebel Hotel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