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消失的双季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10: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定军 湖北仙桃郭河镇农民魏贤太今年种粮有了一个变化。拥有三亩口粮田的他,往年都是种双季稻。今年,他第一次改成 了种一季中稻。 种粮少了,但魏贤太并不为少收了那一点稻谷而发愁。他已经不打算再靠种田赚钱。相反,家里那10亩鱼塘的收入 才是大钱,还有8月份他每天到邻近的监利县赶场给别人挖藕,来钱都比种田快多了。 “现在粮价涨了,种粮是赚钱,但不多,而且太麻烦,不如腾出时间赚更多的外快。”魏贤太给记者算账说,“藕带 今年收购价涨到3块多一斤,到武汉是7块一斤零售,挖藕是每挖一斤给钱在2-3毛钱,我每天挖几百斤,一天能赚80块 ,不比种粮好?” 在当地,魏贤太已经很“落后”了,他是村里最后一个实现“转型”的。在仙桃这个传统的产粮大市,如今双季稻( 早稻、晚稻)正在逐步消失,郭河镇农民更是无一例外只种一季中稻,“外快”替代种粮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国家统计局8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6%。这其中,大幅 上扬的粮价是一个助推器,7月份粮食价格上涨了6.0%。 随着通胀压力增大,外间寄望高粮价能刺激更多的农民种粮,平抑粮价。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说法,“今年秋粮是否丰 收,将成为下半年物价走势的决定因素。” 但魏贤太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回头之意,因为他们的收入并没有因为少种粮而减少。上半年,湖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885.21元,快于同期城镇居民的15.9%,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4个百分 点。 随着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古老的价格传导机制“失灵”了,减产不减收的“少收了三五斗”新农村故事正在上演 。 消失中的双季稻 在中部粮食主产区湖北,仙桃是闻名全国的产粮大市。当地粮价正在上升。7月份的仙桃农村的大米市场零售价格是 1.7元一斤,比起去年同期1.2元一斤等于上涨50%。“现在吃的去年的陈粮价格还在涨,”一位当地农民告诉记者, 因此估计9月份的中稻新米出来后价格可能要涨到1.7-1.8元一斤,甚至2元一斤。 尽管粮价暴涨,但根据仙桃市郭河镇农民魏光户的算帐,眼下农村由于农药、化肥、收割等成本上升,种粮收入的增 长并不大,考虑到农业税取消的因素(目前每亩仍有提留,主要上缴给当地使用),每亩稻谷一季的收益仍在200多元左右 。种双季稻,也不过就是再多挣200块,而且时间、劳力投入巨大,不如干的别的划算。 “但是粮价上涨带动的农产品价格的全线上涨,还是使农民获益很大。”仙桃郭河养鸡协会会长马明爽说,“只是这 种收益主要不是体现在种粮环节,而是在一些相关的农产品产业环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2%,鲜蛋价格上涨30.6%,水产品价格上涨 5.4%。“由于猪肉价格上涨的替代效应,今年养鸡、养鸭的收入比起种植业要高得多。”马明爽说。 魏光户现在家里有10亩鱼塘,放养了1000只鸭子。根据他的说法,10亩鱼塘养鱼的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鸭 子的收入最少有2万,这不是好的品种,好的鸭子可以赚3-5万。 “1000只鸭子每天下蛋1000个左右,每个鸭蛋除去饲料成本可以挣2毛。这种情况是近年来最好的。”他屈 指计算。今年鸭蛋价格上升很快,去年鸭蛋贩子给他鸭蛋的收购价是每市斤2.7-2.8元,今年7、8月份涨到了4.7 元。 郭河的蛋鸡专业户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年景,从每只鸡上面年获益20块钱左右。郭河凤林村一名大的养鸡专业户 在去年上半年经历过一场龙卷风之后,居然在去年下半年将受灾损失全部挽回,今年更是稳赚。 同样,受益于猪肉价格上升,仙桃目前生猪每斤8元的价格,仔猪价格更比去年上升接近10倍,使得养猪专业户每 头猪多赚400块钱左右。 可是,一个奇异的现象是:尽管养殖比种粮收入高,但养殖也仍然不是当地农民最感兴趣的营生。在仙桃,上规模的 养殖户仍然不多,并且散养鸡鸭猪鱼的农户还在减少。 因为还有成本更小收益更高的行当在招手。 脱离粮价的腰包 “如今仙桃这里的养殖户很少再自己动手养鸡养鸭的了,都是花钱在当地雇人来养,相应的工资也水涨船高”,马明 爽介绍说,比如养1万只鸡的员工工资去年是5000元,今年涨到了7000元。“养殖业的收益主要就是通过养殖场大量 聘用当地农民打工方式到达农民手里的。” 魏贤太到监利县赶场给别人挖藕,每挖一斤的人工涨到2-3毛钱,每天收入就达到了80块。 农民涉农打工收入的快速上升,除了粮价、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外,也缘于本土劳动力的紧缺。 湖北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尊文是荆门人,近几年来他回家也发现了这一个微妙的变化,前些年农村的青 年劳动力几乎见不着了,有的甚至举家外出不回。今年,他发现一些出去的人陆陆续续又回来了。 仙桃通海口镇农民工马大平刚刚告别了在上海郊区打工的生涯,用所挣的钱回老家盖楼。作为瓦工的他在盖楼时没有 雇一个工人,而他说以后自己也再不想外出打工了,因为“现在仙桃请小工的价钱已经升到每天70块钱以上,更高的有上百 块钱,在家打工的收入不比外边低”。 “过去十几年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加上中西部地方经济发展,导致本地劳动力越来越短缺,本地打工的工资 开始上升,农民在家打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秦尊文说。比如农产品加工工业不断进入乡镇,仙桃郭河镇办起了大量的虾皮 厂、醉鱼加工厂,在龙虾加工厂上班,月薪可以达到1500元。 一位在仙桃市区超市上班的农民工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的收入在70块左右,如果是在户外工作,80块钱还不一定 招得到人,“这些都比做农活强,也比到沿海打工强。”他说。 根据他的计算,尽管沿海每人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在1500元左右,但除去房租、通讯,以及每年春节回家的成本 ,一对夫妇一年落不下2万块,不如在家乡打工收入强得多。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杭州萧山打工的张志雄夫妇准备近期回仙桃老家打工,尽管萧山给出的工资每月每人有16 00块。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开始到本地乡下挖人,比如湖北麻城的一些初中高中生,经过培训成为海员,迄今有数千名到远 洋公司上班,工作期间年薪在6-12万,其劳动关系建立在麻城的农村海员基地。 秦尊文介绍说,湖北各地的劳动力剩余情况区别很大,仙桃市还不是最紧缺的,汉川甚至打出“要上班,到汉川”的 广告,应对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原来出去的青年人已经开始回乡了,过几年,当这些青年人变成中年人后本地劳动力会更缺 ,工资还要提高。” 在通胀压力日益增大的2007年,宏观决策层期待粮价的上涨的传导机制会撬动更多的农民来提供更多的粮食,以 抑制食品价格的上涨。但一边是粮价高涨,一边却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削减了自己的种粮业务,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收益 更高的养殖业,或者去做工。双季稻的消失又将反过来助推粮价的上涨。在粮价杠杆失灵之际如何面对通胀,是摆在决策层面 前的新课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