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就《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答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16:10 人民网

  为规范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发展,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近日联合印发了《人事争议处理规定》。记者于近日采访了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有关负责人,就《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内容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

  一、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出台《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必要性是什么?

  负责人:《人事争议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由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在1997年人事部制定的《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并联合发文。《规定》的修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化解人事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纠纷处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从而保证人事争议案件能够得到客观、公正、及时的处理,有效地化解人事纠纷,维护和谐的人事关系。

  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需要人事争议仲裁发挥更大作用。当前,按照深化改革的要求,人事制度改革正在由单项改革进入到综合配套改革阶段,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用人方式由固定用人转变为合同用人,经常出现人事关系的变更和解除,由此产生的人事纠纷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为人事制度改革保驾护航,为人事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的出台要求人事争议仲裁处理规定相应跟进。公务员法第100条提出“国家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第34条规定: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向聘用单位所在地的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这两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明确将聘任制公务员和军队文职人员的争议纳入人事争议仲裁的范围。同时,党群系统所属的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也需要明确权益救济渠道。另外,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人事争议处理的实践,在争议受案范围、仲裁程序等方面也需要完善。这些新情况都需要在新的《规定》中予以体现。

  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这些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负责人: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权益救济制度,是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经过各级人事部门的努力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人事争议仲裁已经成为当前维护人事争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条切实可行、有效的渠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自上而下按层级组建了较为系统的仲裁机构,在全国形成了一个有2532家各级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构成的人事争议仲裁组织体系。中央一级在人事部设立了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还有近98%的地市和75%的区县设立了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全国各级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均聘任了一批比较熟悉人事政策、有一定法律知识基础的兼职仲裁员,他们多数从人事工作者、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知名律师、高校教师、资深退休法官中产生。现有专兼职仲裁员19000多名。各级仲裁委员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按照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的要求,积极开展案件处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办案程序和各项制度,充分发挥仲裁简便、快捷、高效的优势,及时、公正、合理地处理了大量的人事争议,自1997年以来,各级仲裁机构累计处理各类人事争议案件近10万件。通过争议处理,一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事纠纷和矛盾,防止了争议的进一步发展和矛盾的扩大,为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