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五古迹冲刺“国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02:12 海峡都市报

  

马尾五古迹冲刺“国保”

  亭江炮台

  

马尾五古迹冲刺“国保”

  罗星塔

  

马尾五古迹冲刺“国保”

  宋代衙门

  

马尾五古迹冲刺“国保”

  唐代迥龙桥

  

马尾五古迹冲刺“国保”

  清军义冢

  N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侯希辰

  关永辉

  肖春道

  实习生 程晓君

  核心提示

  清军义冢、亭江炮台、唐代迥龙桥、宋代衙门、罗星塔,从马尾近百处文物中脱颖而出,将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起冲击。

  马尾有关部门昨日介绍,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与此同时,还将对闽安古镇进行修复保护,并申报省历史文化名镇。申报过程中,部分文物将进行修复。宋代衙门的修复工程,计划10月动工,明年2月前完成修复;明年上半年还将着手修复迥龙桥、亭江炮台等。

  这5处跨度数百年的古迹,究竟有怎样的历史价值,它们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在有关文史专家的带领下,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清军义冢

  133年前

  百位壮士赴台抗日

  闽安村虎头山山麓,有个令人追思的地方———清军义冢。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山坳,整整齐齐地埋着135位清军战士的遗骸。133年前,这些壮士从闽安村奔赴台湾抵御日军进犯,壮烈牺牲。

  义冢一面依山,三面濒临溪涧山谷,往下看,让人目眩头晕。义冢由135座小坟墓组成,每个都保存完好。小坟墓整齐地排列着,横13行、纵11行,各墓距离相等,均用三合土封顶,封土前各立一块高约三四十厘米、宽约二十厘米的花岗岩小墓碑。碑面镌刻死者的籍贯及姓名,如“闽邑王敬仕墓”、“长乐陈学莲墓”、“福清陈春元墓”、“连江黄潮清墓”等。冢前立有一块大石碑,高八十多厘米、宽四十多厘米,碑文刻着“义冢,同治岁次甲戌冬十月吉日立”。

  文献记载,同治甲戌年(1874年),日本以“台湾生番残害琉球船员”为名,派兵入侵台湾,并以“生番非中国版图”词,妄图吞并台湾。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渡海办理台防事务,驻守闽安镇的左、右营官兵随沈葆桢赴援台湾。他们抵御住日军进犯,最终迫使日本退兵。赴台的清兵,有的战死,有的死于瘴疫,死后部分葬于这个义冢。

  有关文史专家介绍,清军义冢是闽台关系的重要见证。它表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前保护级别:1992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亭江炮台

  “省城门户”

  扼守闽江下游

  亭江炮台位于闽江北岸亭江镇南般村,又称北岸炮台或南般炮台。它与对岸的长乐市象屿村南岸炮台隔江对峙,扼守闽江下游的咽喉地带,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昨日,记者来到南般村,当地村民却告诉记者,亭江炮台早已荒废,“淹没”在杂草和菜地间。拨开杂草,记者看到在江边耸立着一座古老建筑,黝黑的土墙上开着几处“窗”,正对着宽阔的江面。仔细打量,依稀能见到墙上残留的放炮弹的小坑。村民说,这是亭江炮台的岸炮台,而主炮台就在附近的小山山顶。登上山顶,闽江一览无余,一道半月形建筑据守在制高点,“原来下面还有地道,可以直通到山下的弹药库,现在都被草遮住了。”

  “亭江炮台还是较为完整的,只要将杂草去除,基本就能还原当年的模样。”有关文史专家告诉记者,亭江炮台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分为山顶主炮台,与主炮台前方的临江前沿炮台和右侧的岸炮台,加上山后弹药库占地共三千多平方米。亭江炮台与南岸炮台隔江相望,形成封锁闽江通往马尾和福州的第二重门户,整个亭江炮台为近代典型海防岸炮阵地。

  目前保护级别: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迥龙桥

  看到它

  出海的人知道回家了

  沿着闽安古街的青石板路稍走片刻,一座古朴的石桥出现在眼前。村民说,这叫迥龙桥,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记者见到,6个石条砌造的船形桥墩托起古桥,每两墩之间铺架5根长13米、重1.5吨的巨大石梁,25根石梁勾勒出桥的基本外貌。在36根石栏杆的柱头,依稀可见雕饰狮子、莲花、圆球等图案。古桥两端“挑起”了桥南的玄帝亭和桥北的圣王庙,庙前的跨街亭把庙、桥连成一体。

  据介绍,迥龙桥始建于唐代,南宋郑性之重修,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协镇沈公再修,改名沈公桥。其后,迥龙桥分别在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重修。1922年又再修。目前,桥的栏柱顶刻果、兽等均系唐代原构件,另外有狮子戏球等明代构件。

  几位当地老人介绍,几十年前在桥下经常停满出海归来的船只。“见到迥龙桥,海外归来的人就知道回到家了。”

  文物专家表示,迥龙桥是唐末建筑,是研究福州古代造桥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经过近年来的小桥加固,古桥保持完好。按现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则,只要是宋代以前的建筑,基本就可申报成功。

  目前保护级别: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衙门

  一度是

  郑成功的总指挥部

  闽安小学边,有座古朴的建筑,它就是闽安巡检司衙门,由门楼、照壁、仪门厅、正厅和后堂,以及三个天井组成。记者昨日找到它时,一株宋代所植的桂花树,正在后院小花园中迎风摇曳。

  专家介绍,这座福州仅存的古代衙门建筑始建于宋,当时称监镇卫,元代始称巡检司。清代重建,改设为闽安协署,负责巡视海上贸易、缉私、巡捕海匪及设关课税等。闽安巡检司衙门还保存着宋元祐六年(1091年)的石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英军侵犯厦门报警碑”等古老遗迹。衙门内的马槽据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驻扎此地时饮马用的。在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曾用40艘炮船攻进闽安,与清廷在这一带拉锯对抗。巡检司衙门一度成为郑成功“反清复明,收复台湾”的总指挥部。

  目前保护级别:199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星塔

  举世闻名的“中国塔”

  罗星塔至今保存完好,罗星塔公园更是人们游玩的好去处。这座俗称磨心塔的古塔,七层,高31米,是马尾区唯一古塔。据传为南宋柳七娘所建,明万历年间毁坏,天启四年重建。

  罗星塔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早在明初就绘入《郑和航海图》中,以后又收入《航海针经图册》里,是国际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

  文物专家介绍,罗星塔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塔”。明朝时,荷兰船只来到马尾,因不知地名,就把这座塔叫做“中国塔”。这一叫法流传国外。清末五口通商后,英国人把它称为“塔锚地”,并在各国流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际邮政、海关都沿用这个名字。

  1955年,国家水利局在罗基面约20米处,重新埋石定位。位于罗星塔北侧石壁上就有这样的描述文字:罗零基准点在罗星塔,简称罗零。

  目前保护级别:198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