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个禁毒警察的漂流人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14:26 三联生活周刊
郭铮今年33岁,是一名禁毒警察,曾经带队在野外伏击穿越原始森林的贩毒分子,身上中过7颗钢弹。业余时间,他爱好漂流,参加过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大赛,也漂过汉江、科罗拉多大峡谷和雅鲁藏布江。朋友们说,他在中国第二代漂流探险家中是顶尖的。 8月26日,他驾驶的独木舟在云南南盘江触礁翻船,4天后,人们根据他身上所穿的裤子才确认了身份。那是他参加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流的队服,上面用船和桨拼成了英文CHINA。 ◎杨璐 摄影◎李宏 突如其来的触礁 8月26日,星期日。借调到昆明的禁毒警察郭铮打算用自己喜爱的漂流来结束这个周末假期。他和自己的四川老乡熊雪琴、美国人迈克等6人来到南盘江边。红河州弥勒县境内的南盘江距县城有70公里,多为土路和盘山路,开车要两个小时。江水从峡谷中流过,两边是茂密的树木和悬崖,沿岸虽有村寨,有些地方还是无法通行。郭铮和朋友们的下水点是正在修建的糯租电站大坝。按照漂流的惯例,下水前一定要先勘探水情,因此,周六,郭铮已经先来考察过了。选择这里下水是因为“刚好可以把车开到附近”。然后,让出租车司机驾车到盘溪等他们。 16点左右,迈克、熊雪琴等6人乘坐排桨艇,郭铮乘坐独木舟先后下水。漂流至昆河铁路134公里处的江面时,“前面有一个滩,排桨艇在滩前平静地回水等待,郭铮划独木舟在前面探路”。突然,江面涨起洪水,独木舟触礁翻船。“迈克见到这样的情况,不顾一切地过去”,6人乘坐的排桨艇也触礁翻船,急流把7人冲向下游。 “在江中翻船,主要靠自救。”1986年“长漂”队员、地质专家杨勇说,“水流急,两岸又是悬崖,岸上的人下不去,没办法救人。”经过水中的一番挣扎,熊雪琴、美国人班尼尔、昆明人周蓉、张林分别上岸,郭铮、迈克、迈克的女朋友下落不明。 17点30分,当地派出所接到昆明女子周蓉的报警,称7人在南盘江漂流翻船遇险。“非常巧,我们的民警刚好在附近办案,所以出警很快。”弥勒县公安局副局长方伟说,“搜救调查中发现,遇险人里有两个外国人。但是,这7人中,相互认识时间最长的也就两个星期,互相的名字、工作单位、住址都不清楚,只能知道有几男几女”。 弥勒县和相邻的华宁县不但派出现役警队搜寻,还发动沿江村民帮助寻找,搜寻队伍超过了2000人。人们设立了望哨,携带竹竿、绳子、铁钩等工具试图打捞,但当时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全都不利于搜救。 22点12分,在华宁二中老桥头的观测点,有人发现一个穿救生衣的人从江中心漂过,但是当时水流太急,没有打捞成功。 27日24点10分左右,在另一个观测点又发现一个穿救生衣的人,由于夜间视线不好,加之水流湍急,救援人员尝试打捞,也没有追到。1点53分,在三江寨,救援人员看到一人漂来,迅速用竹竿打捞,这回打捞上来,已经死亡,后经确认,这是迈克的女朋友。 1点55分,搜救人员打捞起了郭铮驾驶的独木舟。3天后,郭铮的遗体在下游水库附近被找到。 新生代漂流高手 同样爱好漂流的警察同行李宏说,他和郭铮都是那种眼里揉不了沙子的人,不去什么高档的场合,也不见什么老板。警察这个职业压力非常大,找一个方式释放,算是对工作的一种调整。亲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是一个合适的办法。 1999年,冯春去辖区派出所办户口,那时,他已经是攀枝花家喻户晓的探险家了。“一个朋友说,他认识一个大渡口派出所的警察,也喜欢户外运动。”第一次见郭铮,冯春就觉得“小伙子非常阳光,让人愿意与他交朋友”。那一年,郭铮刚和泸州警校的同学从拉萨骑车到攀枝花。 2001年,攀枝花举办长江国际漂流节,“我就找到郭铮,让他当舵手”。在排桨艇的漂流中,舵手就是船长,“一个好桨手不一定是一个舵手”。一条江就像一本书,“舵手要会读水”,要了解前方的险滩、激流和漩涡。 “郭铮的条件很好,舵桨长1.8米,他长得高,手长,坐在后面看得也远。”冯春就像教授开车一样,在水中教郭铮掌舵和读水,“在激流和漩涡中选择线路”。也许是警察本身的职业素质,郭铮上手很快,在漂流节上,成绩很好。 2003年,税晓洁组织爱好漂流的朋友们参加汉江漂流,“当时,我和杨勇是舵手,大部分都是桨手,郭铮听说了,也想去,我就把他作为舵手推荐给税晓洁”。这时的郭铮被调到攀枝花机场负责机场分局的筹备工作,在税晓洁眼里,他是一个“谦和、稳重、为人仗义”的兄弟。 “我们集训时候,对讲机绑在身上,郭铮的对讲机总掉到水里,这很正常,他却内疚了很久。”在漂流汉江最险地段黄金峡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的队员不慎落水,当时的水温不足10摄氏度,救他上来的正是郭铮。税晓洁说,郭铮平时话不多,但很重感情。 令郭铮在漂流运动上扬名的是2004年7月,他和师傅冯春一起参加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漂流。就像登山者都想登上珠穆朗玛峰,漂流人心中,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魂牵梦绕的漂流圣地。郭铮和冯春参加的中国漂流探险队是中国第一支在那里漂流的队伍,启程前有一番周折。由于申请存在风险,冯春当时犹豫,是否把每个队员5万元钱经费汇到美国,因为如果不能成行,这些钱美国公司是不退的。“郭铮当时打电话说,幺哥,如果去不了,这5万元钱我也不要了,我才下决心把钱汇过去。”冯春回忆说。 漂流运动一共分为6个级别,“6级滩就是天险,不可能漂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共要漂15天,第14天,遇到了一个5级滩。郭铮划了一个单人双桨艇,艇里坐了两位美国的漂流专家,冲进险滩后,郭铮的右手桨突然脱手,船失去控制,前面1米远就是一块大石,“美国的协作队员急得直跳”,但郭铮反应非常快,把脱手的桨抓了回来,迅速调整方向,躲过了大石。 科罗拉多大峡谷漂流后,郭铮开始被看做国内第二代漂流探险家中的技术高手,而此时他的警察职业也出现调整,调任缉毒支队,成为一名禁毒警察。 不愿提及的事故原因 “除了郭铮的亲人,我的心里是最疼的。”说话时,冯春这个被后辈尊称为幺哥的中年人眼里布满了血丝,挽起的裤腿已破损,像小旗子一样翻在外面。那是在悬崖边搜寻郭铮时刮坏的。谈话不时被打断,总有漂流圈子的人打电话来关心事情进展。 郭铮失踪后,媒体的新闻稿里提到了正在现场参与搜救的冯春的名字,为此,郭铮的朋友还和冯春吵了一架。在巨大的悲痛面前,郭铮身边的人不能接受触礁翻船的事实,也没办法冷静面对事故原因。李宏打电话给获救的熊学琴想详细了解情况,“熊姐离我很近,可是,她不想见面,只简单地在电话里讲讲”。而郭铮家人和朋友的反应则更敏感,治丧委员会开会强调所有人不得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即便是郭铮汉江漂流的队友,《十堰晚报》记者税晓洁所写的报道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冯春勘查了翻船现场,也承认凭着多年经验,能够推测出事故的原因,但是他都回避不谈,“你就写一大一小两条船先后触礁翻船就完了,细节不能说”。 “我那天晚上脑子里总闪现郭铮。”李宏说。8月初,他和郭铮刚刚一起漂流通天河,“当天晚上就接到电话说郭铮失踪了”。虽然,李宏寄希望郭铮可能已经脱险上岸,但他也很清楚“如果24小时找不到人,就没希望了”。“救不起来,冻都冻死了”,“血液一点一点地凝固,最后死亡”。 杨勇是在第二天才听说这件事情的。“我马上查地图,发现那个地方我去过。”南盘江是珠江源头之一,发源于曲靖,流经曲靖、华宁、弥勒、开远、泸西、罗平等县。由于滩级丰富,两岸景色各异,从1998年开展南盘江漂流项目以来,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漂流爱好者。 不过,据弥勒县公安局副局长方伟介绍,郭铮等人选择的漂流江段并不是旅游线路。“一个常识是电站都建在水流很急的地方,秋季又是我们的雨季,水文变化很大,下游虽然没有下雨,但是,也许会因为上游的雨水而引发洪水。”南盘江流经的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水流落差大,河床礁石多,河滩长,同时,石灰岩的地貌,石头锋利,一旦翻船对人的伤害很大。”杨勇说。而据李宏回忆,去年有人就漂过这个江段并出现事故,这不是一个成熟的江段。郭铮出事后,郭铮的朋友在博客里写道:“南盘江糯租段,玩了3年,如何不知它的险恶。可我不知道他们会在这个季节去玩,拿命玩。若我事先知晓,会坚决阻止。” 体力也是一个问题。8月上旬,郭铮刚和李宏一起参加了通天河漂流。那是一次很成功的活动,回到成都后,郭铮“比较兴奋,因为他在漂流中表现得很好”。令李宏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在成都分手不久,郭铮就去漂南盘江。“虽然精神上是亢奋的,但身体是疲惫的,处于低潮,应该多休息。”“4000多米下来,肯定会有低原反应。”李宏一再懊悔没有阻止这件事,“年轻的优势是体力好,但是也缺少经验”。而与他一同失踪的美国人迈克,据介绍是漂流的狂热爱好者,也有意在中国推广这项运动,但是技术方面“很一般”。 被误解的漂流运动 “漂流是要死人的。”从1985年开始,这是大部分中国人对这项运动的认知。为了与美国人争夺长江的首漂权,西南交通大学的尧茂书在漂流了1200余公里后,于金沙江通伽峡附近不幸翻船遇难。第二年,冯春参加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和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与美国人肯·沃伦率领的中美联合漂流队同时在长江上竞争,因为没有漂流经验和装备简陋,三支队伍共付出了10条生命的代价。参加“长漂”的队员是中国民间漂流探险的元老。 “那时,爱国主义涵盖了一切,一定要抢在美国人的前面。”但是,在宣传这些的同时,一个附加效应就是人们认定这是一项高风险活动。80年代后,中国的民间就不再有大规模的江河探险。 直到1998年,沉寂了12年的民间漂流活动不约而同选在一个轮回里复苏。中国珠江漂流探险队漂流珠江;中国女子长江源科考漂流探险队从姜古迪如冰川下水漂至沱沱河大桥;中国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探险队穿越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三次活动都没有人员伤亡,中国的民间科考探险开始理智地以“尊重生命、尊重科学”为准则,并努力摆脱这项活动曾经承载的过多意义,把它复原为单纯的探险。 6年之后,中国的漂流探险队走出国门,完成了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漂流,以郭铮为代表的第二代漂流探险家成长起来。中美之间交流日益频繁,热爱漂流探险的人士认识到无论装备还是理念上,中国漂流运动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而要想在中国普及和推广这项运动,必须让民众从“长漂”阴影中走出来,遵照科学的方法、完善后勤和救援保障。 8月3日,郭铮和李宏在通天河大桥下水,参加美国人文大川组织的通天河漂流。这次漂流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人们对漂流的恐惧。这次活动筹备近一年,5条大船和4条小船的装备都很先进,参与者中虽有一半是没有漂流经验的人,最后还是安全漂到了终点。李宏和文大川由此计划办一所漂流学校、一家漂流俱乐部和一个漂流公司,而郭铮和师父冯春也有意想在云南办一个漂流基地。郭铮的遇难让这些计划变得实施艰难。-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