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导杜志燕采访手记:定格的瞬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15:27 央视《生活567》
——《重建家园》编导杜志燕采访手记 2007年08月28日 8月6日,在四川省泸县福集镇赵岩村遭受洪灾后,我们摄制组一行来到了这个村庄,计划对它灾后重建的情况做一次报道。 赵岩村是一个房屋沿着山势而建的小村庄,民居稀稀落落地分布在山脚和山坡比较平整的空地上。弯弯曲曲穿过村庄的九曲河旁也有不少村民的房屋。 我们摄制组这次的任务是采访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的情况。但是记者的敏感和本能促使我关注了解村民的受灾情况。我目之所及之处,都是被淹的庄稼,听村民说这些庄稼已经长出了稻穗,有些顶上还冒出了诱人的谷粒。由于在洪水里泡了四天五夜,庄稼的根部已经腐烂,在做了抢救措施的情况下,还是有整整八千亩稻田受灾严重,村民告诉我一亩地一般能产1200斤粮食,这下的损失就上了百万斤。 让村民难受的不光是庄稼的被淹,还有房屋的损坏。很多村民的房屋都是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房,加上房梁非常脆弱,对洪水的抵抗力差,一淹就成了泥。村支书告诉我,发洪水的当天晚上,村里接到洪水的预警后,一家一家地叫门,村民们陆续往山上撤,随着洪水越来越深,水势越来越高,村民们已经撤到了最高的山头。凌晨两点多,洪水渐渐漫过了地势最高的土房。村支书说到这里,哽咽地几乎说不下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淹没,对于一辈子住在这里,将房屋视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村民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洪水预警及时,没有一位村民伤亡。当地政府也迅速投入救灾中。当我们摄制组到达的时候,村民们已经开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四川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大部分青壮年和年轻妇女都外出务工了,赵岩村也不例外,我看到当地的年轻人寥寥无几。村里五六十岁的老人承担了重建家园的任务。老人们坚持用自己老房的地基石块做新房的地基,这种地基石块非常大,将近一米长,四个年轻人要想抬起它都十分费力,何况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 采访拍摄让我们感到非常疲倦,摄像更加辛苦,因为要在酷暑下扛着摄像机到处拍,他扛摄像机的那侧肩膀整个红肿了,汗水使我们身上的衣服几乎没有干过。就在我们收工准备回去的那一刻,我忽然听到山腰子那传来黄河纤夫独有的整齐响亮的吆喝声,拉着摄像赶过去,我看到四位老人正用力地抬着一块大石块往山上走,他们身子干瘦、佝偻着的背上有被绳子勒出的深深的痕迹,随着蹒跚的步子,嘴里喊出整齐而响亮的吆喝。可能是我们的脚步惊动了老人,一位老人转过头来,那一瞬间,我看到一张典型的农民的脸,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在黝黑的皮肤映衬下,两翼的白发显得非常显眼,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老人咧开嘴,送给了我一个最淳朴的笑容。我想,这个笑容、这个定格的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