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与俱乐部相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12:47 中国新闻周刊
赵勇:与俱乐部相遇
2007年5月,赵勇获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

  文/于淼

  香港富华集团总裁赵勇的办公室,可谓古色古香,他的座位后面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利世岂惜身,欲抱江山托霁月;多姿堪入画,最宜大笔写春秋。”

  自然而然,我们先聊到他正在负责的金宝街项目。这被他的母亲陈丽华——香港富华集团董事长称为“自己在北京影响最大的项目”。

  在金宝街上引入香港马会会所,并不在最初的开发计划中。但是机缘巧合,赵勇和有着150历史的香港马会会所完美邂逅。

  “当时我们的一个经理,好像是在某个饭局上,听说马会想在北京建会所,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赵勇回忆说。

  短暂的沟通交流之后,他和马会会所方面达成共识——北京的马会会所落户金宝街七号地,那里本来规划着一座仿古建筑。

  “这对我们原来的规划是一种超越,会所建成之后,将对周边地段的增值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赵勇就马会进入金宝街的意义如是说,他非常看重香港马会的到来,“马会会所汇集的都是香港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他们住在马会,能够带动周边的人气,最终实现双方品牌的共赢”。

  “我和俱乐部应该说是有缘分的,事情怎么可能总是巧合呢?”赵勇感慨。在他的事业中,总是能在关键之处看到俱乐部、会所的踪影。

  1990年,赵勇接受母亲的邀请,加盟富华集团并担任总裁。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建设长安俱乐部,这也是集团在北京市场的第一个项目。

  十几年之后,当富华集团投资开发金宝街之时,赵勇又一次和会所不期而遇。只是,在这十几年间,北京和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俱乐部对于国人来说亦不再是一个充满洋腔洋调的新词。

  1992年,长安俱乐部破土动工的时候,很少有人看好这个项目。对于彼时的北京而言,俱乐部、会所仍然显得过于陌生。当时比较时兴的社交场所是咖啡厅、歌舞厅,即便是成功人士,也以为社交多半就是请客吃饭。

  赵勇实地考察了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的会所,他保持自己的乐观态度。多年之后,事实印证了当年的“超前意识”确实迎合了一个时代一群人的需要,俱乐部逐渐融入精英圈子之中。

  而今,“俱乐部的会员和当年的会员对于俱乐部的期待发生了变化”,赵勇比较说。现在的会员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专业知识,注重对品质的追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所以,俱乐部亦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场所,它要有自己独特的品格,能给予会员一种归属感。

  “在中国,社会发展也进入到这个阶段,事业成功的人已不再能被称为成功人士。真正成功的人,不仅要事业成功,还有对社会有所贡献,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赵勇说。

  在这样一个阶段,马会会所落户北京或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强调对社会的贡献,所有盈余都用于慈善事业。

  这也许代表了中国未来会所文化的趋势,会员以自己的身份为荣,这能表明他们对于社会发展有所贡献。

  一个属于小部分人群的会所,却能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正是目前北京各家俱乐部所努力营造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