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汪潮涌:会所生活的双重体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12:54 中国新闻周刊
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 文/于淼 20多年前,汪潮涌走出大别山念大学,而后飞越大西洋到美国留学。从华尔街到香港再回到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汪潮涌已是信中利投资公司的总裁。 现在,汪潮涌被媒体提及最多的身份则是“中国之队”的主人。他出资4亿元人民币把中国首次带进了美洲杯帆船赛——这个与奥运会、世界杯、F1齐名的顶级赛事。 不少媒体把帆船赛和顶级奢侈运动联系起来,并把汪潮涌称为“中国最敢玩的富人”。但在汪潮涌看来,参与美洲杯的寓意远非如此表面、直接,他说:“如果单单把参与美洲杯看作是种奢侈,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更多的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即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风险。” 在汪潮涌眼里,购买一艘豪华游艇或者一座豪宅所带来的满足,和参与美洲杯带来的尊重和精神上的满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汪潮涌坦承:“我不追求财富的极致,而更注重各方面的平衡。”参赛美洲杯,在帆船赛上能出现中国队,是汪潮涌最看重的投资“收益”。 随船出海参赛的过程中,汪潮涌也参与了不少的国外的游艇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的私密性和准入制比国内的要严格的多”,和自己以往在国内的会所生活体验相比,他觉得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汪潮涌同时是北京几家知名会所的会员,但是“除了有商务交往的需要,和朋友一起吃饭或者参加活动,一个人不愿意来”。 因为,“中国内地的会所文化并不想欧美国家或者香港那样风行,会员的身份还不能代表一种强烈的符号”,而且“招募的过程中并不是严格,会员的准入制度没有太大的意义,加入会所的人也未必全部是精英”。 汪潮涌对于会所的这点不满意,刚好能在即将落户北京的香港马会会所得到回应。香港马会以入会审查严格、门槛高而出名。在香港,马会会员的会籍,已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香港摩根斯坦利工作的时候,我听说过香港马会会所,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会所”,汪潮涌解释说:“马会会所通过各种活动,对香港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提及回馈社会,汪潮涌自然是无比的赞许。在汪潮涌的“人生十六字箴言”中,“回馈社会”与“持之以恒、知足常乐、享受天伦”相并列。 他和夫人一起在湖北清江,投资建了中国第一家民间天文台,为乡村小学捐赠电脑、图书。今年,他正在为赤龙湖度假风景区的项目而忙碌。 这个计划中的风景区,将建在自己的家乡湖北蕲春县。蕲春县深处大别山,发展一直很落后,“虽然多年来,我也一直在为家乡进行各种捐助,但是仅靠我的捐助,想改善百万父老乡亲的生活,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汪潮涌感叹。 受《大长今》的启发,利用蕲春作为李时珍故乡的背景,汪潮涌正在创作一部名为《大明医圣》的电视剧剧本。他想把这部电视剧打造成“中国版《大长今》”,并且利用电视剧树立起来的品牌,在当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包括影视业,为家乡的发展建立一种“造血机制”。 汪潮涌时常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话:财富来自社会,也应当用于社会。这也是当下很多先富阶层的共识,他们追求财富,但更注重财富和社会利益各方之间的平衡,他们开始更多地考虑利益相关者,更多地以为社会做贡献为荣。★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