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私人银行的角逐与困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14:50 新民周刊
私人银行烦恼的是,在中国金融分业经营状态下,人才也是单一化的占绝对多数,综合型财富管理专才十分稀缺,只有在少得可怜的海归派中能觅到寥寥几位。 撰稿/王苏凌 私人银行?许多人闻之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殊不知,私人银行领域没有硝烟的角逐正酣。 富豪市场 何谓“私人银行”?国际上,将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以投资管理业务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顶级专业化一揽子金融服务的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中国银监会在2005年5月25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条将私人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的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 如果将财富拥有者按照金字塔排列,那么外资私人银行的猎手们总在“狩猎”金字塔高端的富豪人士。因为私人银行笃信“二八定律”,相信通过服务20%的富豪,可以获取80%的高额利润。各家私人银行对客户的要求不尽相同,却都青睐金字塔顶尖的富豪级人士。花旗私人银行对其客户设置了这样的“门槛”:必须持有10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高净值人士和家庭。他们认为,只有达到这个资产程度的客户,才真正需要花旗私人银行的服务。董绍文先生说,花期私人银行能为富豪们提供一系列财务、投资、信托、顾问及银行服务。 有关统计表明,2005年全球拥有100万美元以上金融资产的人士达到870万人。富裕人士的财富总值达33.3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富裕人士的财富会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至44.6万亿美元。 而在其中,中国在亚洲个人财富的增长几乎列入首位,吸引了国际金融大鳄私人银行的特别青睐。据美林凯德咨询的有关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拥有百万美元以上资产的人数在2006年底达34.5万,其绝对数在亚洲地区处领先地位。新兴的中国富豪阶层当然关注堆积的财富,希望得到保值升值和家族传承,对资产组合策略、投资行为、资产转移以及国际投资等备感兴趣,渴望通晓国际财富管理的机构为其理财,期望得到有针对性的理财战略策划和全球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 目前,中国的富豪们基本处于第一代或即将传续第二代时期,他们对财富管理及传续的渴望需求令私人银行家们兴奋。私人银行业务对中资银行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领域,许多业务处在探讨摸索阶段,这就给具有多年经验的外资银行一个介入的绝好机会。具有20年企业及私人银行经验的董绍文先生,现担任着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中国市场总经理。他说,在美洲、欧洲等地,我们与客户的关系都超过了第二代、第三代。对于处于第一代、第二代富豪的中国来说,财富管理正处于起始阶段,市场潜力大,大有可持续发展之势。据他介绍,花旗私人银行自2006年率先登陆中国,短短一年后,10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已经开始为几十位千万富豪打理财富。2007年5月,花旗又将私人银行业务向同样富豪积聚的北京扩展。“之所以先在上海、北京建立网点,是因为这两地的高端人员比较多。”华东、华北、华南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富有的地区,富豪的比例相对较高,这正是扩展私人银行业务,挖掘潜力的最佳地区。董绍文先生坦言花旗私人银行的今后战略:“下一步准备拓展到广州。这就从华东、华北、华南地区有了一个基本的覆盖。长远来说,与监管部门沟通,希望在花旗中国的服务网络能陆续开展私人银行的业务。中国是我们全球重点投资的一个地区,我们将扎根中国,长远发展。” 人员?人才! 在新兴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人员与人才,一字之差,几乎是天壤之别! 由于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富豪人士,其主要业务是财富管理。而财富管理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的一个新兴金融市场,近十年来才显示迅猛的发展势头。私人银行的对象和业务决定了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需具备不一般的素质。他们需要的是训练有素、通晓国际市场的综合型财富管理专才,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白领”式普通人员。 过去的十年,私人银行在亚洲的客户量、财富管理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才却普遍短缺,人才竞争因此到了白热化程度。不少私人银行慨叹: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去伺候好富豪客户,真难啊!作为行业资深人士,董绍文先生也深感人才的稀缺。他不无焦虑地说,“在近两三年以至今后的几年中,人才都是亚洲市场私人银行竞争中最头痛的问题。” 财富管理在私人银行业务中主要提供个人理财咨询,表现为一对一的定向财富管理服务。花旗的私人银行顾问顶多只照顾25名客户,同时,每名专任私人银行顾问背后都还需要一个财务专家团队提供支持,其中包括资本市场专家、投融资专家等。面对中国内地极具潜力的市场,人才数量紧缺成为先期登陆的外资私人银行的发展瓶颈。为此,外资私人银行都在纷纷积极培训人员,它们利用在海外的培训机构,把员工安排到海外去接受培训,让他们对国际私人银行、法律法规、投资环境、海外市场有切身的感受,有扎实的了解。他们也在加快了本地化人才培训的步伐。董绍文先生介绍说:“在中国,我们碰到了在亚太地区同样的人才问题。虽然我们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开始,上海有10个客户经理,北京有3个客户经理,但我们希望把这个市场做大,这需要人才。我们要找到适当的人员来培养做客户经理。目前的人才储备是从海外引进,我们也在国内培养本地人才。” 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从事金融理财的各类人员约25万人,其中具有注册理财规划师(CFP)资格的有4.9万人,具有注册金融顾问Char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资格的有4.1万人。日本注册理财规划师有1.2万人。经日本金融理财师协会认定的金融理财师(AFP)有11.8万人。我国近几年刚与美国CFP委员会建立合作,2006年6月5日正式成为CFP组织的第20个正式成员。目前全国各类金融机构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专业人士大约不到5万人,已获得CFP资格的仅区区几百人,通过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证书三级考试的也不过数百人。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指出:中国财富管理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已融入全球市场并日益成为焦点。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领军人物和大批训练有素、通晓国际市场的财富管理专才。中国应该成为亚洲财富管理中心,当务之急和未来目标应以多种有效方式与渠道整合我国财富管理第一资源——人才。 优势与困局 外资私人银行登陆中国,在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新兴金融市场业务。尽管潜在的市场“蛋糕”很大,但也存在“水土不服等”。譬如,来自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制度限制”。目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实行了金融的混业经营,即身为银行,可以从事保险、证券、投资、信托等多项金融业务。中国金融业却还处在分业经营状态,即银行只能做银行业务,保险公司做保险业务,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等等,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不相通。监管层的许多金融政策也都是针对分业经营的。这使外资私人银行的很多产品在开拓过程中步履维艰。更为烦恼的是,在这样一种分业经营状态下,人才也是单一化的占绝对多数,综合型财富管理专才十分稀缺,只有在少得可怜的海归派中能觅到寥寥几位。 私人银行如何应对这般困局呢?花旗集团私人银行亚洲地区总裁梁伟文先生介绍了他们的做法:“我们在全球有2.6万名私人银行客户,有为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上四分之一人士服务的经验。”全球化的优势和经验能够为其在中国市场开拓业务提供坚实的后盾。利用国际网络,为富豪投资国外金融产品疏通渠道,满足其了解国际先进投资理财方式。协助与国际间银行其他客户进行交往,寻找生意合作伙伴。同时,许多海外富豪对中国的业务也感兴趣,希望了解中国的业务,同中国的富豪加强联系。花旗私人银行即可从中牵线搭桥。不久前,花旗私人银行在上海和北京为超过100位境内的高净值客户举行特别专题会议,今年9月份,还将在上海举办一个环球中国的高层论坛,邀请大约40位环球顶级的企业家来与中国富豪客户交流。这种连通全球的业务网络,使花旗私人银行在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中具备了取胜的优势。 眼下,中资银行也并不示弱,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在网点占绝对优势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开拓私人银行领域的业务。这使私人银行的角逐者日众,经营空间进一步扩大。 对于中资、外资银行间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董绍文先生是这样看的:“中资银行已经有了很好的零售银行业务基础,它们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是很自然的。私人银行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无论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需要研究和积累运作的经验,比如,与客户交往的经验、风险控制经验、内控制度的建立等等。即使存在竞争,也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