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缫丝”重现顺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03:44 南方都市报

  

“养蚕缫丝”重现顺德
工作人员用木制织布机演示织布过程。本报记者曾育军摄

  本报讯(记者曾育军)摘桑叶喂蚕宝宝、操作机器缫丝织布,数十年前顺德乃至珠三角一带盛行的“养蚕缫丝”如今又在顺德重现。昨日,由私人投资的省内首家丝绸博物馆―――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正式对外试业并接待游客,市民除了可以参观,还可以亲自体验养蚕织布。

  六馆两园重现蚕丝盛况

  丝绸博物馆坐落于顺德新城区德胜路与观绿路交界处,远望去,只见层层绿树簇拥着几栋白色建筑。其中分别有顺德丝绸文史馆、丝绸文化馆、养蚕馆、缫丝工业馆、纺织工业馆和丝绸产品陈列馆,此外还有一个桑园和一个桑基鱼塘。整个丝绸博物馆占地16亩。

  “这个博物馆展现了顺德曾经辉煌的养蚕缫丝业。”一位曾在顺德国营丝厂工作了十多年的工作人员感叹说。记者看到,在养蚕馆,一些年轻人饶有兴趣地看着竹片编织的蚕床上蚕宝宝啃食桑叶;在缫丝工业馆,机器转动,蚕茧迅速抽丝,对顺德年青一代而言也是新奇的场景。据记载,民国18年,顺德有丝厂99间,丝车4.8万余辆。建国后,顺德年产土丝一度超过150吨,1970年达到162吨。直到改革开放后,顺德蚕丝业日趋萎缩,1988年仅收购3吨。至上世纪90年代,顺德再无人种桑养蚕。

  博物馆成顺德旅游品牌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现在的几十名工作人员都曾在顺德丝厂工作过。谈及投资兴建丝绸博物馆的初衷时,赛倩丝绸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南国丝都博物馆私人投资者之一吴英海说,他在顺德缫丝业做了20多年,对这个产业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收集了上世纪50年代使用过的多部缫丝老式机械和老照片,后来随着藏品越来越多,就有了建立博物馆的想法。”

  2005年,吴英海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南国丝都”的商标,他想把“南国丝都”建成顺德文化旅游的一个品牌。2006年,顺德旅游协会颁牌,确定丝绸博物馆为旅游定点单位。如今,经过大半年的修建,丝绸博物馆终于完工,昨日上午正式对外试业,9月19日将正式对外开放营业。丝绸博物馆另一位负责人黄先生表示,博物馆还考虑与教育部门合作,建设乡土教育基地。

  ■亮点探营

  养蚕馆采桑喂蚕重温农业生产

  养蚕馆有养蚕池、竹花蔟、蚕窝、蚕种架、方格蔟等养蚕工具,还用玻璃瓶装着蚕不同成长期的标本。

  今年40多岁的工作人员区丁一曾在顺德丝厂工作10多年,她指着蚕窝上灰色的小蚕虫说,“这些蚕还是1龄的。等到4龄蚕,就放进养蚕池,5龄蚕过后就要结茧,然后移到竹花蔟,1天左右时间,蚕就吐丝、结茧,以至变蛹,前后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有蛾咬破蚕茧。”

  在这里,市民最能体验的是采桑喂蚕,将有解说员和工人现场指导。“以前生产队分配任务,家家都养蚕。”区丁一回忆说,那时农村各家各户就在房屋边上养蚕,“为防止小动物小昆虫骚扰蚕宝宝,要绕蚕窝撒一圈石灰。而对于快要结茧的蚕来说,最可怕的敌人是蝙蝠。”她说,民间有配方,蚕粪便可以泡茶,做枕头芯,炒过用毛巾包了擦关节可以去风湿。

  缫丝馆一颗蚕茧抽出千余米蚕丝

  缫丝工业馆有一组共六台机器,现场工作人员会演示并指导市民操作机器,蚕茧抽丝。

  怎样把蚕茧抽成细丝呢?看似简单的事情操作起来却需要一定耐心。现场一位女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解说,首先用沸水煮泡蚕茧,目的使丝胶分离,煮泡时间大约10分钟;然后,把蚕茧放入索绪窝,用水稻穗做成的刷子刷蚕茧,这个时候,就理清了蚕丝头;再用一根牙签一样的小竹棍把蚕丝勾在机器上,然后开动机器,就可以看到蚕丝一圈圈地抽出来。

  “每次放60颗蚕茧。”该工作人员说,一颗蚕茧大约可以抽出1000―1300米的蚕丝。她提醒说,面对如此细小的蚕丝,没有一定耐心肯定做不好。

  ■体验贴士

  暂不收门票

  博物馆地点在顺德新城区德胜路与观绿路交界处。9月19日正式开馆后,每天开馆时间是上午8:30至下午6:00,门票10元。持有顺德身份证可以买半票,持老人证免票,身高1.3米以下儿童免票,15人以上团体门票打八折。不过,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开馆后一段时间内暂不会收取门票。市民进馆后即可参观并体验养蚕抽丝,并有工作人员现场指导。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