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发展建设成就:北京创新城市运行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18:08 北京晚报

  调查/进程

  -2004年10月22日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开始试运行

  -2005年2月20日特服号——13910001000正式发布

  -2005年7月14日北京城八区推广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2006年12月12日“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前言

  2002-2007,五年里北京的变化实实在在,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建设、奥运筹办,首都积累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本报今起推出《喜迎十七大发展建设成就巡礼》系列调查,站在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服务、创新五个视角,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为您解剖典型个案,展现五年成就、宝贵经验,勾勒“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行进的足迹与思考的轨迹。

  调查/课题

  城市运行的“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引起一场

龙卷风。此后,这个比喻逐渐被认可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巨大的差异。

  用蝴蝶效应理论分析城市运行系统,我们会看到:一场不足10毫米降水量的雪,可能把城市的大街小巷变成停车场;一根地下水管爆裂,会将700米的路段淹成水路;一根管线,一次卡桥……任何微小事故的蝴蝶轻轻振翅,都有可能影响大范围内城市运行。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再也无法呵护城市神经,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势在必行,新的管理模式呼之欲出——最快时间内找到那只振动翅膀的蝴蝶并“解决”它。

  为了消解影响城市运行的蝴蝶事件,平台式公共服务、网格管理、1+8+N……“十六大”以来,北京人熟悉了一个个新名词。这些新手段的产生、发展、改进有怎样的规律?我们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网格化管理”开始了城市运行蝴蝶效应及其应对思路的调查。

  调查/案例

  昨天早上7时55分,前圆恩寺胡同一堆丢弃的施工废料被城市管理监督员高秀娟拍进了“城管通”。27分钟之后,这个案卷已经发送到了交道口街道办事处。

  四年前,要解决掉这只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蝴蝶”,东城区每年需要多支付超过5400万元的城市管理成本。

  时间拉回到四年之前,北新桥街道南小街三条的居委会主任发现,胡同里丢了一个井盖。要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向市政部门说明井的性质——是排水、供水抑或照明、电信?才能准确通知相应的专业公司。无法分辨管线性质的居委会主任只好先在井边堆上几个破筐和砖头,以免居民们不小心栽了跟头。

  改变源自创新,网格化在它成长的三年里,在向精细化方向自我完善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探索着消解城市运行蝴蝶效应的思路。

  案例1

  消解蝴蝶效应——管物

  2004年,东城区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25.38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划分成1652个网格单元。6大类56种城市部件和7大类33种城市事件问题被赋予8位代码的“身份证”。

  作为东城百姓的“守门人”,高秀娟和她的同事每人分管大约12个网格单元的18万平方米的1400个城市部件,他们不仅要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还将监督有关部门对问题的处理,并把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在监督中心的大屏幕上,航拍照片制成的动态地图每15分钟即可刷新一次监督员现在所处的位置。点击屏幕上的某个模拟小人,就可浏览这位监督员的基本资料。

  2005年11月28日,地铁5号线雍和宫工地附近,柏油路上一个硬币大小的洞引起了两位监督员的注意,洞里还隐隐约约透出一点灯光。用脚一跺,路面竟然塌陷出一米见方深不见底的大坑——地铁施工的一个竖井与地面挖通了。监督员立刻上报监督中心,通知北新桥城管分队到现场设置围栏,提醒行人绕行。四天之后,一封感谢信送到了监督中心,信中写道:“由于这两名监督员及时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重大隐患,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现在,在东城区,问题办理结案平均时间由去年的12.1小时提高到6.5小时,工作效率提高了5.4倍。

  案例2

  消解蝴蝶效应——管资源

  物品只是一些“不会飞的蝴蝶”,而百姓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更像一些“飞着的蝴蝶”。如何让资源使用精细、公平而有序?

  首当其冲的是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社区卫生服务。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总工程师高萍回忆:“(社区医疗)在东城最早规划信息化‘大盘子’的时候就有,但是具体方式一直没找到。”直到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一年之后,其良好的效果启发了社区医疗资源的整合。

  去年6月1日,东城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正式运行。东城区三级医院较多,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不足,设置过密和空白区域并存。利用网格划分法,全区被划为45个工作网格、1593个管理网格。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1个全科医生工作室,全面覆盖了东城的126个社区,居民步行不超过300米即可获得社区卫生服务。

  现在,交东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刘东上班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全科电脑”上网打卡报到,刘东的

笔记本电脑是居民健康精确管理服务模式的终端,他不需要重新询问病人的病史,只要把患者的健康卡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居民的52项基本信息,不仅有电子病历,还详细到家庭病史、饮食睡眠习惯、吸烟饮酒史等。

  在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呼叫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随时查看社区医务人员在岗、出诊情况和患者的就诊情况。东城辖区内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脑卒中、肿瘤这五种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和发病率也可随时显示。

  案例3

  消解蝴蝶效应——管人

  在总工程师高萍看来,城市部件和资源的网格化还比较容易,最难的是对人的管理:“人长着腿自己会动,你不可能把他固定住。”尽管如此,东城区还是决定继续拓展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以求管住人这一最难管的“蝴蝶”。

  今年8月底,东城区开始在东直门街道试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以房定人”,将出租房屋作为部件,根据出租房屋的情况管理住在房子里的人。

  8月30日,28名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员队伍,开始入户调查登记,他们的普查数据将在“万米单元网格”平台上增加一个新的系统——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运行之后,城管监督员高秀娟的任务又多了一项:每两个月就要将自己“管片儿”里的流动人口巡视一遍,实时更新信息。

  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动态管理之后,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将为流动人口提供包括法律咨询、权益保护、计划生育、子女入学在内的各种服务,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区。

  从最初的路灯、井盖等城市家具到社区医疗、文物保护,甚至美国白蛾的疫情监控,再到现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对人的管理,“万米单元网格”这个被比尔·盖茨盛赞的“世界级案例”在不断拓展中愈加深入、立体。“最后的目标就是数字化城市。”高萍说。

  调查/分析

  今日专家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于燕燕

  在北京城八区,各种将精细化管理城市落到实处的实践同时进行着,在朝阳,网格化管理被用于农村的日常运行;在西城,网格平台被用于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志愿者组织……“城市管理与作为城市细胞的社区发展紧密相连,是北京市近几年变化的一条重要线索”,于燕燕认为,一系列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将实现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将问题解决在最基层,“福利惠及每一个居民。比如本社区居民到医疗服务站就诊,不需要挂号;社区内学校、企业的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等,从而增强大家的幸福感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