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湾高铁公司打算招揽卸任高官遭曝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18:58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 于洋 台湾岛内的官商勾结越来越严重。据台湾《联合报》日前披露,台湾高铁公司亏损严重,打算招揽当局卸任高官担任独立董事和监事,不料遭意外曝光,引来诸多批评。 资料显示,台湾目前有20多名高官退休或离职后,凭借在官场中积累的人脉关系,摇身变成了企业独立董事和监事,为企业“消灾解愁”,备受企业主礼遇。 1.一人兼数职 六位“财长”全“下海” 前些年,台湾当局“金管会”为推动上市公司的治理,出台了多项“独立董监优惠条款”,独立董事和监事随之成了热门的新兴职位。据台湾证交所统计,约800家上市公司设置了独立董事和监事,当局不少高官下台后,马上弃政从商,成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热门人选。 据统计,台湾当局的卸任官员中,兼职独立董事和监事职位最多的,要数前“行政院”秘书长魏启林,一口气担任了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和监事,还兼任了另外两家公司的独立监察人。此外,魏启林还曾担任东森媒体、东森电视等公司法人代表董事,“事业”范围很大。 前“行政院”副秘书长张昌邦也毫不逊色,除了担任4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和监事外,还兼任英华达公司的独立监察人,身兼5职,正好符合“不得兼任超过5家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的“上限”规定。据报道,张昌邦担任台湾“证期会”副主委、主委共8年,一手主导了台湾“证交法”立法,还曾干过“财政部”、“经济部”次长等要职,是与工商界最贴近的“前朝官员”。 引人注目的是,陈水扁当局的多位前“财长”,个个都挂了企业董事长的头衔,着实羡煞其他部门的卸任官员。在过去的7年里,民进党当局共有6位前“财长”变成了地位显赫的“董事长”:邱正雄是安泰银行的董事长;许嘉栋是前中信局的董事长、现任华南金控独立董事和监事;颜庆章是复华金控的董事长;李庸三是彰化银行的董事长;林全是世界先进的董事长、华硕电脑的独立董事和监事;就连资质相对最浅的前“财长”吕桔诚,也在京城银行当起了董事长,只不过,因为和大股东的意见不合,不到一年就离任了。 据知情人士披露,台湾“财政部”主管金融、证券、保险、赋税、海关等业务,尽管后来成立了“金管会”,取得了“财政部”的相关金融业务,但“卸任财长”还是颇受企业界青睐。企业除了希望借他们提升公司的形象外,主要还是希望能靠他们的“老关系”获得庇护,比如:复华金控相中前“财长”颜庆章,是希望借着他推动元京证与复华金控的合并;而彰化银行找前“财长”李庸三,是为了加速与台新的合并;前“财长”许嘉栋完成了中信局与台银的合并任务后,公司高层便安排他转任华南金控的独立董事和监事。 卸任之路走得最坎坷的前“财长”,非吕桔诚莫属了。他在“财长”的宝座上只坐了5个月,后来争取台银董事长一职未能成功。京城银行的蔡姓大股东找他当董事长,结果,今年6月,吕桔诚就闪电走人,目前无事一身轻,但有传言说,兆丰银、台湾金控的董事长职位,他都曾是热门人选。 2.主要功能:为企业“消灾解愁” 请卸任高官来给企业当“门神”,已成为岛内企业“借力使力”的新招数,他们希望借着这些“神”“消灾解愁”。企业的这些独立董事和监事,主要有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门神型”。在政界和商界人脉关系深厚、深谙官场伦理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不但可充当企业的“门神”,吓阻各路“小鬼”,还可扮演企业与当局的“桥梁”角色,转达“民意”给决策层,甚至可以凭借“桃李满天下”,顺便化解企业和当局的分歧。 第二种类型是“酬庸型”。独立董事和监事,和一般的董事、监事的待遇相同,薪水、配车、司机一样都不少,还可确保在3年任期内不被撤换,被视为当局或企业主“还人情”的最佳方案。 第三种类型是“橡皮图章型”。不少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和监事,表面上看似“独立第三人”,实则是企业的“自己人”,不是与企业的大老板关系匪浅,就是大老板可以接受的人。其监督功能因此弱化,往往“照案通过”,就像董事会的一个“橡皮图章”。 3.能挣会花 每年报酬上千万 独立董事和监事的“能耐”这么大,报酬自然也不能少。据岛内媒体披露,台湾当局卸任高官转任独立董事和监事后,不仅可以支领董事的酬劳、车马费,还可享受配车、司机与秘书等高级经理人的诸多待遇。不过,目前各企业独立董事和监事的酬劳十分不透明,他们在支领薪酬时,甚至不必使用真实姓名。 当然,即使同样是独立董事和监事,在不同企业里,待遇也会相差10倍。据报道,科技、金融行业企业的独立董事和监事最吃香。金融业的独立董事和监事,起薪至少150万元新台币(约合34万元人民币)。各家公司的标准不一样,这与该公司的盈利情况有关。当然,也有不少公司不赚钱,可独立董事和监事照样坐领高薪。 有资料显示,2006年,国泰金、开发金两家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的薪酬堪称“钻石级”,年收入达1000多万元新台币;元大金紧随其后,其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年收入也突破了1000万元新台币(约合227万元人民币)。科技产业企业的独立董事和监事,薪酬比金融业企业稍差,但也很“阔绰”。其中,台积电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待遇高居岛内之冠,年薪高达2000万元新台币(约合454万元人民币)。 跟金融业、科技业企业相比,传统产业企业的独立董事和监事,待遇相对较低。以台塑为例,最近才将独立董事和监事的每月酬劳增至10万元新台币(约合2.27万元人民币),每年100多万元新台币的报酬,相较于高科技企业的动辄数千万,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4.独立董事“不独立” 就在台湾高铁公司招揽当局多位卸任高官任独立董事和监事,坐领高薪而遭到小股东“炮轰”的消息传出之际,又出了一件事——台湾“总统府”去年宣称,为“彰显改革决心”不再聘任的“总统府资政”,据传将恢复聘任,日前已安排了7200万元新台币(约合1637万元人民币)的预算。 台湾《联合报》认为,这两则消息看似无关,实则脉络相通。陈水扁将当局职位当成“礼物”送来送去,早有“恶例”,已不待言。他在7年间六度改组产生的大量“剩余”高官,借机流动到企业,将官商之间的权责界限弄得“犬牙交错”。在这种情况下,陈水扁信誓旦旦的“廉洁高效政府”改革,也流为空言。 再说“高铁”。亏损累累的台湾高铁公司,24位副总以上的高层主管,平均年薪达637万元新台币(约合145万元人民币),令人咋舌;3位各有来头的独立董事和监事,酬劳则在200万至500万元新台币之间。而曾任“行政院”秘书长的魏启林,身兼5职;扁当局卸任后的“财长”全数进入企业担任董事长。对此,岛内分析人士忍不住发问: 其一,独立董事和监事设置的初衷,在于增加企业的内部监督,健全公司的治理。但许多企业刻意招揽当局卸任高官出任,目的在于,借助其昔日之权力关系,帮助企业“消灾解愁”,或抢先一步获知当局的“内部消息”。这样一来,那些坐享高薪的独立董事和监事,既已身陷“金沙发”,又如何扮演“独立”监督的角色呢? 其二,根据台湾的“公务员法”,公务员离职3年内,不得担任其任内职务直接相关之企业职位。民进党在野时,对国民党的“酬庸人事”穷追猛打,连科长级人员都不放过。但如今,众多卸任高官不仅可经陈水扁的“钦点”安插进企业,许多人更在企业的争相迎候下登堂入室,根本无视法律的规定。出官入商,这不是官商勾结又是什么? 这些事情摆在眼前,难怪有岛内分析人士指出,陈水扁执政7年,台湾当局无能了7年,失控了7年,不仅虚耗了公众的机会和时光,更以严重的政治干预,破坏了当局行政体系的自律,以及专业官僚的“中立”立场。陈水扁两任执政的破坏性后果,不知需要经过多久的修补,才能复元。 相 关 报 道 岛内官商勾结惹民怨 陈水扁上台以来,口口声声喊着“爱台湾”,信誓旦旦地要建立“廉洁高效政府”,却大行官商勾结,疯狂捞取政党利益和个人实惠。 日前,台湾“高铁桃园车站特定区段征收公共工程”官商勾结弊案曝光,有官员涉嫌利用监工、验收的机会,收受厂商的贿赂,检方已介入调查。此前不久,台北“故宫”扩建工程涉嫌官商勾结,检方已约谈了数位官员,很快将前“故宫院长”杜正胜(现任“教育部长”)列为调查对象。再往前,在美国获释的台湾力霸集团创办人王又曾,因不满台当局“吵架灭门”式的办案方式,准备“现身说法”,揭发民进党官商勾结的内幕…… 台湾《联合报》指出,民进党靠玩弄选举把戏上台,选举造势活动多如牛毛,“四大天王”到处走场,一场活动起码要花费500万元新台币(约合113万元人民币)。标榜没有“党产”的民进党,如何“埋单”?怕是只能依靠企业财团,极力拉拢所谓的“金主”。于是,企业界的“大佬”们被邀请担任“国策顾问”,公共项目被毫无悬念地“内定”给特定企业,下台高官进入企业端起“金饭碗”……所有这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