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英烈何时魂归故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02:26 燕赵都市报

  

河北英烈何时魂归故里?

  热心人余法海正在介绍墓地的情况。郭志昆摄

  本报记者 郭志昆

  近两三个月以来,全国数十家报纸和电视新闻媒体陆续关注湖北省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羊楼洞。羊楼洞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南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五十年代初,这里曾有一家野战

医院,接收了大量来自抗美援朝和南方剿匪前线受伤的干部战士,相当一部人经过治疗后,重新投入战斗或回到其他工作岗位,遗憾的是,先后有142名受伤的干部战士经治疗无效,长眠在这片崇山峻岭包围的土地上。

  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当时条件有限,142名烈士死后,他们的家里并不知道这一消息。时光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后,在经过许多好心人的热心接力下,142名烈士安息湖北荒山的消息才向世人披露。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湖北羊楼洞,探访这些长眠异地的烈士们,这其中,有10位河北籍的烈士。

  ■142座烈士墓屹立赤壁荒山

  9月5日,记者专程赶到赤壁市,在热心人余法海的帮助下来到羊楼洞,走进这片谜一样的墓地,了解墓地的真实来历。

  羊楼洞位于赤壁市西南36公里处,距107国道只有4公里,这里正处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一个相对平坦的峡谷地带。羊楼洞一带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后,由四野119师独立第四团驻守。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抢救从抗美援朝前线转运后方的伤病员,湖北省军区将这里的营房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当地老百姓称为“野战医院”。医院同时也接治了许多在剿匪前线受伤的干部战士。

  在羊楼洞村的老营盘茶山上,有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院子内的丘陵状山地上,前后并排着142座烈士墓,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墓地的坟丘已经变得很低矮,只有一座座半米高的墓碑在墓地上傲然屹立着。

  142座烈士墓前后排列成12排,每座烈士墓的墓碑上都铭刻有碑文,记载着烈士的姓名、籍贯、所在部队等一些简单信息,有的字迹已经变得十分模糊,这些烈士籍贯包括全国24个省118个县、市,涉及当年21个军的35个师87个团。烈士中既有普通士兵,也有营、团级干部,牺牲时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仅18岁,其中还有3名女兵和一位台湾籍战士。

  ■英烈们,你们的故乡在哪里?

  据热心人余法海介绍,几年前,赤壁市就有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保护好羊楼洞的烈士墓群。2006年,赤壁市公安局被分派到羊楼洞村搞扶贫,工作组听当地老人说,该村后面的老营盘茶山上有一片无名志愿军烈士墓群,半个多世纪来一直淹没在荒草中无人知晓。

  赤壁市公安局领导找到因病休养在家的余法海,希望他能加入到工作组,进一步参与调查了解相关情况。经多方调查,发现这片荒墓群中安息着142位当年的志愿军和剿匪烈士。由于墓碑字迹模糊,当地又找不到什么确切的历史资料,他们当中的大部分烈士连身份都难以确认。

  余法海随后花了3天时间,根据仅存的墓碑上的模糊文字抄下142名烈士的碑文,整理成一份烈士名单,在市公安局领导的支持下,开始为这些长眠异乡的烈士寻找亲人。他查史料、访战友,给各地的公安和民政部门发信函、打电话。工作组与赤壁市人武部、民政部门、当地乡镇联手开展了一次"百封信函、千人协查、万里电波、为142名英烈寻家乡找亲人"的行动。

  "英烈们远离家乡和亲人50多年了,应该让这些烈士魂归故里。"老民警余法海说,自从发现这片烈士墓群后,56岁的他决定开始为长眠异乡的142名烈士"寻亲"。

  ■近百名英烈还没有找到家乡

  为142名英烈寻家乡找亲人活动的艰难出乎余法海的预料。他寄出的100多封信函中,有40多封因"查无此地"被退回,没退回的大部分也都石沉大海。一年多来,他查史料、访战友,不断地发信函、打电话,不断向媒体呼吁,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仍有不小的收获,先后为20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在余法海行动的感召下,今年初,华中科技大学的400余名大学生也加入了寻亲的行列,利用寒假回乡的机会,找到了12位烈士的亲人,大江南北的新闻媒体记者通过报道帮20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9月12日下午,余法海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经过全国各地媒体和热心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为54位烈士找到了家乡和亲人,还有88位烈士的家乡和亲人没有找到。

  ■我省9位烈士没有找到家人

  在142名烈士中,有10名是河北籍的烈士,余法海按照名单上的地址寄信后,没有一点回音。今年8月,本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按名单进行逐一联系,经过两天多的努力,终于找到11排7号墓宋祥庆烈士的家乡和亲人。

  在名单中,宋祥庆的资料显示:"南宫县五区小村人,1944年入伍,428团3连长,1947年入党,1952年10月7日牺牲,时年23岁。"

  记者与小村村支部书记盖金祥通电话后得知,前一段时间村里接到了湖北赤壁发来的传真,当地派出所已经确认了此事。烈士的亲属得到消息后很激动,他们都很想去湖北看一看,因为生活条件比较困难,没有钱去湖北祭拜烈士。目前,除宋祥庆烈士外,我省还有9位烈士的家乡和亲人没有找到。

  9月4日,本报记者和宋祥庆烈士的侄子宋洪文一同赶到羊楼洞烈士墓群。

  记者经过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9位烈士中纪志中所在的建国县后来被撤销,分别并入河间市和献县。王喜奎烈士所在的热河省滦平县和诸友和(永)烈士所在的热河省兴东县,应该是我省承德市的滦平县和兴隆县。韩庆文烈士所在的内丘县,原先曾经包括现在的临城县。

  本报记者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和烈士的家乡取得联系,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得知相关线索后,及时与本报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312-2057966,13903320788。本报将按线索进一步寻找烈士的家乡和亲人,争取早日让烈士的英魂回到故乡。

  相关链接

  还未找到家人的我省9位烈士

  ●纪志中:2排4号墓,男,建国县(今河间市和献县)人,1949年入伍,360部队战士,1952年4月11日牺牲,时年21岁。

  ●李金(全)相:2排6号墓,男,丰南县人,1944年入伍,在48军任排长,1952年4月6日牺牲,时年28岁。

  ●张敦林:3排4号墓,男,青龙县(原山东白龙县四区十四乡)人,1951年2月入伍,67军199师516团1营3连战士,1951年10月29日牺牲。

  ●李全生:7排3号墓,男,昌黎县人,1948年入伍48军后勤部班长,1950年8月入党,1952年7月3日牺牲,时年25岁。

  ●王喜奎:7排5号墓,男,热河省滦平县(今承德市滦平县)人,1947年4月入伍,429团炮兵连采买员,1952年6月28日牺牲,时年23岁。

  ●韩庆文:7排8号墓,男,内丘县(原曾包括现在的临城县)三区韩庆(家)村人,1946年9月入伍,15师36团1营3连长,1948年7月入党,1952年7月5日牺牲,时年31岁。

  ●诸友和(永):9排10号墓,男,热河省兴东县(今承德市兴隆县)人,1947年入伍44军134师400团,1949年11月入党,1953年7月17日牺牲,时年26岁。

  ●魏全:10排4号墓,男,肥乡县一区海铺乡人,1947年入伍,1948年入党,湖北军区警卫团1营1连班长,1952年8月1日牺牲,时年24岁。

  ●郭保田:12排5号墓,男,保定人,1947年入伍,406团炮兵,1952年6月9日牺牲,时年30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