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新模式——橡胶林里养鱼养猪又养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08:44 南海网

  南海网9月16日消息:连日来,在国营珠碧江农场龙凤经济社的一处养猪场,职工罗坚正指挥工人准备把年出栏700头生猪的养猪场扩建到1000头以上。养猪场的下方,是一口鱼塘,鱼塘周围则是郁郁葱葱的橡胶林。

  珠碧江农场已连续16年保持橡胶亩产过百公斤的垦区最高纪录,现在又以养殖业作为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突破口,效果显著。目前全场像罗坚这样形成规模的养猪场有20多处,养猪几十头以上的职工更是多达上百户,总存栏数上万头。

  猪牛粪便给橡胶主业添后劲

  橡胶产业是农垦不可动摇的主打产业,而目前橡胶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土地资源稀缺。为了不与橡胶争地,珠碧江农场几经探索,终于找到了既节省土地资源又可使职工奔小康的养殖业。

  近年来,珠碧江农场每年橡胶新定植面积稳步增长,与发展养殖业节省土地有很大关系。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有机肥料,给提高橡胶产量提供了保障。

  “我把猪粪便用来养鱼,把猪尿用来浇灌香蕉和橡胶。”职工吴木陆说,他的养猪场每年出栏800头猪,27亩水面放了6万多尾鱼。记者看到,他的养猪场周围,还有30多亩香蕉和上百亩橡胶,长势都很好。

  职工吴远雄和符勇在农场扶持下,选了一块路边的橡胶园联合办起养鸡场,条件之一就是把鸡粪留在橡胶园里。

  “现在农场又要集中建几个大沼气站,沼液是更好的肥料。”农场场长陈奕雄说,现在全场生猪养殖有1万多头,养牛数量也比4年前增长了4倍,养羊数量翻了两番,每年产出的大量有机肥为提高橡胶产量增添了后劲。

  节省成本为传统产业注活力

  养鱼是珠碧江的传统产业,农场不大,却有数百个共3000多亩鱼塘散落于橡胶林间。2004年农场提出在鱼塘边实行猪、鱼立体养殖的构想,现在效果已体现出来。

  吴木陆说,他用猪的粪便养鱼,每天至少可节省鱼饲料费用100多元。职工陈虎的3个养猪场,现在每年可出栏2000多头猪,鱼塘每年能卖出80多万斤鱼。他还饲养了127头母猪,近百只牛,成为全场养殖业发展的带头人。

  记者在珠碧江农场的橡胶林里穿梭采访,感觉这里的橡胶林比别处更有生机:坡上有猪叫,水里有鱼跃,近处有鸡啄食,远处有牛羊吃草,香蕉长势旺盛,橡胶郁郁葱葱,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一种既生态环保又有经济效益的循环经济新模式,已然产生并体现出生命力。

  据悉,2006年珠碧江农场职工自营经济劳均收入6877元,比2003年的4186元增长62%。今年上半年,职工自营经济收入达到4100元,比去年同期又增收300元,其中养殖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职工增收又有新途径

  珠碧江农场把发展养殖业命名为“富民行动计划”,实行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科技推动和服务促动。

  为在花草多的地方扶持职工养蜂,农场出资制作了养蜂箱320个,送给无岗、转岗人员使用。现在珠碧江全场已有123户职工家庭养蜂1800多箱,今春生产蜜糖4700多公斤,总收入约37万元,其中养蜂收入超万元的有8户。

  农场成立了养猪协会和养蜂协会,负责为职工提供技术交流、培训、指导和服务,进行统一疫情防治和选购品种。成立的营销领导小组,帮职工拓展销售渠道解除后顾之忧。

  陈虎原是靠卖豆腐为生、经常申请困难补助的贫困户,近年来在农场扶持下发展立体养殖业,猪、牛和鱼各项年收入达150多万元。困难职工高旺伟靠农场1.5万元资金启动,目前饲养母猪30多头,年出栏小猪648头,资产超过10万元。目前全场养猪300头以上的有5家,100头以上的有6个,50头以上的有更多。

  “职工富裕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也解决了。职工富裕了,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场。”场长陈奕雄有感而发。

  省委副书记于迅对该农场的经验高度评价说,珠碧江农场在抓好主营产业的同时发展“短、平、快”副业增加职工收入,其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