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访十七大代表大理州委书记顾伯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16:25 云网
![]() 十七大代表、大理州委书记顾伯平在苍洱之滨接受云网视频专访 摄影/杨之辉 大理,这是一个既有青山碧水的自然风光,又有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的宝地,这是一方富藏神秘而古老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的“文献名邦”,这是一条地上文物集中的文化长廊,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蓬勃发展的的城市,这是一块饱含勤劳善良的大理人民热情的热土,这是一个攒足了力气谋求在转型、跨越、崛起中加快科学发展的大理。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开幕之即,带着对大理的“熟悉”与“陌生”,本网“喜迎十七大,科学发展看云岭”采访组专访了十七大代表、中共大理州委书记顾伯平。 民生篇:大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阔步前进 金秋季节,记者环洱海采访、穿湖滨保护带、入污水处理厂、过海西保护带、进海东开发区……一路踏访,一路收获。在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攀谈、交流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大理人民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正阔步前进。深入机关、企业、城镇、乡村采访,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苍洱大地科学发展的动人画卷! 结构调整打开成长空间 大理循环经济渐入佳境 大理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州,而工业则是大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在大理这样一个农业大州,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大理面临着如何选择突破口?思路决定出路。走经济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强州科学发展之路,不仅成为大理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的选择,也成为大理干部群众的共识。 变,只有变才能寻找出路,只有变才能实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了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州委、州政府提出“‘又好又快,好字当头、好中求快” 的发展思路,围绕大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总体目标,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亮剑”。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大理从农业大州向经济强州转变;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着力调整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着力调整区域结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促进优势地区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坚持走经济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文化与旅游产业和谐快速发展和以洱海保护为重点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上,亮点频闪,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275.3亿、13.6%…… 透过数字见民生 2006年,全州 GDP达275.3亿元,是2002年的0.57倍,2002-2006年年均增长11.9%。全州财政总收入39.36亿元,是2002年的0.66倍,年均增长13.6%。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在全州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32∶30∶38调整为28∶36∶3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比2002年提高6个百分点。群众生活不断改善。2006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76元,比2002年增加2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1元,比2002年增加549元。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386亿元,比2002年增长40%。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大理州的繁荣富强。一串串闪亮的数字背后折射出这样的变化:大理正在建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关注民生 勾勒“幸福大理” “家乡的水和云南的水共同抚育了我,江浙的文化、北京的文化、云南的文化,特别是大理的民族文化滋养了我,对我来说,我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理人”。顾书记表示,在大理多年的工作来,使得自己大理以及大理人民水乳交融、和洱海血液交融,对大理产生产生十分真切而深刻的感情,不敢懈怠,尽心尽责地去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愿自己参与管理和建设的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让这里的人们生活更加幸福。在这里,人们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顾伯平书记在采访中话家常,恳切表达出一位地方父母官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诚意。 实践篇:洱海保护彰显科学发展理性之光 今年5、6月份,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江苏无锡城区出现大范围自来水发臭的现象,超市里的纯净水一抢而光。太湖蓝藻爆发引发的水危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而大理洱海却碧海连天,水天一色;洱海碧波荡漾,月明风清,清澈见底。洱海保护治理的成功经验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 9月2日至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调研组到大理就洱海保护治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组由衷称赞,洱海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洱海保护治理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不仅是大理保护治理洱海的经验,而且是全省、全国保护治理湖泊值得借鉴的经验;洱海的保护治理为全省、全国的湖泊保护治理提供了典型的成功范例,“洱海经验”值得在全国借鉴推广。 “洱海清,大理兴”是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体现 洱海的治理与保护,不仅是大理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需要,是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州、建成云南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关键举措,而且是建设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洱海,就没有大理,洱海保护对大理的发展具有轴心、纽带作用和突出的标志性地位。近年来,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洱海的环境保护工作,把洱海的环境问题当作关系到区域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大理的大事。“洱海清、大理兴”已经成为大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正确的政绩观。“我们的政绩在地下,排污干渠都是埋在地下的;泡在水里,水质好转表面上是看不出来;在群中心中,是群众得到实惠、得到利益”,顾伯平说。在洱海保护的过程中,大理州上下牢固树立“洱海清,大理兴” 、“洱海之事无小事”、“洱海之水金不换”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特别是在各级领导干部当中明确“只要洱海清,真抓实干不怕得罪人;只要洱海清,不显政绩也甘心”思想,把洱海的保护治理放在第一位,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把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群众观有机融合,把整个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变成全体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由“要我保护治理洱海”变为“我要保护治理洱海”,真正用实际工作效果来检验。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关于“洱海经验”的高度概括,就是对大理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鼓励鞭策。 “成绩来之不易,保护任重道远”。经过大理州上下长期不懈的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护治理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顾书记表示,下一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一轮洱海保护大理将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新起点,治理要有新突破,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扎实开展好新一轮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事实证明,保护好洱海是大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洱海环境的改善,全州流域内的经济社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人数明显增加,旅游收入有大幅增长;同时,洱海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众多客商到大理投资兴业,真正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大理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碧海蓝天映和谐 生长在江南、又长期在北方生活的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曾高度评价大理的人居环境说“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得兼,唯大理得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无疑是幸运的。 如今人们漫步在漫步洱海湖滨,蓝天碧海,浪静波平,绿柳成荫,春色满堤,成为名副其实的“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大理所呈现的绿色魅力,让她赢得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生动地反映出大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迹。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大理,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核心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碧海蓝天的和谐城市。 东方瑞士、中国的日内瓦、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发展中的大理正在发生改变,更具魅力的自然风景,更开放的城市性格,更趋合理的城市规划,更清晰的城市前景……所有的变化都在标注大理作为“最宜居城市”的城市价值内涵,也勾画出一幅更美好的城市人居蓝图……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随着洱海保护进一步深化,相信苍洱大地将展现出更加迷人秀美的城市田园风光。 发展篇:站在新的起点科学谋划未来 声音洪亮,笑声爽朗,言谈话语之间透露着学者特有的睿智和儒雅风采,谈起网络以及大理未来的发展更是滔滔不绝。 如今的大理,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大理响亮提出了“十一五”战略目标:“把工业建成富民强州的最大产业,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现代化交通枢纽,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搞得最好的民族自治州之一”。 网络宣传助力大理科学发展 对于网络,顾书记并不陌生。顾书记很早就了解网络,顾伯平在采访中表示,“长期以来,省内各大媒体特别是云网非常关心、支持大理的发展,作为宣传、推介大理的重要力量,为促进大理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理崭新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代表大理州委、州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顾书记希望各大网络媒体继续关心、关注、关爱大理,更多地宣传大理,多到大理,给予发展中的大理以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支持大理人民加快发展步伐,把大理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大理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大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利用好网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宣传推介大理,让开放的大理更快地融入世界,让发展的大理以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科学发展促和谐 未来大理魅力无限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任务。对于如何走好今后五年的新征程、完成好今后五年的新任务,顾伯平将其概括成“三个一”。 他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一个主题,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实现大理崛起的新跨越;抓住一个主线,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通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抓住一套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把工业建成富民强州的最大产业,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现代化交通枢纽、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搞得最好的民族自治州之一的战略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推动大理经济社会最科学最和谐发展。 “文化大理,风光无限;经济大理,商机无限;未来大理,发展无限;和谐大理,魅力无限”。采访即将结束时,听大理州委书记顾伯平顺畅谈大理未来的规划和蓝图,记者已经看见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大理正迎面走来。(记者 杨之辉 潘颖 罗春明 路奔) 采访手记: 十六大以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大理为目标,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打造风光大理、经济大理、魅力大理、和谐大理,已成为334万大理人民的共同心愿。5年来的实践证明,和谐已经成为大理最夺人心魄的主旋律。和谐的大理,犹如初升的太阳,崛起在滇西大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