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年前,童装厂副厂长下岗十年后,牛杂粉丝店招牌响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04:20 都市快报
昔日的副厂长,如今的牛杂粉丝店老板,43岁的陈国友走过了一条别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创业之路。十年之后,请他总结成功经验,他道出一句文绉绉的“尊客为师,以客为友”。这八个字一般生意人哪说得出来,也只有老陈会这样讲——企业管理可不是白学的,不论管理两三百号人,还是开一个夫妻店。 瘦小,背微驼,脑门上青筋缠绕,眼镜能照出许多圈圈来——站在自己的牛杂粉丝店里,43岁的陈国友看上去不像是老板,更像《有话好好说》里李保田演的老师,只是整洁的白色短袖衬衫外又套了件某味精品牌的大黄色围裙。 “我读了四年大学,四年啊,”陈国友伸出四个指头来比划着。虽说如今“陈记牛杂”在金华市区打出了招牌,说起十年前转型创业之艰难,陈国友依然感慨不已。 “刚开始摆摊时,总有人说,这人不像摆摊的啊,我说我下岗了,他们问我哪里下岗,我不敢告诉他们是童装厂下岗的,也更不敢说下岗前我还是副厂长。” 我好像站在甲板上 不知道驶向何方 1997年夏天,陈国友常常爬上厂里办公室四层楼楼顶,找一块水泥墩子坐下来,点燃一根烟。这时候,他看到天空从四面垂下来,街面上人来人往,忙着各自的事情。 “楼顶平坦空旷,那感觉像是站在一艘大船的甲板上,不知道这船驶向何方。”业余喜欢写诗的陈国友回忆。 30岁出头就当上一个国营童装厂常务副厂长,底下管着两三百号人,工厂倒闭前的陈国友算得上顺风顺水。不过没几年,受纺织业不景气大背景影响,厂里的订单越来越少,要债的人越来越多,“到1998年实际已经停产了。” 分流、下岗,陈国友起初也经常去厂里“上班”,等着政府来安排,等到心慌了,才开始去劳动就业市场转转,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干脆在家呆着。 后来,老婆王佩也下岗了,她这人生性乐观,“去摆个摊做点小生意,还愁没口饭吃?”可是陈国友拉不下脸,“想想我也读了四年大学,以前还是副厂长,去街头摆摊?下不了决心。” 1998年夏的一天,王佩母亲把一些钱塞到女儿手里,这一幕正好被陈国友看到,心里堆积的愧疚泛了起来。 “老婆和我结婚以后,没享过福,现在连养活他们都成问题了,作为一个男人,这是最叫我难受的。再说,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来,可日子总得过下去吧,不想了不想了。” 从这天开始,陈国友才真正打定了主意:豁出去了,做生意! 初创的日子里 有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三四百斤粥,装进大锅,100斤出头的陈国友把脑袋深深地埋下去,上身拱起来和地面平行,屁股离开座位,一脚一脚踩着三轮车绕金华城大半圈,把早上的粥送到几个学校的食堂。 这是陈国友关于十年创业的一个记忆片段。 1998年8月开始,两人在家门口的路边摆了个桌子,两个椅子,挂起了“陈记早点”的招牌,主要卖八宝粥和粽子。十年以后,虽早已不卖早点,但“陈记早点”的米黄色薄布小旗依然挂在陈国友牛杂店的走廊里。 一开始这位前厂长在新岗位上很不适应,就说剁葱吧,“噔噔噔噔”,手指刺痛,低头一看,血已经渗出来了。更难以忍受的还是没生意的绝望,“一块钱一碗粥,最多就是二十多元进账,有一天回来一数,总共收进12个一元硬币。” “那时也不敢多想啦,不然一家人就要饿肚子了。” 陈国友记得,1999年春天,第一次有学校食堂向他订八宝粥,没钱买那么大的锅,只好问食堂借。谁知路上车子 打滑,圆的锅口给摔成了椭圆。到那边,炊事长一看急了,大声呵斥:“你这个人怎么搞的?!” “哎呀,那时候真是,真希望自己是不存在的。我们都是读书人。说难听点,我当厂长时只有我说人家,哪里会这样。” 不过,这个炊事长倒是个好人,粥也继续向他订,锅也继续借他使。这个稳定的生意让境况窘迫的“陈记早点”有了转机。炊事长叫王世强,两人后来成了朋友。 “那时早点摊旁有个修理卡车的小伙子,叫曹俊,几乎每天到我这里喝粥,对粥的好坏给我提意见;我们那片的城管队长,知道我是下岗职工,去办执照时,让我先在那里摆一星期,先看看有没有生意;一个学校校长,听说我是下岗职工,帮我向学校食堂推荐我的八宝粥……” 陈国友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这些好心人帮忙。 用上“二八法则” 把新顾客变成老顾客 “陈记旺得福”,这是现在陈国友牛杂粉丝店的招牌,旺得福取的是“wonderful”的谐音。2006年,陈国友在工商局给自己的小店注册了商标。 大学读了四年企业管理,这些知识在摆摊开小店过程中找到了用武之地。在聊天中,品牌经营、拳头产品、二八法则这些名词不时从他嘴里蹦出来,陈国友觉得这可能是他区别其他竞争者的“核心优势”。 比如“饥饿法则”,就是每天假如有50碗粥的需求量,宁可提供45碗,而不做55碗,保持市场的饥饿感。早点摊生意好起来以后,每天总有那么几个顾客买不到粥,到买不到粥的多了,再增加一点,但是产量绝不过剩。 再比如“二八法则”,就是抓好老顾客,争取把新顾客变成老顾客,为此除了保证质量、分量、卫生、服务外,陈国友会提供一点附加的服务。比如早点摊边有几个学校,父母担心孩子不吃早饭,有时候就指定孩子到陈国友摊上买早点,请他来监督。有一次,一个男孩买了个粽子,但是走出十几米,把粽子扔到路边,陈国友把这事告诉男孩母亲。母亲一问,原来孩子不喜欢大清早吃早饭,后来他吃早饭时间就改到了9点多。 想开牛杂粉丝连锁店 终于有点眉目了 采访当天,陈国友夫妻站在四个大锅后面。一勺牛杂,一勺粉丝,一勺汤,加点作料,就是一碗热腾腾的牛杂粉丝。雇了两个服务员,给端到桌子上。大碗牛杂6元,小碗3元。 除了下午,这个80平方米的铺子坐得满满当当。每每有顾客来,陈国友会笑着点点头。他指点着给我认识:“戴大姐,在我这吃了十年了;这几个小家伙是金华五中的,当年吃八宝粥后来吃牛杂,从金师附小到金华五中,都在我这吃,现在在外地读大学,暑假还来我这吃……” 让陈国友用一句话总结创业经验,他想了想说:尊客为师,以客为友。 “刚开始摆摊,一天都没几个人。我就想,要是谁能到我摊子上坐一坐,就是白喝粥不给钱我也愿意啊。顾客是衣食父母的道理,那个时候理解得太深了。每一次新产品的开发,都是根据顾客的意见来调整的——本来就是烧给他们吃的。” 陈国友说,下一步他想在金华市区开一家牛杂粉丝连锁店,这两天已有人上门和他商量这事了。 副厂长成功转型创业 就赢在细节上 金华市国信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级经济师 盛立先 陈国友曾是我的学生,他听过我主讲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课程,他当学生时就勤于思考、善于提“牛角尖”的问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毕业后我们一直有联系,我始终关注他的成长历程,他也经常跟我探讨创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我确切地感觉到陈国友的创业过程很有典型意义。 我觉得陈国友的成功之道可以归结为信心+诚心+热心+细心,而这“四心”也是我所知道很多人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信心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他自信凭管理理论的功底,凭对人性的把握,能做好选准的行当。当然,放下原副厂长的架子,实事求是地重新修正人生奋斗目标,是树立信心的前提。 诚心做人、以诚待人是做好事业的根基,这一点从报道列举的事例中都能得到体现。 热心包括对事业的热忱、对顾客的热情,这是陈国友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既然选中这一行,就要热忱地去做,他经常向人讨教做好产品的土方和窍门,有时会兴奋地叫我去尝尝新,一旦说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许多顾客也正是被他的这种热忱、热情所吸引住。这是一种真正的投入,已经到了相当的境界。 细心体现在他的经营品种上,他经营的品种,非常注意细节,注重特色。他的“八宝粥”、“牛杂粉丝”之所以有了相当的名气,赢在细节。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