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的逆向思考:深度观察不涨反降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10:06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戚永晔

  今年6月,全国最大的BBS之一—天涯社区在主页上打出了这样吸引眼球的头条新闻:“猪肉价格飞涨,中国将迎来建国后第三次物价全面上涨”。自此,一场涨价风波开始席卷全国。

  一个季度过后,有人开始反思,涨价风波,真如传闻中那样来势汹汹,不可抵挡吗?

  检索本年度新闻,某些涨价行为,进行得似乎不太地道。前有方便面行业的遮遮掩掩,后有电力部门的悲情哭诉,很多行业打着物价上涨、压力增大的招牌“暗箱操作”。事后证明,不过是些趁火打劫的勾当。

  正是在这种语境下,“涨价”一词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也许很少有人这样逆向思考过:在物价全面上涨的时下,是否有某些商品在降价呢?如果有,这种不涨反降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它又向我们寓意了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观察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降价以数码产品和汽车为主

  在著名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中键入关键词“降价”,找到相关网页约42,000,000篇。粗略统计了一下,除去无效网页,前10页最新资讯中,关于“

汽车降价”的信息最多,有50余篇;电脑(以笔记本为主)和手机次之,各有20余篇,另外还有一些MP3、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的降价信息。

  而从浙江省物价局得到的资料则进一步应证了网络上的信息。该局工作人员表示,2004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汽车、特别是家用轿车的价格一直呈下行趋势,即使是今年下半年物价普涨发生以来,汽车的降价也没有受到冲击,一直走低。“除了汽车之外,数码产品也没有受到涨价的影响,虽然缺少具体的统计数据,但高新产业连续不断的促销、减价,普通市民都看得到。”工作人员补充说。

  杭州西溪数码港,从事手机销售的商家苏为才这样告诉观察记者:“涨价?没有啊,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的销售从来就没有真正涨价,顶多有些短期小幅的价格波动,总体趋势一直是往下降的。没听说哪只机子越卖越贵,只会越来越便宜。”

  苏为才表示,今年以来,各种品牌型号的手机都有不同幅度的降价。而且越高端,价位越高的手机降价幅度越大:“拿诺基亚新款的手机,目前手机界的‘机王’N95来说。上半年刚刚上市的时候全新行货售价在7500元左右。到了六月份,诺基亚公司的官方定价已经降到了6800元。而现在,官方价格只需6500元,从我们商家这里4500元左右就能买到全新行货,如果是没有保修的水货,3000元的价位都可能拿得到。”

  作为高端手机的代表,N95降价幅度达40%,实在触目惊心。和一路疯涨的猪肉对照,手机等数码产品的降价正好唱了个反调。

  相比于汽车的降价,手机和数码产品几百上千的降价幅度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记者在一份由北京一家“福特蒙迪欧”4S店提供的最新报价单上看到,排除出厂价格的下降,仅4S店让利就达2到3万,这是一个很令人咋舌的数字。该4S店一吴姓店长透露,长安福特出产的“蒙迪欧”系列,作为“外国品牌,中国制造”的中端车型,去年还大多在20万以上。而目前标配最低的型号已经降到15万。“但相比于进口车,这个降价幅度还不算大。诸如BMW、本田、奔驰这些品牌,今年都有很令人意外的价格‘跳水’。”大部分国产车都是“受进口车市场的挤兑”而被迫降价。

  后价格时代

  数码产品和汽车如此大幅度、长时间地降价,与目前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似乎不太搭调。很自然的,我们容易把降价品与“供大于求”、“滞销”等词语联系起来。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猪肉涨价,我们可以以减肥的名义,名正言顺地不吃肉;但如果汽车、手机、电脑涨价,我们却不可能抛弃它们,甘当老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一秦姓女生的话很能代表一个庞大群体对汽车和数码产品的依赖。

  业内人士指出,价格不涨反降的商品,事实上销量“都很不错”。拿汽车来说,随着物质水平的上升,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四轮一族”正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私家车拥有者的快速增长和“旧车族”的车辆更新,构成了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有关部门统计,仅去年一年,全国的汽车销售量就达到680万至700万辆,其中降价幅度较大的轿车占总销售量的60%以上,达400万辆。

  汽车销售商表示,“不必担心没人来买,我们担心的是以什么价格卖。”去年11月,吉利“远景”商务轿车上市,首批10辆车在广东东莞4S店的集体交车仪式上,就被订购一空。东莞的“远景”经销商介绍说,这样的抢购场面,在近几年的大小车展中已经司空见惯。

  数码产品之于汽车,虽然价格较低,但有着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专家分析,2007年中国的手机销售量将突破1.5亿部,其中高端智能型手机占到总数的2/3以上。其他数码产品诸如MP3、数码相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也很快,已经成为众多“发烧友”,特别是大中院校里学生族的“必须装备。”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数码产品和汽车价格的一降再降实在很让人费解。亚当斯密的供求关系理论,还能成立吗?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芮明杰教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说:“国内汽车的不涨反降事实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经济趋向。汽车作为一种高投资价值产业,正率先迎来‘后价格时代’。”

  芮教授表示,目前汽车厂家普遍有20%到25%的利润空间,而像别克、本田雅阁、帕萨特B5这些高档车的利润就更可观,但经销商的利润就被打了很大折扣。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买车”,汽车经销商将要比拼的是“服务质量”,车市也就从“价格竞争”进入“服务竞争”,谁能让客户满意,谁就能赢得市场。这样一来,降低价格,压缩厂家利润就不可避免。届时,汽车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将介入更深,和发达国家一样,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赢得40-60%的利润,迎来自己真正的春天。

  无独有偶,美国沃顿商学院的张忠教授也做出了类似的分析:“国内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的降价,并不是供求关系的失衡。我们相信,中国潜在的移动电话市场、个人电脑市场还很大。”

  事实上,直接导致数码产品和汽车跌价的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多数消费者会对其抱以观望态度,出现“购买滞后”现象;二是投资价值大,利润空间广阔,市场“无形的手”有更多的机会介入调控;三是与这次涨价的根源—食品产业瓜葛少,商家有足够的理由开展健康的价格战。

  三大理由共同作用,使汽车和数码产品“鹤立鸡群”地脱离了全社会涨价的怪圈,构筑了一种以消费者为本的物价良性循环。消费者因之获得实惠,厂商因之赢得更多的客户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受到足够的压力加速商品和服务更趋完美。总而言之,买卖双方都能在这一过程中受益。

  反思哄抬价格,引导物价良性循环

  联系“后价格时代”消费者为本的理想构架和买卖双赢的美好愿景,当下某些行业哄抬价格、恶意炒价的行为就显得太不厚道。只顾及眼前利益,完全没有把自己和他人的未来放在眼里,可不正是当代版的“拔苗助长”。

  很多行业明明与猪肉、粮食等“涨价根源”无甚瓜葛,却硬要生搬硬套,冠上足够的涨价理由。这不仅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从根本上来说还违背了良性的物价循环模式,阻断了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对买卖双方都没有好处。

  不可否认,今年的涨价风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宏观调控、市场分配、成本变化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但是,经销商哄抬价格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由头。如果说其他因素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那么商家哄抬价格无疑是最不能被人接受,也是最值得深入整治的“盲点”。

  8月2日,国家发改委“重拳出击”,检查全国各个行业的非法抬价行为,检查的重点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牛羊肉、家禽和以上述产品作为原料的食品制品的经营者价格行为,以及涉及上述产品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表示,各地应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三类不正当价格行为。

  8月28日,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副司长张满英公布了此次打击哄抬价格中发现的六起案例。这些案件一经查处,各地市民无不击节道好,拍手称快。

  但是,仅仅依靠被动的政策打击,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天肉价波动,导致了房租费、上网费、打的费等毫不相干的涨价。明天换个涨价的源头,说不准又会引出一群

无厘头的“搞笑”涨价。

  所以,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总结数码产品、汽车等“不涨反降”商品的内在本质: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投资价值、加速商品更新换代等各种手段,促进买卖双方理性思考方式的形成,倡导健康物价。即使某天出现某行业因不可抗力被迫涨价的时候,也不会造成全社会的“涨价巨浪”。

  最终目的在于,引导物价步入可观、可调、可控的良性循环。迎来理想中的“后价格时代”。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