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12:20 SMG《深度105》
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
毛泽东在上海

  SMG《深度105》2007年9月17日播出“说旧闻:1924·毛泽东在上海”,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往事调查,旧闻新说。9月9号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逝世纪念日。毛泽东生前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与上海更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资料显示,毛泽东曾经55次来到过上海。其中,在这里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1924年,那一年,毛泽东在上海整整待了十个月,而此后,他与上海一别就是31年。

  (火车奔驰画面、声效)

  【解说】1955年11月,62岁的毛泽东在北京坐上了南下的专列,前往上海实地考察,这将是他阔别上海31年后,首次来到这座城市。沿途,毛泽东不断地向身边工作人员提起往事,在这位花甲老人的记忆里,31年前,他是孤身一人乘船从广州出发,历经半个月才到了上海。

  (老上海资料镜头)轮船汽笛声,码头等

  【解说】1924年的上海,已经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这里聚集了无数的淘金者,也吸引着一批热血沸腾的革命青年。甲秀里,上海静安区一个普通的石库门弄堂,当时这里属于公共租界。1924年2月,31岁的毛泽东住进了甲秀里318号底楼的一间厢房里。此时的毛泽东,对上海并不陌生。

  (上海毛泽东旧居工作人员 朱蓓俪:毛泽东第一次到上海是1919年,他当时来到上海是护送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1920年他再次来到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招募资金,同时他经常到陈独秀的寓所渔阳里2号和陈独秀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1921年毛泽东来到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1924年是毛泽东第9次来到上海。)

  【解说】在邻居们的眼里,这位年轻人常常早出晚归,他的真实身份鲜为人知。就在8个月前的192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局委员。来到上海后,毛泽东主要负责中共中央的秘书工作,同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沈建中:他每天要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去参加这里的组织部的工作,他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上海地区的国民党的改组,以及国民党党员的重新登记这个工作。)

  【解说】毛泽东为什么会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呢?原来,中共三大结束后,依据会议精神,毛泽东同陈独秀、蔡和森、罗章龙、谭平山等共产党人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帮助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进行改组,从而成为具有双重身份的革命者。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个月后,毛泽东就被派往上海,主持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沈建中:当时有一些国民党右派,他们从根本上反对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他们反对共产党,当时毛泽东就和他们做了坚持的斗争,有一些国民党的老党员他不愿意登记,他们说,年纪轻轻的共产党员怎么来管我们,当时毛泽东就说,你不愿意登记,就丧失了国民党的党籍,迫使不愿意登记的国民党员乖乖地来毛泽东那里登了记。)

  【解说】1924年6月,毛泽东来到上海已经有足足4个月,繁重的工作使原本身强力壮的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于是,毛泽东给在湖南老家的妻子杨开慧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到上海来。

  【主持人 李涛】在收到了毛泽东的信后,杨开慧决定立即启程赶往上海,一方面为了照顾丈夫,另一方面,身为共产党人的她还可以协助党组织开展工作。更令毛泽东高兴的是,杨开慧还带来了他们的孩子——1岁半的毛岸英和7个月的毛岸青,毛泽东亲自到码头等候迎接母子三人。在上海的几个月,是毛泽东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段时光。

  【解说】这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人与母亲杨开慧的唯一一张合影,拍摄地点就是上海。亲人的到来,给毛泽东繁忙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当时,毛泽东楼上住的就是他的同乡好友、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以及妻子向警予,他们对外称是一家人。

  (蔡和森的孙女 蔡予:听家里老人说我爷爷奶奶当时是住楼上,毛泽东杨开慧他们是住楼下,当时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斗争也非常激烈,毛泽东他那个时候是身兼数职,每天早出晚归,尽管如此,他还会每天抽出时间陪小孩子玩,教他们识字,做游戏,尽管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们一家人也是过得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

  【解说】毛泽东和杨开慧是在1920年结的婚,由于毛泽东是一个职业革命者,长年奔波在外,同妻儿聚少离多。而这一次,是杨开慧和孩子们陪伴毛泽东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一家人也给甲秀里的邻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88岁的黄平当年只有四五岁,他就住在毛泽东家的旁边,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

  (毛泽东在上海的邻居 黄平:甲秀里当时属于公共租界地,在当时的这个历史环境下面,社会的生活非常动乱,也非常艰苦。甲秀里的居民大多数是靠工薪来维持家庭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往往是入不敷出,难以为计,在这种情况下面,毛泽东还时不时地来帮助、救济、同情这些贫困的邻居。)

  【解说】到上海后,杨开慧除了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誊抄和校对文稿外,还积极投身上海的革命活动,经常到小沙渡路工人夜校去讲课。而此时的毛泽东,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做。

  【解说】1924年3月,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黄埔军校。由于各地均有军阀控制,黄埔军校最初无法在全国公开招生,一切都只能秘密进行。当时主持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的毛泽东,担任了黄埔军校上海招生点的负责人,主管上海和长江流域以北各省的招生复试工作,招生地点就在位于环龙路44号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研究员 沈建中:当时有一个湖南老乡叫郭一予,他在湖南通过了黄埔军校的初试,他和还有两个老乡,一个叫陈作为,一个叫赵自选,他们到上海来参加复试,他们向毛泽东出示了在湖南通过初试的公函,希望毛泽东给予照顾,毛泽东很严肃地对他们说,录取不录取主要是看你们的考试成绩,你们还是回去准备功课迎接考试吧。)

  【解说】毛泽东在招生原则上严格把握,但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后来成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就是毛泽东一眼相中的学生。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研究员 沈建中:当时徐向前元帅他是山西人,他在山西看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公告,于是他千里迢迢赶到上海来参加考试,但是由于上海只是一个复试点,而山西又没有初试点,徐向前的初试和复试都是在上海举行的,这说明毛泽东非常爱惜人才。)

  【解说】据相关史料记载,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通过上海招生点招收的就达100多人,占当期学生总数的20%。这些人大都成了北伐革命战争的中坚力量,其中还涌现了不少高级将领,除了徐向前元帅外,还有后来成为国民党将领的桂永清、黄维,以及在上海已经被录取而最终没有赴广州报到的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方志敏。

  【解说】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亲临大会,并作了长篇演说。不少共产党人参与了黄埔军校的教学工作,毛泽东也曾在黄埔军校中开设政治课。

  【解说】10多年后,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毛泽东在陕北先后接受了美国记者斯诺、英国记者贝特兰的采访,多次提到在上海为黄埔军校招生的经历。他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

  【字幕:1954年 北京】

  历史资料 同期声:

  (毛泽东讲话:让一切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要达到。)

  【解说】1954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国防委员会会议上,毛泽东系统回顾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历史,就在那次讲话中,他又一次提到了在上海的往事。毛泽东说: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我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第二代是黄埔军。我也曾为黄埔军校招收过第一期学员......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三代。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沈建中:我们可以这样说,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的经历,为他以后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创建苏维埃政权,积累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解说】1924年冬天,已经在上海待了十个月的毛泽东,病情并没有完全好转,国民政府又因经济困难停止了对上海执行部的经费供给,中共中央决定让毛泽东离开上海回湖南养病,毛泽东带着一家人坐船返回了湖南老家,这一走就与上海阔别了31年。

  【解说】:1927年,毛泽东领导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从此走向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0年11月,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在长沙郊外,年仅29岁。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手迹)

  【解说】1955年之后,毛泽东频繁来到上海。1971年9月10日,78岁的毛泽东乘坐专列从杭州回北京,途经上海,但没有下车,而是在专列上停留了一天,第二天专列便直驶北京,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来到上海。

  【主持人 李涛】关于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的这段历史,以往相关的资料和研究不多,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党史专家认为,这段经历颇具研究价值。因为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而立之年的毛泽东从政治到军事工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为此后的革命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