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非洲 吃饭难买油和米,对父母报喜不报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11:22 新京报

  远赴非洲 吃饭难买油和米,对父母报喜不报忧

  新京报:这么痛苦,结束支教后为什么还要去非洲?走得更远了。

  徐本禹:这个太难说明白了。毕竟我还要读研究生,可能还会读博士,最终也会工作。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要实现我的愿望最大化。我想做更多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在贵州的时候我就想过去海外做志愿者,后来有这个机会,就去了津巴布韦,没有想太多。

  新京报:在非洲的情况怎样?

  徐本禹:津巴布韦环境非常美,一年四季都开花,连树也开花。我们在首都哈拉雷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那里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基础设施都不错,一样有高楼。我从贵州农村过去,反而觉得生活条件好,但是我的队友很多都是大城市的大学老师,他们就觉得差多了。

  新京报:我看到你在自己的博客上说买不到油,又买不到米?

  徐本禹:那里的生活必需品是政府限价,供应商不供应,经常买不到油买不到米。超市一有货,全是当天就脱销,买面包得排几个小时队,一次还只能买两个。我有时候就委托当地人买米,给他一点小费。每天都是为吃发愁,买不到米,也为了省钱,只能吃玉米和大米混在一起的一种东西,煮饭吃,那个东西很硬,回国之前那顿饭我还在煮这个吃。

  肉和鱼就更买不到了,菜是吃当地一种类似白菜叶子的东西,很硬,有一点苦,有时候还吃清炒土豆。还好中午都是在单位吃,他们是企业采购,比较容易买到肉,非洲人都是把鸡肉和汤混在一起煮,牛肉烤着吃。反正每天都可以吃饱,但是吃不好就是了。

  新京报:还觉得那么孤独吗?

  徐本禹:也是相当、相当闷,但是有同事,有电视,可能也比贵州农村要好一些。津巴布韦的商店平时下午四点半就关门了,周六只有上午开,节假日更是全部关门。所以周末我们就在城里走来走去,城市太小了,走个来回也就一个小时。平时偶尔去逛逛工艺品店,也不买,没钱。

  新京报:你做的这些事情,父母都理解吗?

  徐本禹:对父母,我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父母也不是完全明白我在干什么。父亲不爱说话,母亲没有文化,我自己也很内向,报喜不报忧。父母最开始也不知道我在贵州的生活,后来看“感动中国”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舅舅还病了,说看了难受。他们对非洲也没有什么概念,就知道穷,有

艾滋病。但是家人总归还是支持的。

  参会计划 关注农村教育和贫困大学生

  新京报:和你聊天觉得你比同龄人老成很多,像你自我介绍的时候怎么会说“我热爱劳动”?

  徐本禹:刚上大学时我在宿舍里这样自我介绍,大家都在下面笑,不理解。我记得当时还说了一句,我的特长是游泳,因为这是我唯一还拿得出的爱好。唱歌也不会,跳舞也不会。那个时候刚刚入校,有个绰号,叫徐大傻。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徐本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和同龄人不太一样,但是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才有意思。

  新京报:你的大学同学生活可能大都上了轨道,买房买车,成家立业,这些对你会不会造成压力?

  徐本禹:我的压力最主要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是一直做慈善,还是留校当老师,还是另外找工作?这是自己对自己未来的困惑,不是因为别人的压力。

  新京报: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学生代表能做什么?

  徐本禹:我知道十七大的程序是要做两个报告,然后要审议这些报告,我想到时候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吧。我是个学生,又一直支教,我想就做一做农村教育和贫困大学生的调研,形成一些东西也可以带到会上去说。

  新京报:你为十七大做了哪些准备?

  徐本禹:之前一直在国外,上网每个小时十几块钱,太贵,可能了解得不是太充分。但是我还是把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都下载到电脑里仔细看了,电脑上关于十七大还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面有很多我下载的文章,分了已读未读什么的,这段时间我会陆续读完。这个星期一我已经交了办代表证的照片,很快可以拿到代表证了吧。拿了这么多奖,我想这是最大的荣誉。(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静睿)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