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车日”勿偏离绿色与健康主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14:59 红网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16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08个城市正式启动。在9月16日至22日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号召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9月22日“无车日”的7时至19时,以上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开放。 晚上下班回家,照例打开电视观看“新闻速递”节目,浏览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当日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一个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的有奖访谈节目吸引了我的注意。记者找到在正一家维修中心维修爱车女士进行随机调查。记者问:“请问,您知道‘无车日’是哪一天吗?”女士答:“是22号。”记者问:“您知道为什么要设立‘无车日’吗?”女士答:“就是鼓励大家在外出的时候,都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以便减少交通拥堵。”记者说:“您回答得很正确。”我认为,包括记者在内双方对设立“无车日”的理解并不准确,显失偏颇。 同那位女士的模糊认识一样,事实上,目前许多城市对于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目的的宣传与运作并没有很好地准确把握,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只是片面地强调活动形式的轰轰烈烈,而忽略了活动主题在民众出行意识与政府管理城市理念中的拓展与延伸,宣传与操作上存在着诸多偏颇。比如,有的城市致力于号召政府公务员乘公交车上下班,有的城市致力于组织三千人骑自行车车队,有的城市致力于从严限制公车、私车上路,等等,客观上也误导了公众对‘无车日”的认知。 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周呢?据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所谓绿色交通系统是步行、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等方式的总称,是当前适应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可持续交通系统。而“无车日”只是城市公共交通周里的一个具体行动举措,是方式手段,不是目的。开展绿色交通周活动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这项活动使人们深知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造成的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所带来的沉重危害,让绿色交通理念深入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从而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地球,珍爱生命。也就是说,让每个公民都远离交通环境污染的危害,确保身心健康。 显然,绿色出行,就是采用有益于健康,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从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呵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 如今,人们已被噪音、拥堵、尾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纷扰得痛苦不堪,对绿色出行的渴望是不言自明的。国家环保总局的一项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大雾天气中,汽油造成的污染占79%。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就有16个在中国。汽车造成的污染除了交通扬尘,主要还有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细微颗粒物。汽车尾气接近地面,直接危害经常在街路上活动的人群的健康,对的人眼、鼻、气管等造成伤害,甚至引发支气管炎、肺癌等。汽车尾气散发到空中,污染物产生的化学反应正在使蓝天变少,使近地臭氧水平过高。汽车尾气排放也是惊人的活动散热器,使城市的“体温”不断升高。气候变暖不仅加速冰山融化,直接危害人类生存的家园,而且还使冻土层加速退融,将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说,“地球第三极”地带青藏高原的所谓“永久冻土层”正在加速退融,可能在10年后对目前已全线铺通的青藏铁路构成威胁,直接影响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 相反,公共汽(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都是对环境有益的绿色交通工具。发展绿色交通除能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外,还具有减少城市交通阻塞、经济和有利于出行安全的优点。公共汽(电)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都是城市内比较安全的交通工具,而小汽车的交通事故率是公共汽车的7.3倍,都市驾车族如果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多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研究表明,骑自行车可以预防大脑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敏捷性,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益寿延年。适当步行,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步行30分钟或步行上下班,是最安全、最佳的运动和减肥方式。 所以说,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要注重在宣传普及“绿色交通与健康”这一主题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惟有把绿色出行理念深深地植根于公众的出行意识和政府执政理念之中,使之成为各自的自觉行动,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才会开实花、结硕果。 稿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