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式标语变迁:从领袖语录到关注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09:5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2日电 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文盘点了标语这一独特的宣传形式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变迁过程。文章指出,平凡的中国式标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人们的生活重点。中国式标语的嬗变于当下,折射了人们的最核心需求和主流的价值取向。

  标语嬗变折射历史变迁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管健撰文指出,中国式标语起源已久,但最初的标语完全是配合政治形势宣传的,并且反映出各个特定时代的不同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感到振奋和希望的年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核心的标语成为这一时代的表征显现。

  在新中国建立不久,历史处于徘徊前进的阶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公社万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向雷峰同志学习”以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些历史性标语成为表征当时群体心态的最好写照。

  动荡过后的国家正处在初期的振兴和发展之中,以思辩与讨论为核心的标语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于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讲四美三热爱”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标语反映了当时的浪潮。

  进入1990年代开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主题,“以法治国,科教兴国”、“要想富,先修路”、“只生一个好”、“勤劳四方,齐心协力奔小康”等这些标语无不折射出人们对发展的需求。

  文章分析指出,从这些历史进程中的标语来看,前30年标语出现形式主要以领袖语录和社论标题为主,而后30年主要以社会最广泛层面的实践为多;前30年内容激情化,风格硬朗;后30年内容务实化,有浓郁的生活韵味;前30年以政治导向居多,后30年以经济导向居多;前30年多为自上而下的传播,而后30年以自下而上的传播为多。

  中国式标语的五个类型

  管健分析总结说,中国式标语主要可以分为五个类型:方针政策型,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娃”等;宗旨任务型,如“创新、求实、拼搏、奉献”等;庆祝欢迎型,如“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等;学习倡导型,如“少生优生,利国利民”等;禁令警惕型,如“禁止吸烟”等。

  这些标语从特点上看,都高度概括,极端简炼,而且直来直去,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抵制什么都一目了然。同时,中国式标语口语性极强,从形式上看根本没有复杂的结构和艰涩难懂的语言,完全接近日常的生活用语,而且节奏感强,容易上口,讲求的是“简短、通俗、押韵、对仗”。这与标语的独特形式有关,也与标语的传播对象大众化有关。

  文章认为,标语口号背后深藏的是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元素。这些形形色色的折射不同生活情境的中国式标语中,反映的硬核则是两种取向,一是价值取向,二是工具取向。前者以价值传播、价值宣扬和价值认同为主,其内容多围绕着精神层面的思考和主旨性目的为主;而后者的目的性极其明了,手段功能显露无遗,标语更多地定位于方法和工具性。

  比如,在中国从1949年后的标语发展中,前30年的价值取向标语异常丰富,无论其来自于领导讲话还是施政纲领,其理念性较强,价值指导语较多。而后30年之中,虽然仍不乏价值取向标语,但显然工具取向标语远远地占据了上风,尤其是在一些乡野民间则更为突出。

  标语在城市与农村也存在二元表现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龚维斌撰文指出,与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相一致,标语在城乡之间也存在二元表现,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风格。与城市“阳春白雪”式的标语不同的是,农村的标语往往充满了乡土气息,更多带有地方特色,体现出很浓的地方话语表达方式的特点,其中不乏生动形象、老百姓易懂、易记的好标语。正是由于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风味的标语才避免了千篇一律,才形成了丰富和生动的标语文化;也正因为这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适合当地老百姓理解的标语才能起到应有的宣传鼓动作用,引导、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塑造新的价值观念。

  农村的标语也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这两年来,新农村建设、八荣八耻、党的先进性教育等方面内容的标语,与宣传人口生育、发家致富、村级民主的标语一起,在农村随处可见,反映着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建设的主题、内容和特点。标语的制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标语,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指导着农民前进的方向,鼓舞着农民前进的步伐。

  文章指出,在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标语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电子标语等新的标语形式不断出现。在大中城市的主要干道、车站码头、机场、广场等人员流动、聚集较多的地方,有时可以见到用电子显示屏打出的电子标语。此类标语具有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和内容更新快的特点,往往图文结合、音像并茂,更加容易吸引人的注意,更加容易被人接受。此类标语牌的出现,也净化了市容市貌,美化了城市环境。如果设计得当,现代化的、电子式的标语牌可以成为现代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现在的标语,特别是大城市里的标语,往往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和人文色彩,反映着时代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等具有宽广视野和先进理念的标语口号,在北京的主要街道和公众场所随处可见,表明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官员和民众思想观念的开放和进步。

  标语透视:繁华中的窥见与思考

  文章指出,当下的标语内容多样,理性思考之后,也要看到一些不好的地方。

  “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

  “谁影响招商引资,谁就是和本市人民过不去”。

  管健指出,类似这些不良的标语不是充斥着暴力性的文字,就是满眼的诅咒性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丝毫不怀疑写标语者的善意,但是这样的标语是否考虑到受众的接纳度和社会环境的和谐性,这也反暗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发出此种标语者的无知和愚昧。在一定程度上,它恰恰反映了某些个体或行政单位漠视人权、忽视人性、法律淡漠等意识。另外,充斥着语言暴力的标语对于被警告的阅读者而言,还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导火索了。

  标语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手段,仅仅依靠标语口号来进行治理和约束百姓行为的方法反映的是个别行政职能部门工作的失灵,而更为合理的方法应该是查找相应的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地方管理不能仍旧持过去的“老爷思维”,要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换,体现市民的民主权利。

  龚维斌也指出,不能简单地拿现在的标准或者现代的观念来剪裁过去的标语。其实,现在看来很土、很俗的标语,往往是群众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动语言,也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谁烧山,谁坐牢”,“你发财,我收税”,也许太直白,但是,它是一般人容易理解的形象语言。不能简单地苛求农村的标语与城市的标语一样文雅,也不能简单地站在城市

文化人的角度嘲笑农村某些标语的俗气、不雅、不合逻辑。对于某些低俗、暴力化、不尊重人权和人格的标语是需要清理的,农村的标语文化也需要引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