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寻找超越平庸的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10:49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裕,社会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在这场变化的开始,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在今天被称为“80后”。这代人经历着比上代人更多的变化,因而他们也引起上辈人更多的关注甚至批评。一段时间来,关于“80后”的争论不一而足,从文化到社会,到经济。

  作为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80后”的影响已经渐渐扩展至社会各个层面。以文学事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80后”,现在已经成为需要从社会角度关注的话题。今天,“80后”中的不少人已经在自己的领域发出越来越鲜明的声音,将来的10到20年,这些“80后”将会成为社会的主力,我们的社会将走向哪里?认真关注“80后”显得非常必要。

  1.“80后”渐行渐近

  “80后”,是一个近年来在文化和社会领域中不断引起争议的话题。这个话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正是我们如何面对未来的问题,也凸显了当下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年轻人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关注这个话题和年轻人的影响力,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未来做出判断。因为,他们的成长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事实,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也将决定我们未来的选择。

  对“80后”的讨论,首先是在文化领域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几年前,一批非常年轻的“80后”作家,如韩寒和郭敬明等人,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出发,突然显示了非常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并获得青少年的热烈支持。他们的小说正好应和了当时中国出版业向成熟的“畅销书模式”转型的需求,于是很快掀起了一股浪潮,韩寒、郭敬明也就成了“80后”的代表人物。这可以说是“80后”开始引起社会关注,最初登上舞台的标志。此后,“80后”在写作领域中渐成气候,持续地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直到最近中国作协和“80后”作家之间相当热烈的互动,显示出“80后”从市场和青少年认可到被整个社会肯定的过程已经完成。“80后”作家的出现可以说是整个“80后”崛起的先声。

  伴随着“超女”等选秀节目的盛行以及游戏产业的兴起,“80后”对于整个文化都发生了支配性的影响。在文化市场中,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和选择的支配性已经无可争议。“80后”在文化上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是独生子女,赶上了历史上最富裕时期。他们要买书,于是郭敬明成了文化英雄;他们要玩游戏,于是陈天桥成了网游大亨;他们要看电影,于是《头文字D》卖座。”文化领域的“换代”过程,其实已经通过这样的变化有了一个完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80后”这一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中,年龄较大的已经将近三十岁,最小的也已经进入了大学或求职阶段。他们已经快速地成为社会中的重要人群,开始在社会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始发出声音和展现力量。根据一项调查,中国经常上网的人群中,70%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是跟帖和博客这类新媒介的主力,也是传统媒体一线记者的主力,这使得他们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公众舆论的走向,以“草根”姿态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这一代人与互联网水乳交融的关系,他们也打破了原有的地域差异,或者大城市和小地方之间的限制,在北京上网的年轻人的趣味和要求,往往和西双版纳的年轻人并无多少不同之处。

  几年前,他们在文化产业中已经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显示了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如今他们开始成家立业,原来在文化领域中的创造和消费能力已经在物质领域中展现出来。比如大家最近都在讨论的年轻的经济精英已经在两个新的领域中开始崛起,一个是“IT”产业,一个是与投资、理财等相关联的金融投资领域,这些年轻精英开始快速上升。

  而普通的“80后”年轻人,正在创业和成家最为关键的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完成不足”的压力,也会将自己的声音强烈地投射到社会上。其实,最近大家议论纷纷的房价过高问题,也显示出了他们涌入市场后的焦虑和影响。除了一部分成功者之外,他们的收入还显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他们的呼声就显得格外强烈,某些时候会比真正的底层人群更为迫切。这些“80后”消费者进入住房市场后,对于房价的高度敏感就形成了强烈的网上舆论,也形成了对公共政策和社会的压力。这些状况都显示了“80后”虽然还是中等收入者的后备军,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和舆论空间,也在物质方面显示了自己的强大影响力。

  我曾经用过一个不尽恰当的表述来形容“80后”到“90后”的年轻人,这个词就是“尿不湿一代”。所谓“尿不湿一代”是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婴儿逐渐开始使用纸尿布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尿不湿”这种新产品的使用其实是一个消费社会开始降临的标志,它将“用过即扔”的文化建立在婴儿阶段,意味着用一种便捷的方式为父母摆脱了换洗尿布的烦琐;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时间,放任了孩子自由宣泄的可能。“尿不湿”逐渐被采用有其象征意义,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一代人的出现和中国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其实是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从文化领域开始,到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出声音,产生影响,在21世纪以来的短短几年,“80后”已经成了社会的重要力量。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认识“80后”,其实也是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未来的关键。

  2.独特的文化性格

  在今天新的社会空间中为“80后”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代人的长处和问题,都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有关,他们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形态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和消费导向型社会建构自身文化想象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青少年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展现。

  “80后”形象有几个基本特点值得关注,首先,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时期成长,没有体验过“匮乏时代”的压力,没有对过去极端贫困的记忆。虽然还有许许多多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需要社会的重视和帮助,但无论如何,就这一代人来说,物质条件已经是上几代人无可比拟的了。他们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最大关爱,所享受的家庭温暖和全面的教养也是上几代人所不能比拟的。第三,互联网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的观念,让他们有远比上几代人有更开阔的视野。市场经济带来了非常多元的选择,也带来了中国和平崛起时代告别民族“悲情”和历史重负、昂扬乐观地面对未来的可能性。这些都为今天青少年独特的文化性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我看来,这一代人的价值观有强烈的个体性,同时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当然既有正面的因素,也有明显的问题。积极方面在于充分展现个体创造力,以一种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事物。消极方面,也难免出现饱受批评的问题。这正是消费导向文化复杂性的表现,今天的文化主流一般对消费文化有不少抨击。实际上,除了其自身的缺陷之外,消费文化也有它的合理性。消费文化一方面拉动经济,具有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一种努力向上,积极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激励机制的生成。正像美国文学研究者蒋道超所指出的:“到底如何看待美国20世纪兴起的消费文化固然很复杂。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它确实影响了美国几代人的成长,它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消费文化不仅使美国经济腾飞为世界强国,而且使美国文化走向了世界。”美国的情况当然不能简单类比于中国,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重要方面的消费文化,其意义远比简单地否定要复杂和丰富得多。

  “80后”的出现,正是在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下的一种现象。前几代人的奋斗为“80后”的出现准备了历史条件,而他们的出现则确实反映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随着历史的变化,文化方面的变化不可避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日常生活,往往没有变革时代或者计划经济时代以生产为中心的文化所具有的那种戏剧性,往往显得平淡。“80后”的文化则是在这种环境下寻找超越“平庸性”的空间。如韩寒等人的“戏剧性”作为就有这样的表征。

  “80后”其实不过是今天大众社会的一个部分而已,但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文化性格和新的社会价值观,则跟在物质匮乏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3.“乐活”生活理念

  就像许多人已经观察到的,“80后”更注重个性的自我完成,更注重自我感受,对于人类的普遍问题有相当的关切,但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和力争上游的斗志却并不充分。他们的价值观和前辈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在文化方面,他们表现自我想象力重于表现社会生活。可以发现一种“奇幻文学”,以类似

电子游戏的方式展开,它完全抽空了社会历史的表现,而是在一种超越性的时空中展开随心所欲的想象力,这类小说被称为“架空”小说。这种“架空”就是一种凭空而来的想象,一种“脱历史”和“脱社会”的对于世界的再度编织和构造。它并不反映我们的现实,反而是创造另一个“现实”。这种对现实的超验创造的类似“
星球大战
”的世界,这里有一切,但不是我们所生存的空间,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历史的内容。历史的记忆,现实的挑战都变得异常淡薄,纯爱超越了时空,而悲剧的产生也是由于自然的因素,社会已经没有可能给私人的感情增加障碍。伴随着社会多元化和近期开始的教育理念的宽容化,几乎已经没有多少社会限制能压抑和控制青少年感情的存在。

  而当下全球化和市场化给予成年人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在青少年这里还没有现实化,于是他们的文化想象就对社会历史没有多少强烈的关切。他们的记忆和思想越来越当下化,越来越留下一种即时反应色彩。所以,从“80后”作家的小说里很少看到历史的运作和社会的变动,反而是一种"永恒"的青春痛苦和焦虑。社会内容的急剧减少正是新的青少年写作的特点,也是他们文化接受的表征。个体生命的高度敏感和情绪的起伏一直是“80后”文化的关键。“大叙事”的历史扣连被“小叙事”的命运波澜所取代,一种中国独特的历史境遇,被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命运所替代。

  在经济方面,他们重视财富的分配重于重视财富的积累。他们一方面对于物质有很强的敏感性,但另一方面,却并不是注重物质积累和节俭的一代。他们往往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自我而不是仅仅积累金钱。他们注重感性的生活和消费,却并不注意克己的生活,这就和许许多多上代人划开了界限。经常有些人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而放弃原来大有希望的职业生涯。他们对享受生命的追求远远比起积累财富来得更重要。于是,对于一些原来不可思议的生活方式的期望远远比上几代人更为强烈和积极。

  另外,社会方面,他们关注人类的普遍问题重于关注中国的特殊问题,由于他们生活在中国的苦难历史逐渐被超越的时代。我们过去看到人的命运总是和“大历史”的风云有摆脱不开的关系。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沉重的民族悲情使得个人的生活难以有独特的发展。但在今天,青少年的成长中已经没有了外在“大历史”的强烈冲击,他们的命运其实是在个体和家庭空间下的发展,由生活小环境所支配。这里已经没有了“大历史”的角色,这似乎是今天的“后现代”社会状况的一种必然结果。

  这种变化如许多网络上的年轻人提倡的所谓“乐活”生活。所谓“乐活”是英文“LOHAS”的音译,“LOHAS”即“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ty”的缩写,这一说法的意思是“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活风格”,它是一个以环保、健康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在细节上经常表现为注重健康的生活,吃有机的食品,注意回收垃圾,倡导放慢生活节奏等。在理念上注重人和环境的和谐,注意个人生活方式的健康,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推己及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开始渐成风尚,带来了消费潮流的改变,不少公司都迎合这种风尚,无论在产品还是公关活动之中都注意这种“乐活”理念的倡导。这股潮流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现在开始在中国流行了,一群被称为“乐活族”的年轻人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瞩目。这个巧妙而俏皮的“乐活”突然在中国形成了一股风潮,它既是一种时髦的生活风尚,又是一种新的价值观。“乐活”的出现是

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之后的结果,也是新的“80后”成长起来之后的新现象。

  “乐活”成为社会新的时尚必然带来中国发展走向和生活形态的深刻转变,新的社会思潮和新一代人正在悄然地从生活方式开始进行一次社会变革。从表面上看,“乐活”无非是一种生活形态而已,但这种形态的出现,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和社会思潮正在取代过去的流行观念,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都面临着一次“换代”的冲击。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和今天社会注重和谐的主流正相契合,它把环保健康的理念化为一种生活风格和时尚,融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是大道理,而是和新的消费观念相联系的理念,它和过去因物质匮乏而出现的过度压抑消费和降低日常生活标准绝不相同。其实在今天,健康、环保的商品由于资源稀缺而变得更加昂贵,在菜店里买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有机蔬菜要比一般的菜来得贵,回归自然的朴实服饰价格可能不比时髦衣服便宜。“乐活”生活并不拒绝消费,而是引导了新的消费趋势。长久来看,这种趋势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应该看到“80后”积极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对个性的关注和对人类普遍问题的关切上,如文化上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对环保、动物保护等问题的关切。他们对金钱并不像过去那样重视,而是更关注自我完善和精神满足。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