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在和:助学义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10:28 央视《面对面》
赵在和:助学义工
赵在和

赵在和:助学义工
赵在和与王志

  央视《面对面》9月21日播出“赵在和:助学义工”,以下为节目内容。

  总导:

  [解说]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十二年如一日扶贫助学。

  00:23:09~

  赵在和:500多个孩子,累计数到了120多万了~

  [解说]大量的助学善款独自一人打理,他如何避免外界的猜疑?

  00:37:43

  赵在和:我不担心,我自己问心无愧

  [解说]亲自调查每个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他有怎样严格的标准?

  01:03:54

  赵在和:两个特别,(家庭条件)特别困难,成绩特别好,

  [解说]2700多天行程8万多公里,走访贫困学生他遭遇了多少险情?

  01:14:44

  赵在和:我从这个楼上跌到这个沟里面,这个大概十多次,

  [解说]王志专访湘潭退休干部赵在和,倾听他不平凡的义务助学经历。

  分导:

  [解说]亲自调查每个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他有怎样严格的标准?

  01:03:54

  赵在和:两个特别,(家庭条件)特别困难,成绩特别好,

  [解说]2700多天行程8万多公里,走访贫困学生他遭遇了多少险情?

  01:14:44

  赵在和:我从这个楼上跌到这个沟里面,这个大概十多次,

  [解说]执着扶贫助学痴心不改,他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

  00:43:43

  赵在和:不要花钱的事多了,(多了,理发不要钱吧,这个吃饭不要钱吧,搭公交车不要钱)

  [解说]王志专访湘潭退休干部赵在和,倾听他不平凡的义务助学经历。

  正片:

  [人物介绍]赵在和,现年73岁,湖南省湘潭县文化馆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入选人物。

  [解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历时两个多月,于近日结束并在中央电视台举行表彰晚会。入选此次活动的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来自湖南湘潭的退休干部赵在和,因为十二年如一日扶贫助学,而获得表彰。

  [访谈]

  00:02:12

  王志:首先恭喜你赵老。

  赵在和:谢谢,谢谢~。

  王志:上北京来什么心情啊?

  赵在和:非常的愉快。我总结了十个"第一",第一个"第一"就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我们胡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同志,而且我们还握了手,这个感到非常非常荣幸,这是我一生的大事。

  ~王志:你记得清的还有什么"第一"呢?

  赵在和:第一次上这个星级宾馆,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坐卧铺来,卧铺去,高级的十七次,十八次,不是那个普通火车,以前是站着的,我睡觉睡的很安静,不吵。第一次看到你们,到你们中央电视台那个文艺晚会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你们著名的播音员李修萍和李瑞英,~这是记得很深刻的这么几个了。

  [解说]正是这位没有住过星级宾馆,没有坐过卧铺的老人,在过去的12年时间,为500名贫困学生筹募了120多万的助学善款。

  00:23:58

  王志:你一个月挣多少钱?退休工资?

  赵在和:我的工资很低,单位效益不好,文化单位,文化单位一般的都比较低,~我现在还只有1208块钱,有时候到不了位,到不了位,单位效益不行~

  00:24:31

  王志:那一年的工资也就是12000嘛。

  赵在和:不只,14000多。

  王志:14000多,那么一百多万,那你要挣一百多年呢,这个钱从哪来呢?

  00:24:57

  ~赵在和:就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这个企业家~

  王志:为什么就是说你能够筹到那么多的钱?你的秘诀是什么?

  赵在和:~五个字,真心走天下~

  [解说]赵在和募捐助学的开行走始于十多年前。1994年他从湘潭县文化馆退休之后,利用自己善于摄影的一技之长开始走街串巷,搞起了有偿摄影。1995年的一天,赵在和来到了湘潭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这一天的摄影经历改变了他的晚年生活。

  [访谈]

  00:15:04

  王志:~你的任务就是拍照,拍完就走了嘛?。

  赵在和:是啊,我开始是这样的,我开始是要我拍照,拍完照我就走了,但是拍照的过程中我看到这些困难的情景,~使我觉得,不应该拍完照就行了,还要多关心这些人。

  00:13:08

  王志: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哪件事情触动你呀,从哪个点开始,从哪个人开始?

  赵在和:我们这个著名的贫困生之一叫(人名),那里有一个学生王小含,我去他家里的时候呢,他很困难,我正好走到家里,辍学在家,后来我到他家里一看,他五口人,四个是弱势群体,残疾人。

  王志:怎么讲?

  赵在和:他的爷爷是瞎子,他的奶奶是个瘊子,他的爸爸是个聋子,哑子,不能说话,他的妈妈是个一米四几的矮个子,矮子,也是背也驼着,这五口人除了小孩子以外,这四个人都是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群体很需要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作为共产党员,所以我就下决心,把这一部分人,特别困难的一部分人,提醒大家搞一些学费,解决他们一些实际问题,把学费解决了,使他们一生,改变了一生的面貌。

  00:14:34

  王志:王小红家里靠什么收入来源呢?

  赵在和:没有多大收入来源,就是靠种的三亩地,喂了几只鸡,喂了一只猪,这怎么行呢,他是山区,经济很不发达,加上他住的地方条件很差,没有多大的经济来源,所以这个该不该社会关心呢,该不该我们更多的人去帮助他,我觉得应该去关心他们。

  00:15:26

  王志:~怎么帮?

  赵在和:我看到她家里的具体情况以后,我心里就老是想,能不能够想办法给她搞点学费,不让她辍学,让他去读书去,在明亮的教室里面好好的读书呢,我冒发了这个念头以后,我就下决心,给她找到一个有能力扶持单位,把她学费解决了。

  00:27:35

  王志:你还记不记得第一次找人家去募捐的时候是什么情形?大家会不会说赵老~你有退休工资,干吗找我要钱呢?这个孩子跟你非亲非故。

  赵在和:那是的,第一次去的时候呢,我到单位去是个跟我很亲的同志,我的工资都是只有600多块,我只有600多块钱,我不能负责你学费,都是要150块钱一级,小学生,我负担不了,你们单位办的很好,企业办的很好,质量很高,收益也比较大,能不能够帮个小学生,我提醒大家,帮这个小学生的学费问题解决了,一年300块钱,我的工资就不行,说,可以可以,我们就支持。我开始找我们比较好的领导,跟我比较熟的领导,跟我比较熟的同事,跟我比较熟的企业家,一步一步这样来的。

  [解说]就在1995年5月,湘潭县县委提出 “一帮一”教育扶贫的倡议,

发动机关、乡镇干部对两个省级贫困乡的贫困生进行“一帮一”的扶助。赵在和得知这个消息后,干脆放弃了年收入过万的摄影业务,自愿担任起了扶贫助学的义务联络员,走上了募捐助学的道路。

  [访谈]

  00:21:50

  王志:为什么丢了呢?一边照相一边帮帮别人不也是一个收入吗?

  赵在和:时间问题啊,这个有做不完的事。

  王志:有那么忙吗?

  赵在和:确实忙,

  00:20:50~没时间了,这个扶贫助学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开始我们县里面定了60个,我当时计划搞到120个,好,120个搞了以后还行,搞到240,240还不行,搞到了280,现在也520多个了。

  00:21:50~有个时候早上、中午、晚上或者来信,或者来人,来人的,来信的,和打电话的,~没有办法。应付不了,越来越多,晚上也找我的。

  [隔断]

  [解说]赵在和当上“一帮一”扶贫助学义务联络员之后,找他的人越来越多。而募集助学善款也成了赵在和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几乎每天都在外奔走,为了一笔笔大大小小的善款四处游说。

  [访谈]

  00:30:02

  王志:你募到的最大一笔钱是多少?

  赵在和:一万。

  王志:一个人给的?

  赵在和:一个人给两个(学生捐款),~他每年支持清华大学的两个学生,每人给一万,已经给了两年的,他现在拿一万块钱给个浙江大学的,不过他希望能够成绩好一点的,他个人拿了四万,每年拿四万,已经掏了六万了。

  00:30:39

  王志:最小的一笔数字是多少?

  赵在和:最小的一笔数字100多块钱,小学生一百多块钱,有的100多块钱都不要,我们想这个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收200块钱学费。

  00:30:58

  王志:这个要钱最难的一次是什么?

  赵在和:最难的一次啊,主要是领导时间有问题,有一次我八点前我是到了一个单位去了,那个单位领导跟我很熟,他说好,你等我一下,我去开个会。不知道他去开会,我从七点五十分等的,一直等到上午十一点四十分,他出来,你怎么还在这里呢,我说你叫我等,我说等你呢,所以他看了好久,对我不住,也觉得我很真心,所以他被我的这个精神所感动了,他说扶助的问题我帮你想办法解决,就批下来了。

  00:31:44

  王志:那你等那几个小时你在想什么呢?一般的人可能就走了?

  赵在和:我等了三点四十分钟,我是为了社会搞扶贫助学,我是个性急人,性子很,等三点四十分钟,我确实很耐烦,很耐烦,他那个办公室,有几张报纸,我把报纸的大字小字,上面下面全看到,还是耐心的等着~。

  00:32:22

  王志:那你没想到人家也许故意可能是躲开你?找个借口。

  赵在和:那不是,那他是那确实开会去了,他工作很忙的,他开会去了,忘记了这个事,他让我等他是忘记的,不是有意的不出来。

  00:32:38

  王志:那你心里就不觉得委屈吗?我赵在和70多岁的人了,我也不是为自己,我这点老脸,我还有自尊心呢。

  赵在和:我是看了这个事情很光荣,是搞义务扶持助学,这个义务很真,所以我没有退缩,如果我是自己的事,我家里的事,那我会退缩,那我不干了。

  王志:最后要到多少钱?

  赵在和:那是从初中扶到高中,多少学费不知道,大概是1200块钱左右。高中1600块一期,搞到1600,那个单位前后可能给了将近6万块钱。

  [解说]从几百到上万,1995年至今的12年时间中,赵在和累计募集助学善款120多万元,救济棉被、学习用品、雨具及衣服6000余件。每一笔助学善款既凝聚了赵在和的心血,也包含着捐助人的希望,那么,赵在和又是如何管理好这些钱的呢?

  [访谈]00:35:16

  王志:怎么能保证用到孩子身上。

  赵在和:多数是送到学校,送到学校里,学校他开个收据,你收据开出来以后,你就清楚了,我把钱交到学校,收据开了给我,我就把钱交到学校,这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学生在那儿读书,还没有交学费,我把钱给他,交到班主任,交到老师这是第二种办法。第三种办法就是他自己的钱,就送给他压着,反正不是送给学生,就是送给学生,这三个部分。另外,其他的就不给了,我怕授受不清。

  00:36:08

  王志:那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不礼貌,但是大家多很关心,我们怎么相信你没有猫腻呢,你把这些钱都用到学生身上了吗?

  赵在和:我不是很明白了吗?我觉得很透彻,很明白,我有那个表,有那个学费到位的清单,那个说明,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他的学校开的收据是哪个月开的收据,收据是多少号码,多少金额,好,某月某日这个单位给我多少钱,签字,某月某日送给学校,或者送给学生,或者送给家中多少钱,要签字,这个非常明白,非常透明,不存在这个挪用的问题,如果1000块钱我挪用100块钱,他少了几百块钱行不行呢,他也不干,我也不能这样做,所以我的应该是百分之百到人。

  00:37:07

  王志:但是你说来说去还是你自己当裁判啊,你这一笔不记上去人家也不会知道,谁来查你的帐。

  赵在和:我十多年这么多收据都是留着的,但是没有一个领导和没有一个学生不签字,没有这个人,如果有这个人我可以拿单据给他看。

  王志:捐助人掏钱的人他们会不会关心这件事情?

  赵在和:没有,没有发现这个捐赠人反映我贪污,反应我把这个钱挪用了,没有发现,如果发现有证据给他看。

  00:37:43

  王志:你担心不担心大家怀疑你呢?

  赵在和:我不担心,我自己问心无愧,问心无愧,我实在是给了他嘛,我也是签字自时候,要么是领导签字,要么是学生本人签字,要么家长签字,不能让别人代替签字,字迹可以查证,还有个别是盖章子,有盖章子覆,有手模,还有亲笔字,所以我现在还没发现,但是还没有发现,不相信我的这个事还没有。

  [解说]但是,在筹募捐款的过程肯定会有开销,那么,这个过程中必要的经费支出的究竟多大?赵在和又是从哪里支出这笔钱的呢?

  00:38:21

  王志:你自己的开销呢?差旅费呢?能不能从这里边出一点呢?

  赵在和:不行呢。我就是三百块钱一个月,三百块钱解决我的差旅费,和手机费,我有这个基本的东西在这里来铺垫自己。

  王志:这个钱一定是自己掏。

  赵在和:掏,不掏不行呢,不掏怎么会证明呢。

  01:13:19

  王志:那经费从这个捐助款里面开支,人家也不会说什么?

  赵在和:那不行,那不行。那就是不成为实实在在的同志呀,不成为实实在在的义工,不是义工,这不行。

  00:38:21

  ~王志:那我不相信你是自己掏。

  赵在和:你不相信我,那个学生都相信我,学校相信我,家长相信我,学生相信我,那还有什么不相信呢?

  00:39:00

  王志: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来说,你去募集这个慈善基金,他是有一定比例的费用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的开销,工作费用,正常的费用,你知道吗?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赵在和:不,这几年以来,我们(县政府)新领导发现我这个问题,觉得我这个掏钱很值得,所以他们现在开始仍旧给我解决我的这个差旅费和我的这个必要的办公费,开始没有人做,他看到我负担太重了,再一个做得成绩很突出,这个工作很有成效,所以就从县里面财政上开。

  [分导]

  [隔断]

  [解说]相对筹募助学资金的辛苦和财务管理的烦琐,如何利用好来之不易的每一分助学善款,对于赵在和来说曾经是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受捐助的对象?赵在和又是怎么核实他们的真实情况呢?

  [访谈]

  00:33:30

  王志:你去找学生,你到哪去找呢,标准是什么呢?

  赵在和:三步走,我是。第一步,就是到学校,到所在的学校,找看学生的成绩表,找看学生的手册,看这个学生有病,看这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看了那个优点和缺点以后,初步印象觉得这个该扶助的,这家里很困难了,这个成绩很特点,我还不放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是走到村庄,城市里面,到派出所调查调查,这个小孩子是不是很困难,是不是很会读书,这个情况基本清楚了,这个村委会他们还是了解情况的,第二步。第三步,到他家里去,我是个落搞农村工作的,我知道他家的父母亲,是不是真实劳动,爱不爱劳动,是不是老打

麻将的,这个很重要,还有一条,他家里到底是四姊妹,五姊妹,要不超计划生育,那不行。

  00:34:52

  王志:你还把握政策?

  赵在和:要不超计划生育,又真实劳动,家里确实遇到了不可抗拒的灾害,由于这一些对象,我是作为我的扶助对象~

  01:03:54

  王志:你有没有扶助成绩不好的,家里确实困难呢?

  赵在和:确实困难的,成绩不好的,这个是越来越小,不是越来越大 ,我的标准是要成绩好,有困难,两个特别,特别困难,特别成绩好,所以不特别困难的,我就给他做工作,我这个对象还是要成绩特别好的,所以他没有办法的,所以我现在,我觉得,到这个单位去调查的时候,不是特别困难,也不特别好的,他们不愿意帮助,他说我扶着有什么用呢,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从这各方面去下决心,还是扶助特别困难的群体。

  01:04:52

  王志:那那些成绩不好又困难的不更自卑了吗?

  01:06:14

  赵在和:需要扶助的孩子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也很多,但是根据我的具体情况,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我不能把所有的该负责的都由我一个人承担,这个能耐不行,这个年纪不行,精力也不行。所以我只能挑选一些特别困难的,成绩特别好的,有一些扶助,我的扶助是这样辅的,这确实个别的孤儿,成绩不太好的,但是数量比较少,要整体支持,这个孤儿特别困难,成绩不太好,我们愿意扶持,我们就扶持你,~我只能这样,我不能全部都,都包下来,不可能的,我能耐有限。

  00:34:52~现在没有一个反应我搞的这个对象不准确,没有的。

  [解说]每一次核实学生真实情况或者送学费上门,赵在和都是亲历亲为,并且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在扶贫助学过程中,坚决不住宾馆、不下饭店、不打车。

  [访谈]

  01:07:46

  王志:你出去一般是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赵在和:去年以前我都是低档的交通工具,比如说在市里,有骑着自行车,我就骑着单车,自行车,单车不太好,现在已经作废品卖了,10块钱做废品买了,那确实不行的。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我就坐的普通中巴车。为什么,普通中巴车这个价格要一般一块到两块钱,因为我的经费有限,我基本上没有坐过的士,基本上没有坐过空调车,到城市去,高档一点的就是空调车,还有比较高的空调车,还有一个的士,我不坐。

  01:08:55

  王志:他们说你没有坐过卧铺,没有住过旅馆,没有下过饭馆吃饭,我不信。

  赵在和:这是实在的,这十年来我没有一笔报销是吃的,在餐馆里吃的饭,没有一次报销是旅行,是住的旅社,这个确实是这样,这一点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自己要给自己,所以很多人被我的精神所感动,说赵老你这么大了,他不住一次旅社,不吃一顿夜宵,我从来不吃夜宵,我不吃,给我准备夜宵都不吃,也没有报销一个午餐,我没有,我的报销的没有这个项目,我也不会这样干,我知道,到这些困难户家里头,遇到什么吃什么~

  01:09:57

  王志:你那么严格干什么?你不这样做人家也不会埋怨你,老人家那么大年纪了,去做好事。

  赵在和:我因为是50年代以后参加工作,那时候的生活,要比现在更差一些,骑的是

摩托车,后来变成柴油车,现在是汽油车,那时候中巴车、的士根本没有,所以我在那个环境下锻炼了,锻炼了,有了这个坐普通车的习惯,加上我也能够骑单车,附近的就骑单车,比较方便,单车还是比较方便,小的地方也能去,所以就有了50年代、60年代艰苦奋斗的习惯。

  [解说]12年来,赵在和跑遍了全县22个乡镇,去过近百所中小学校,耗时2700多天,累计行程达到了8万多公里,整整可以绕地球两圈,一天之内骑车几十公里山路翻山越岭是常事,然而这对于年迈的赵在和来说,每一次行程都存在很大风险。

  [访谈]

  01:14:44

  ~王志:我听说你在这十几年中,多次遇到危险呢,怎么回事?

  赵在和:上山区,山区的房子很少,有的盖一个楼在一个屋脚,不是我们城市屋和屋连接,不连接的,它是很远很远一栋,那个山区里面那个楼不是我们这个白楼,是那个小楼,有毛柴,又有木头,很湿,很黑暗的,很容易掉下去,大概我从这个楼上跌到这个沟里面,这个大概十多次,我没有经过统计,大概十多次。万掉下去以后,三分钟、五分钟、十多分钟爬出来了,这个也不少,这是一个,这是第一个困难。第二个困难呢,就是山区那个屋子很少,他靠那个狗,靠那个狗给他守卫,他们出去劳动去了,地方离得很远,家里没人了,都是有一些狗,有的一户有三只狗,东边一只狗,西边一只狗,中间一只狗,有狗守卫就不怕别人盗窃,一听到狗叫别人就晓得他家来了盗窃犯,好,我到那儿去,开始的时候,我被狗咬了六次,~有一次是1995年,是1998年,我骑着单车,到一个农村去,他住的是这么宽,中间有草,我单车不小心陷到这个草里面了,一陷,连人带车到那个猪草里面,有一米多深,那个坑有四米多高,是四米高的坑,一米多高的穴立面,就是连人带单车都跌进去了,那是比较危险的事儿。我都是一瞬间,我不知道是单车走到头还是人,跌到里面去了,不知道是谁先跌的。跌到里面呢,就有响声了,周围听到了,正好我又到下面什么地方,就有一个码头,就把我救出来了~

  01:18:48

  王志:回到家里说了吗?

  ~赵在和:说了,我家里人,我老婆说,你搞扶贫助学我还是没有意见,但是你不注意安全我有意见,怕你出事,出了事儿我们家里人也不好交代,所以以后我更注意这个,到外面去注意安全。好了,在外面,或者受到自然灾害,或者跌到深沟里面爬不上来,也可以应急,所以我搞了个名片,效益好嘛,搞了很多,周围都有号码,我爬不上来,这个周围没有人,山区没人,我就到打个电话,就让别人来接我,我的手机是这样买来的,开始并没有手机。

  [隔断]

  [解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赵在和越来越忙碌了。为了不影响家人正常的生活和孙子的学习,赵在和掏腰包在自家楼下租了一间工作室,工作间里的床是用破木板支起来的,桌子是一张捡来的茶几,而一台陈旧的电风扇已经用了整整29年。

  [访谈]

  01:11:29

  ~王志:现在还能用吗?

  赵在和:还能用,但是它不能摇动了。

  王志:还在用吗?

  赵在和:还在用,我现在还在用。我把它拨的东风就是东风,拨的西风就是西风,它不能自己摇动,那很陈旧,看着很陈旧,确实是很陈旧。

  01:12:01

  王志:没有装空调啊?

  赵在和:我住这个房子没有装空调,我家里还是一个小空调,太热的时候我就跑到楼上去,和家里人一起~。

  王志:~怎么不租一个大一点的房子啊?

  赵在和:什么?

  王志:我们同事去过你那工作室很小。

  赵在和:是的。

  王志:为什么不租一个大一点的房子?

  赵在和:一个是经费也困难,这是一个。再一个呢,这个找的地方也困难,没有大房子找。第三呢我考虑,能够容纳自己就行了,不要求苛刻,我的房子是50块钱一个月,600块钱一年,你如果住的高档的房子,就要一千多块钱,涉及到经费问题,不可能。

  00:41:09

  王志:那你的生活是个什么状态呢?我听说你是很抠门儿的,对自己的生活很小气的。

  赵在和:我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

  王志:怎么严格法?

  赵在和:我的生活是普通的,过得去。

  王志:怎么讲?

  赵在和:过得去。

  王志:过得去的标准是什么?

  赵在和:过得去就是能够吃饱,也能够比较好的吃好,不能够吃的很好,不可能,我们一般吃的就是小菜,家里普通的鱼, 普通的瘦肉,没有什么高档的食品, 我们家里没有吃酒的习惯,过得去,过得去。

  [解说]无论在扶贫助学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赵在和都非常节约,能不花钱就尽量不花钱。他的行为感染了周围的很多人,大家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对他表示支持。

  [访谈]

  00:43:02

  ~我听说你理发也是不给人钱的,你打电话也是不给人钱的?

  赵在和:不是不给钱。他们不要我的钱,我到那个困难户家里去,他开始同我很生的,说我给你理个发,理完发我掏钱,我们那个是三块的,四块的,他双手连摇头,他不要,你给我们做的都是好事,三百块钱,五百块钱搞来了,我能理发,我怎么不能给你理个发,结果我要收你钱,我能对得你住吗。

  00:43:43

  王志:还有什么不要花钱的,你生活当中?你数一数?

  赵在和:不要花钱的事多了,多了,理发不要钱吧,这个吃饭不要钱吧,搭公交车不要钱。

  王志:公交车也不要钱。

  赵在和:不要钱,我们有那个老人优待证,上了70岁有老人优待证,给他看一看。有一次我到那个店子里面去买一个鞋子,我真的只有八十块钱,一般是四十块、五十块钱一双的皮鞋,稍微好一点,八十块钱,我是计划买八十块钱的,我准备是买好一点的,八十块钱,他给钱的时候,他双手连摇头,他说不收钱。

  王志:为什么?

  赵在和:老不收钱,不对了,

  王志:我是生意人呢,怎么不收钱呢?

  00:44:39

  赵在和:你做这么多好人好事,我做一次好人好事,结果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到我们县城去办个事儿,八点多钟还没有吃早饭,我到餐馆里去吃饭,前面有人,后面有人,前面的人呢,一个干部就给我们把钱给付了,我去交伙食费的时候,他说前面有个人给你付了,我最后找到那个人,他就说我爸爸讲你这是这么好的人,这么为人民服务的人,我爸爸说应该要找到你,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我爸爸死了,我完成我爸爸的这个交给我的任务,我应该的,你给我的钱,你看我不起,这个我就没有办法了。

  00:45:33

  王志:你的感受呢,别人为什么这么做?

  赵在和:就是因为这些事,使我越来越做这个义务活动,越来越做这个扶助工作,因为什么呢,对我特别的尊敬,特别的看得起。就是为什么呢,爱心无价,爱心毕竟是这样,要钱是一方面。这个应该叫我付钱的,不要我付钱,这个我觉得是爱心。

  王志:你用你的爱心行动,你的慈善举动感动了别人。

  赵在和:所以他也有这个爱心,有的农村的,看到我在前面走,我下乡在农村里走的时候,他把车子一停,赵老,回去吧。我说你们这是领导车子,没关系我们做得了,一路去,回去。为什么呢,如果我不做这个事,不干这些义务活动,他不一定叫我上车了,他也没义务,没责任,他知道我做的很多的这个好事,实人实事,他对我有尊敬之心。

  [解说]如今,赵在和捐助的500多名贫困学生中,很多已经考上了大学,其中有8名学生还考上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阅读他们每封来信,赵在和感到非常欣慰,尽管今年已经73岁的高龄了,但他每天依然为扶贫助学四处奔走,只是忙碌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

  [访谈]

  01:24:38

  王志:你这么些年,你怎么老是一个人做呢,没有想到拉着别人一起来做?

  赵在和:我不是不想拉别人做,我至少拉过十个,都没有人真正和我一起干,大概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他年纪太小,比我小个十来岁,十多岁,到现在接送孙子读书,每天来去劳动,这个任务比较艰巨,所以我也同意了,这个没有办法了。第二种情况,叫离休,或者叫退休的,他们打麻将凑合在一起,现在呢要把他拉开,不打麻将什么的,自己也想不通,那个老同志也想不通,所以这个也可以考虑,是不是?这是第二种原因。第三种原因,就是他们退休的时候,有一门本事,比如说,会外语的,会懂人民历史的,有好多人懂历史,他们一年还能攒一两万块钱,你这个事没有工资,也没有差旅费,这个事呢,不太好说。这是第三种原因。

  01:26:22

  王志:还有第四。

  赵在和:第四呢,是自己有病,或者爱人有病,要经常服药,要经常煎药,不能离开,结果呢,这个也是实际原因。第四种原因,有三个原因,是比较的具体,比较好理解,还是退休以后,离休以后,还是那个观点,别人会理事,别人会教数学的,还是以那个为主。

  01:26:53

  王志:但是这个是客观存在的,这也就恰恰赵老为什么跟别人不同,~01:21:13

  ~王志:你到底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你这个人跟旁边的人,跟其他的老人比,为什么你就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一做十几年?

  01:19:53

  赵在和:我这个人有这个个性,看准的事情我就干到底,我过去工作也是这样的,搞什么工作我都是这样的,分配我什么任务,我是这样的,我有这个恒心,就是看准的事,就要干到底,我这个是看准的,一个活动我觉得是好事,有意义的事,看重的,就不会打退堂鼓,

  01:26:53

  赵在和:我这个心里比较的坚定,坚定了以后,所以我就不怕什么困难,我都这样做下去,加上这些年媒体给我报道一些,我感觉到对人不住,如果不把这个事不继续干下去,对人不住,所以我有个决心。

  01:22:03

  王志:不做了行不行?

  赵在和:不做不行。

  王志:面子过不去?

  赵在和:不是面子过不去,对人不住,你这样做了,别人会说我,他说你是有这个爱心,有爱心来的,你把这个爱心丢掉,

  01:02:49

  王志:那你怎么理解这个爱心两个字呢?你的答案是什么?

  赵在和:爱心呢,我觉得呢,弱势群体里面,需要爱心去关怀他,去支持他,~所以能干我还是能愿意干,但是脚走不了了,不能行走了这没办法,这眼睛没光了就没办法,那就没光,看不清楚,那没有办法。只要神智清楚,只要不糊涂,只要脚走得了,只要眼睛能看见,我就永无止境,我干下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